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是豐收的季節,北方農村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黃澄澄的玉米,農民朋友也是最高興的時候,因為自己一個季節的辛苦忙碌,終於可以轉換成財富了。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是要想要更好的生活,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獵人靠打獵為生,牧民靠放牧為生,漁民靠打魚為生,而對於農民朋友來說,他們自古以來都是依靠土地而生存。特別是現在已經進入了市場經濟時代,農民更加注重土地的效益問題,人們種植莊稼就是為了多打糧,多增加收入。
然而在我國北方的一些農村,有的農民朋友種植花生卻不是為了賺錢,你知道為什麼嗎?在冀魯豫三省交界的平原地帶,這裡是傳統的玉米主產區,人們種植玉米非常輕鬆,從種植到收穫都有相應的機械設備。但是在這裡種植花生就沒有這麼省事了,因為花生面積小,基本上又沒有相應的機械,人們不得不依靠原始的方法來種植。這樣的種植方法,效益肯定不會太高,但是很多家庭還是會種一些,其實他們種花生並不是為了賣錢,而是讓自己吃個放心。
豫北南樂縣的張大叔今年就種植了八九分地的花生,收穫之後一直曬在他家的房頂上,他準備曬乾之後就拿去榨油。張大叔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現在都已經結婚成家了,他們每年吃的都是自家的花生油。實際上他們這樣做,還沒有從超市裡去買油划算,然而張大叔卻說,自己種植花生就噴了一遍控旺藥,除此之外沒有噴洒過任何有毒農藥,所以自家的花生油很綠色。在他們當地,像張大叔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每年都會留出一片地來種花生,以供自家人食用花生油。
其實他們對花生的產量並沒有太在意,但是張大爺對種花生的辛苦卻有很直觀的感受。為了讓花生有充足的生長時間,當地很多農民都會選擇麥田套種,在小麥還沒有收割的時候就把花生一粒一粒種在地里,難度可想而知。在收完小麥之後,為了讓花生多結果,還要把麥茬清理出去,並給花生鬆土,種一畝花生比種十畝玉米的工作量還要大。特別是到了收穫的時候,需要用撅頭把花生一棵一棵撅出來,然後再晃掉土,最後還要把花生角摔下來,收一次花生手上被磨幾個泡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這裡種花生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好在大家種植的面積都非常小,對於他們來說種植花生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家人吃上健康的花生油。如今社會上有各種關於地溝油、轉基因油,以及農藥殘留危害的言論,農民朋友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食品安全的問題自然會更加關心。現在農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增加自己的收入,與一畝地的收入相比,家人的健康才是更重要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追求的東西也在逐漸改變,以前人們追求的是吃飽,現在人追求的是吃好,未來人們追求的將是健康。
農民用自家的花生去榨油,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擔心食品安全的問題。不用農藥的花生,這確實讓人很感興趣,其實農民朋友可以將無公害花生推向市場,這樣既滿足了人們的健康需求,也能讓自己增加收入。很多人都說過,未來最重要的東西不是金錢、不是車、不是房,而是人的健康,你認同這樣的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