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疃鎮嵐子村,坐守著青山綠水。
浩浩蕩蕩的五龍河水穿過峽口,一路南下,在嵐子村東頭,仿佛留戀這裡的美景,逡巡著劃了一個大圈,然後調轉方向,自東向西而去。而在拐彎處,形成一處開闊水域,村民稱呼此處為「鯉魚灣」,因為這裡盛產久負盛名的五龍河鯉魚。
五龍河鯉魚為萊陽特產,顏色金黃,肉質鮮嫩,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它體型略長,四個鼻孔,四根長須,是種特殊而古老的鯉魚品種。每年夏秋季節,垂釣愛好者們慕名而來,在嵐子村後河岸邊排成一溜兒長隊,收穫大自然賜予的野生美味。
北方的河,多為季節河,汛期兇猛泛濫,枯水期幾盡乾涸。而在嵐子村民的記憶中,這條河從未乾涸。幾年前萊陽大旱,這裡依然碧水清波。村民們傳說是禿尾巴老李在護佑著這方水域。因為,禿尾巴老李的母親死後,就安葬在嵐子村南的小鳳山坡上。
山環水抱、氣脈承接之處總有神秘的傳說,綠水青山、鍾靈毓秀之所孕育著本初的嚮往。嵐子村後有五龍河自東往西流淌,水資源豐富;前擁鳳台頂諸多丘陵,如蓮花綻放。
然而生活遠沒有想像中美好,與山俊水豐的自然風光極不對稱的,是村莊曾經的落後面貌和村民並不富裕的生活。
2011年之前的嵐子村,連一條像樣的道路都沒有,每逢下雨天,土路泥濘不堪。村莊垃圾遍地,污水橫
流,散發出的污臭,剌痛百姓的心。山留下了許多觸目驚心的坑窪。
村民大多墨守傳統,耕田種地。
由於灌溉設施不得力,守著富裕的水資源,也只能靠天吃飯。一年年的收入,總是不盡人意,民風一度失去淳樸,盜竊事件時有發生。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呂成彬上任了。
想致富,先修路。可村子一窮二白,修路的錢沒有出處,他便自掏腰包,先後墊資100多萬,硬化村子的主幹道路。
嵐子村面積5000多畝,2600多畝適耕田地。農田是村民的根基為了改變靠天等雨的落後狀況,呂成彬想方設法籌資360萬元,興建農田水利設施,汲取五龍河水源,埋設地下管道13000 建成2級揚水站,把水送到全村農田制高點後實行自流噴灌,使全村80%的農田成為澇能排、旱能灌的穩產高產糧田。
而讓嵐子村民尤其自豪的是,自來水全免費。村子原建有一個自來水池,明顯不夠用。村裡打了180米的深井,增建了兩個水池。現在村民用水跟城裡人樣方便,而且全免費,享受著城裡人都艷羨的待遇。
本著為老百姓做實事做好事的想法,村委班子成員一起致力改變落後的村容村貌。村裡的電路設施改造,位居全市村莊前列;號召村民潔凈環境,垃圾統一處理;改造垃圾場,在原址上興建了村民文化廣場……
嵐子村,越來越亮麗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LZsdG4BMH2_cNUgAV5w.html
(作者:張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