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久了的都知道咱荔枝保雖然是個專門科普保險知識的公眾號,但偶爾也會插插科打打諢,講講投資理財相關的東西。
比如基金、創新型存款、房產之類的,給大家換換口味。
有的人可能覺著投資和保障就是理財的全部內容了,一個守護財富,一個財富增值。
其實遠不止這樣哈。
小寶有一堂妹,95年24歲,剛畢業工作兩年。
在某知名教育機構做英語老師,辛苦是辛苦了一點,但好在收入還不錯。
每個月到手兩萬多,在同齡人中算是中上游的水平。
小寶本想著堂妹工作兩年了,應該也攢下一二十萬了吧,想提醒她好好安排一下手上的閒錢,比如在支付寶上定投個基金啥的。
結果堂妹一聲哀嘆。
「我現在是真正的負翁,月月等著發了工資趕緊還信用卡。
收入確實還可以,想想加上外塊一年能賺個小三十萬。
可也沒見自己買什麼LV、Gucci,就是不知道都花哪去了,越想越扎心……」
好吧,小寶聽到這兒就猜到了,堂妹八成是被「拿鐵因子」給掏空了自己的小金庫。
理財干久了審視別人的財務情況就像行醫多年的老中醫,一看病患舌苔就能估摸個八九不離十。
有的人可能不知道什麼是拿鐵因子,小寶用幾句話簡單解釋一下哈。
國外有這麼一對夫婦,他倆有個愛好,每天要喝一杯拿鐵咖啡,雷打不動。
日積月累下來,30年總花費竟然高達70萬,妥妥一輛寶馬喝沒了。
後來有人就把這種不必要的開支,稱為拿鐵因子。
趕忙讓堂妹翻翻自己支付寶和微信的帳單,看看都有哪些項目,果不其然。
工作節奏快,每周至少有3個下午會跟同事點個下午茶hia一下。
一杯喜茶30+,一個精緻的小蛋糕30+,一天除了正餐之外就得花五六十塊。
平時休息的時候再拉上小姐妹去網紅店打個卡、逛街買兩件衣服、臭美打兩次瘦腿針,兩萬多的工資也就僅僅是夠用而已。
所以,堂妹的小金庫虧空,主要還是因為她自己的拿鐵因子太多了。
我們經常說要理財,要增加自己的被動收入blabla,可前提是得有本金。
那本金從哪裡來?除了開源,使勁賺錢之外,還得揪出我們生活中的拿鐵因子,適當節流。
就像小學數學題里喜歡同時進水和放水的蓄水池一樣,放水速度太快的話,蓄水池就存不住水。
而我們自己的小金庫也是這個道理。
咋辦呢?從記帳開始。
小寶建議下載個記帳APP,比如圈子帳本、隨手記或者叨叨記帳之類的,看自己喜好,功能差別不大。
平時每消費一筆就記一筆,或者每天定個晚上9點左右的鬧鐘,把當天花的錢都給記錄下來。
分門別類記好,吃飯歸吃飯,買衣服歸買衣服。
(小寶示例)
別說啥微信支付寶信用卡都有消費記錄,隨時就能查詢帳單,小寶認為最好每一項花費都由我們自己手工記錄。
目的有兩個:
1、克制消費慾望。
就像小寶老媽常說的,自從普及了微信支付寶付款之後,花錢都沒感覺了。
記帳為的就是找回那種花錢的【肉痛感】,降低消費慾望。
2、記清楚每一項開支的去向。
把它們分門別類地歸納好,看看哪些是必要開支,哪些是可以壓縮的非必要開支。
必要開支指的是日常的伙食費、上下班的交通費、每個月的手機月租、房租、水電煤等等。
這些日常的現金流出雖然必不可免,但肯定也有可以壓縮的地方。
比如原本上下班叫滴滴,完全可以改成公交地鐵甚至包月騎共享單車。
原本用不完的無限流量套餐,也可以改成限量但便宜的套餐,反正公司家裡都有wifi……
至於非必要開支,就更得大刀闊斧地給精簡一下了。
砍掉一周三五頓的下午茶、降低逛街買衣服的頻率、取消掉月月續費的各大視頻網站會員、少辦一些Tony哥的洗頭卡……
減少不買也不會怎樣的項目。
像小寶之前就痛砍買車這個項目,雖然曾經也是追風少年,在小寶眼裡車就是男人的大玩具,但目前並不剛需。
這麼一來,手上的錢慢慢變多了,可以投資的東西也就多了。
比如給自己配置一個完整的保障方案、存存創新型存款、月月定投指數基金。
隨著經驗越來越豐富,體驗過的金融產品越來越多,看到的收益越來越明顯,對理財這件事也就越來越積極。
有了收益之後就更想攢更多的本金進行複利滾存,在開源節流方面就更得花心思。
如此不斷地加強正反饋,當然要比原來當月光族,每月等著工資還信用卡要來的過癮。
所以當小寶一聽到有人說自己窮、無財可理的時候,心裡就有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恨鐵不成鋼。
沒試過怎麼就知道不行,為自己將來的生活做點小改變,也許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困難。
開源節流保障投資,理財無非就是這八個字。
小寶接觸到的很多人眼高手低只關注投資增值,上來就問怎麼才能理財賺錢,把投資當成理財的全部。
殊不知投資只是理財中的一環而已,對個人財務提升最大的反而是前三項。
1、開源,增加主動收入,這個才是我們普通人改善生活最重要的途徑。
因為大多數人本金少,短期來看哪怕投資收益翻翻也不能帶來質的改變,反倒是月薪從5千漲到1萬帶來的變化更明顯。
2、節流,上面小寶說了,錢賺的再多守不住也沒用,就像瘋狂放水的蓄水池永遠也存不下水。
3、保障,這點是咱荔枝保一直在說的,我們預測不了意外和疾病,只有保險這個金融工具能避免我們一夜回到解放前。
這些都做好了,最最最後才輪到投資。
說白了,我們這輩子能賺多少錢用一個簡單的公式就能概括:
(賺到得錢-花掉的錢)*投資回報率
開源節流保障沒做好,括號裡面的結果如果是0或者負數的話,後面的回報率再高也是白搭。
好啦,沒想到堂妹就是小寶身邊的隱形貧困人口,各位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