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為中國的醫療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外國人,絕大部分的人都會想到的一個人就是:白求恩。畢竟,這個來自加拿大的偉大醫者,為了自己的信仰,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這樣的偉人,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尊重的。
然而,還有這樣一位可以與白求恩比肩的外來醫者,他不僅僅是為中國的醫療技術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後來更是娶了中國媳婦、入了中國國籍,為中國奮鬥了一輩子。那麼,這位偉大的醫者是誰呢?他就是來自美國的馬海德。
機緣巧合來中國
馬海德,原名叫喬治·海德姆,於1910年出生於美國的黎巴嫩。說起來,馬海德能走上學醫的道路,還跟他以前的家庭遭遇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那時候,馬海德還沒有後來的能力,但是噩運就降臨到了馬海德家裡:家裡有人感染了流行病。
眼看著昔日的親人一個個倒下,而自己卻什麼也做不了,這種無力感,深深地印在了馬海德的心裡。還好,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馬海德的家人,最後還是被一位善心的醫者醫治好了。
但是,這件事卻給馬海德帶來了很大的觸動:在疾病面前,人們猶如被宰割的羔羊一般無力。於是,長大後的馬海德,毅然走上了學醫之路。1933年,馬海德從瑞士的日內瓦大學畢業了,而且還取得了博士學位。
大學畢業以後,馬海德和兩位同事一起來到了上海,他們的初衷其實只是為了研究當時在東方很流行的熱帶病,預計在上海停留一年。然而,當馬海德真正站在這片土地上的時候,他就被深深的震撼了。
那時候的中國,正在遭受著來自各方的打擊,再加上各類疾病的困擾,人們的生活水平,真的不能說是有多好。然而,馬海德卻被這片土地上的人感染了:儘管面對困苦,但是人們卻從不低頭;儘管面對災難,但是人們的脊樑卻不彎!
於是,一年的停留期,變成了三年。而1936年的時候,在宋慶齡的推薦下,馬海德和自己的同事有了一次去陝北延安採訪的機會。而就是這次採訪,也改變了馬海德的一生。
初到延安,請多多指教
延安,在馬海德的眼裡是神秘的、是多彩的。這裡遍地窯洞,是馬海德以前從沒見過的;這裡充滿生機,在戰爭面前,人們的精神氣兒也是足足的。在延安考察了一段時間以後,馬海德對自己的同事說:我愛上了這裡!
於是,馬海德開始積極投入到延安的醫療建設中去了。在這期間,他不僅僅見到了毛主席,更是為當地的醫療發展提出了很多的寶貴意見。而在面對患者時,馬海德永遠是那麼有耐心、有愛心。而在缺少醫生的延安,馬海德甚至還干過「接生婆」的工作。但是,從這上面,我們也可以了解到:何為醫者仁心。
所以,當馬海德的同事準備叫馬海德一起離開的時候,馬海德表示:你是記者,你可以離開。但是我是醫生,紅軍需要我。面對馬海德的堅定,他的同事表示:紅軍是一支偉大的隊伍,你能為紅軍奉獻,我也以你為傲!
在中國落地生根,娶妻生子
留在延安,馬海德並不後悔,畢竟對他來說,只要是為醫學奮鬥、為患者治病,那麼留在延安就是值得的。更別說,後來的馬海德還遇到了陪伴自己一生的愛人,周菲女士。
周菲,因為逃避家裡的包辦婚姻,而離家出走了。後來在機緣巧合之下,加入了黨的工作。而後,當周菲在延安深造學習的時候,她因為感冒就和馬海德相識了。當時的周菲,有著延安第一美女的稱號,而馬海德,也是一位俊朗的小伙子。
有著共同的理想、有著共同的愛好,這樣的兩個人,很快就確立了戀愛關係。1940年的時候,在黨的見證下,馬海德和周菲結婚了。婚後的二人,各自在自己的崗位上,繼續為延安乃至中國的發展,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治療麻風病,留下不朽功績
麻風病,在中國人眼裡的惡魔。它不僅會使得患者面目全非、而且還有極強的傳染性。而在當時的中國,這樣的疾病是無法治療的。面對這樣的情況,已經年紀不小的馬海德,毅然踏上了征程。
為了治療,他近距離接觸患者;為了獲得更多的研究治療,他跑遍全國做調查。終於,在馬海德的不懈努力之下,麻風病的傳染得到了遏制。1988年的時候,這位已經加入了中國國籍、為中國奮鬥了一輩子的偉大醫者,在北京病逝了。
馬海波一輩子取得的榮譽是不計其數的,而他這種不畏艱險、勇於奉獻的無私精神,也的確是擔得起這些稱呼。對於這樣的偉大人物,我們除了敬佩,還能說些什麼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CKdKnUBd8y1i3sJAp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