繁花,四月,錦城。
成都,被繁花包裹著的城市,一年十二個月,都有花可賞,有香可嗅。尤其是春天,芳菲不盡,漢代揚雄就有「百花投春,隆隱芬芳」的描述。
成都這座花園城市,總不缺賞花之處。杜甫的賞花地,除了「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也有「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而陸遊更為奔放,他在合江亭附近閒逛時,「有花即入門,莫問主人誰」。
今天在成都,我們比杜甫、陸遊們看到的花更多,七里香、繡球花、紫藤……城裡各處,抬頭見花,時間久了,就有了屬於自己的私家賞花地圖,到了某個時候,就徑直去那裡看花,在春風裡,在芳菲中,沉醉。
紫藤花
地址:馬鎮街10號
「誰的相機鏡頭蓋掉在紫藤花架下忘拿啦?」單位微信群里,後勤主任艾特了所有人,問道。剛剛復工的這周,忙著重拾工作,我竟不知院裡赫赫有名的拍照打卡地已經再次「營業」了。後勤主任的失物招領啟事一發,同事們競相走出忙碌的辦公室,趴在走廊欄杆上,望著樓下遠遠的一片紫藤花,嘰嘰喳喳地鬧麻了。
我們單位坐落在著名的小關廟附近,據說曾經是個學校,依稀還能看到教室和老師辦公室的痕跡。食堂正對面的辦公樓下,不大的一片花架,每年四月初,紫藤花開,紫色的穗子層層疊疊垂下來,亮眼的紫色與綠葉交纏,陽光恰好到處的鋪灑,微風輕拂,構成了一幅別有韻味的美圖。
站在紫藤花下拍照,被溫柔的紫色包圍,猶如漫天星光灑落肩頭。然而這樣溫柔的花,離開卻是決絕的。昨日它還瀑布一般傾瀉著流動的紫,一日春暖,一夜雨落,再去看,花期已過。同事看我曬在朋友圈的紫藤花照片,遺憾著說還沒來得及去拍照呢。「那就明年再會嘍」。(鹿鹿)
七里香
地點1:紅星路一段十三中拐角處
第一次知道「七里香」,是30多年前來自於台灣詩人席慕蓉的一本詩集。那本詩集的名字就叫《七里香》,封面是一張幽藍幽藍的圖,但上面並沒有「七里香」的樣子,只知道她在詩里這樣寫道:「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在綠樹白花的籬前/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別/而滄桑了二十後/我們的魂魄卻夜夜歸來/微風拂過時/便化作滿園的郁香。」也因此,在以後長達二十多年的日子裡,我從來不知道七里香長什麼樣子,但在詩人的烘托下,我固執地認為,這一定是一種美得不同凡俗的花,更覺得它可能只生活在詩里,生活中可遇不可求。
所以,儘管我很長一段時間,每年春天都在那一長排細碎的白色花下走過,卻渾然不覺,直到有一天,一個同事指著這一大片重重疊疊的白色小花,說:「看,七里香。」我才如夢初醒。啊!這就是七里香!怎麼這麼樸實,而且我居然也沒聞到想像中的撲鼻的香。
然而,從那以後,每次經過這裡,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慢下腳步,用目光和它們打個小小的招呼。偶爾上夜班,深夜在昏黃的燈光下走過,抬頭看到拐彎處那一大片細碎的白色,心裡也會溫暖許多,就好像一個老朋友,站在那裡,什麼都不用說,都懂的。(柳芭)
地點2:青羊北路一小區門口
真的,第一次在這個小區門口看到那麼多七里香時,我都傻了!
這是個老小區,都是七層樓的老房子,有一條小河從中間穿過。河的兩邊,種了很多七里香。當然這都是我後來去小區門口打探的結果,因為我實在想不出一個如此老舊的小區,怎麼會有這麼浪漫這麼壯觀的一片花海。
至於怎麼壯觀?這麼說吧,反正小區門口一到3月中旬七里香盛開的時候,你根本就看不到門在哪裡,密密麻麻的七里香就像一個綠色的蒼穹,把小區門口完全遮住了。你就只看到進出的居民就像出入花海的小兔子,走著走著,忽然就鑽進一片綠蔓白花中不見了;看著看著,一個人又從一片綠蔓白花中鑽了出來,魔幻得就像春天的童話,浪漫得一塌糊塗。
為此,我曾經在一個春天的下午,在小區對面足足發了二十幾分鐘的呆,我眯縫著眼睛想:住在這小區里的人,是不是晚上做的夢都特別香呢?
除了這裡,在老西門一帶,西馬棚街、席草田綠楊邨小區停車場門口,都有成片的七里香可看。(豆芽兒)
三角梅
地點1:銀杏路
我一直認為,老小區是寶藏,不僅生活氣息濃厚,而且常常會帶給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發現這個小區里那一片開得無比熱烈的三角梅完全是無意。前年5月的一天,送女兒到清江東路的一所培訓學校上課, 她進了教室,我閒著無事,就決定到附近的白果林轉轉。
老小區就是老小區,雖然有點遲暮,但生活氣息特別濃。街道兩邊綠化非常好,一排排全是綠得透亮的銀杏樹。一大片一大片的居民樓,仍然以以前的七層樓和五層樓為主,晃眼有點時光停駐的感覺。街上行人稀少,街道兩邊,都是些簡簡單單的餐館和干雜店,賣些麵條、炒菜和燒烤,裝修也非常簡單,木桌木椅,但看得出,味道應該都還不錯。
然而,就在從銀杏路朝旁邊一條巷子拐彎的時候,我突然發現頭頂上出現了一堆三角梅!對,沒寫錯,就是一堆!漫出小區圍牆,直接撲到了大街上,像給人行道搭了一個玫紅色的天棚,把這條灰色調的街道一下子帶進了明媚的畫里。
前兩天我又特意到銀杏路去探訪了一番,那一蓬占地足有五六十平方米的三角梅正在起花意,相信五月初就又會奼紫嫣紅開遍了。(周一菲)
地點2:東新街6號院
凡是在成都傳媒集團上班的人,提到這個地方的三角梅,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就在報社旁邊,而且開花時那個陣仗,只要長了眼睛就沒辦法不注意到它——真的太繁茂了。就長在院子門口,把院門都包圍了,高的甚至爬到了三樓的牆壁上。
可能也是因為這兒的三角梅太出名了,一到春天,只要我們在院門口稍一停留,坐在門口擺龍陣的婆婆就會主動問我們:「又是來看三角梅的嗎?進來嘛進來!」然後一邊帶我們進去,一邊很驕傲地說:「我們院子裡這個三角梅確實長得好!都長了二十多年了,成精了,一到春天,各人都要開,管都不用管它!」(酸豇豆)
橘子花
地點:永陵公園永陵後巷
如果你問我最好聞的花香是什麼?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橘子花香!
第一次聞到橘子花香,還是七年前「五一」節去升鍾湖玩。那天吃過晚飯,一群人打著手機電筒,準備去田埂上尋找螢火蟲。下坡的時候,我突然聞到一股濃郁的有點甜但很溫暖的香。咦,旁邊地里除了一排排橘子樹,就只有一些玉米了啊。那這是什麼花香?同行的人里有人戰戰兢兢吐出一句:「可能是橘子花香。」啊!橘子還要開花?聞所未聞的我們立馬把手機往橘子樹上湊。果然,一朵朵白色的花開得正艷呢,而那好聞的香氣,也確實是從它身上散發出來的!所有人大呼:「哇,長知識了長知識了!」
從田裡回來,問客棧主人。他說:「橘子當然要開花呀,不開花怎麼結果呢。每年五一節前後就是橘子花的花期,你們來得正是時候。」
那兩天晚上坐在客棧的院壩里,院壩下面就是大片大片的橘子樹,就著花香喝茶聊天,從此橘子花的香氣就深深刻在了腦子裡。
然而,一直以為橘子樹是鄉下的物種,城市裡是不得見的。所以,前年,當在永陵後巷聞到那熟悉的香氣時,我激動得語無倫次。
(葉之庭)
槐花
地點:琉璃廠附近、田家炳中學門口、牛王廟旁陳家巷
前兩天坐公交去錦江區社保局辦事,公交駛過東三環路,到了琉璃廠一帶,透過車窗,忽然發現外面一棟紅磚房外面有兩棵高大的槐樹,開滿了串串白花,車子開過,迎風我聞到一股槐花特有的甜香。清涼,紅磚牆,白槐花,蜜一樣的清香,那一刻,我好似回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我騎著單車,風一樣駛過開著槐花的街頭。
那時,我家住在點將台街,除了父母單位這棟六層高的房子,周圍都是低矮的平房,屋檐摞屋檐,中間間或露出一兩棵高大的樹木,大多是槐樹。我弟有三個同學就住在平房的院子裡,春天的時候,重重疊疊的槐花開了,我弟就跑到人家家裡,跟著同學爬上牆頭,從樹上折幾枝槐花回來插瓶。
這周三又坐公交經過順江路,見田家炳中學大門旁也有一棵老槐,也是滿樹迷濛。其實我知道公交沒有經過的牛王廟旁的陳家巷裡,這兩天也是槐香四溢了。(小雲)
黃花風鈴木
地點:天府大道南延線
這兩年,每次春天開車經過天府大道南延線,我的心情都會非常的好。無他,因為一到春天,這條路就是一條巨大的花海路,快車道之間和街道兩邊,色彩繽紛,先是櫻花,然後是這段時間開得正艷的黃花風鈴木。每次一開到那裡,風鈴木那明媚的黃色就讓路一下子明亮了起來,心情,當然也跟著明亮了起來。
(小雲)
繡球
地點1:通錦路--江漢路--德盛路
地點2:大慈寺
每到春天,我上班都自覺地坐公交車,因為從我家到單位,至少有三趟公交都要經過新華大道,而這段時間,新華大道從通錦路到江漢路再到德盛路,快車道隔離帶上的白色繡球開得如火如荼。所以每次一坐上車,我都會儘量選一個靠左邊窗戶的位置,一到了這段路,就貪婪地盯著窗外,把眼睛當攝錄機,恨不能把每一朵渾圓的繡球都刻錄在腦海里。真的,每次坐在車上,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天,我這是坐的開往春天的公交嗎?成都怎麼可以這麼美!
當然,除了通錦路、江漢路和德盛路,成都市區還有個地方的繡球也特別美,那就是著名的大慈寺。大慈寺的繡球和新華大道專一的白色繡球不同,它是彩色的,紫色、玫紅色,都有。我有個同事,每個春天一有空就往大慈寺鑽,不為別的,就為了看那裡成堆的繡球花。他說,每次看到這些繡球,就覺得自己都沾染了一點浪漫氣息。(孟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No3aHEBiuFnsJQVaIW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