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最後一次「合縱」抗秦行動,失敗於秦軍偷襲計劃的泄露

2021-03-26     張愛談情說愛

原標題:歷史上的最後一次「合縱」抗秦行動,失敗於秦軍偷襲計劃的泄露

戰國末期,勢力不斷壯大的秦國,為了早日一統華夏,對其他日益衰落的諸侯國的征伐行動此起彼伏。

一、正欲抗秦,燕國突然進犯。

當秦王得知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魏安釐王相繼去世時,就派蒙驁率大軍伐魏,接連攻取了酸棗等多座城池。

趙悼襄王聞知後,深感不安,就與眾朝臣商議抵禦強秦之術。老將龐煖認為,應恢復以前的「合縱」抗秦之策。

趙悼襄王(劇照)

就在這時,北部邊關守將派人奏報,燕國為洗雪前期的栗腹(燕國的相國)兵敗之恥,拜趙國人劇辛為大將,出動十萬兵馬進犯趙國。

二、欲行「合縱」,先除後顧之憂。

燕國進犯,使得趙國君臣只好先將「合縱」抗秦之事放一放,立即商議迫在眉睫的燕國入侵之事。

就在眾說紛紜,一時間難有定論之際,老將龐煖提議道,讓代郡守將李牧率領本部,向慶都一線進軍,以斷燕軍後路;自己率領一支大軍正面阻擊,然後兩廂夾擊,可大破燕軍。

同時,龐煖還認為,近些年來,燕、趙多有爭鬥,彼此不諧和。如果這次能擊敗燕軍,逼降燕國,除卻後顧之憂,即可全力踐行「合縱」抗秦之策。

諫言趙王的龐煖(劇照)

趙悼襄王聽聞後,認為龐煖考慮全面,思慮周到,決定依龐煖之計而行。同時,趙王鼓勵老將軍龐煖努力向前,力克燕軍;然後,相機聯盟各國,打擊秦國,以解趙國存亡之憂。

隨之,趙悼襄王詔命李牧按計劃行動,龐煖與樂乘、樂間率軍進駐東垣,迎擊燕軍。

燕、趙兩軍對接後,燕軍即主動進擊趙軍,但初戰失敗了。之後,燕軍主帥劇辛親自率軍迎戰龐煖。結果,兩軍混戰至天晚,也未分輸贏,只好各自收兵回營。

戰場上的劇辛(圖像)

燕、趙兩軍暫時收兵後,劇辛得知趙將李牧正率軍襲擊自己的後路,就命令燕軍各部虛設營寨,悄悄地回撤。探知燕軍撤退的龐煖立即率趙軍追擊,於胡盧河大敗燕軍。燕軍主帥劇辛被迫自刎而亡。

之後,龐煖匯合李牧之師,一起乘勝追擊潰逃的燕軍。進入燕境後,趙軍奪城占地,勢不可擋。面對趙軍的強大攻勢,燕王喜不得不向趙軍求和。隨之,別有他圖的龐煖接受了燕王的乞降,率得勝之師回國了。

三、五國聯盟,毀於秦軍泄密。

龐煖得勝回國後,立即建議趙悼襄王,趁燕國已被降服之際,「合縱」列國,抗擊強秦。趙悼襄王正欲如此,隨即派人聯繫韓、魏、楚、齊等國,并力進擊秦國。

除依附秦國的齊國、剛被趙國打殘的燕國沒有參加外,屢遭秦國侵犯的韓、魏、楚三國,連同在夾縫中生存的衛國都響應趙國的倡議,並一致同意楚國的春申君黃歇為上將,統帥五國聯軍。

春申君黃歇(劇照)

當聯軍集結完畢之後,龐煖、黃歇與各軍主帥商議決定,取道蒲坂,由華州向西,出其不意,奔襲渭南,扣打潼關。然後,再徐圖進取。於是,五國聯軍,兵分五路,進軍渭南。

秦王得知五國聯軍犯境,立即詔命相國呂不韋率軍迎擊。呂不韋隨即命將軍蒙驁、王翦、桓齮、李信、內史騰各率領五萬大軍,出潼關三十里,分立五大營寨,迎擊五國軍隊。

這時,大將王翦諫言呂不韋:近些年來,除遠在南方的楚國外,韓、趙、魏等國與我國多有戰爭,了解熟悉秦國的作戰情況。現今,我們如果集中精銳之師,全力突襲楚軍,楚軍必敗。楚軍一敗,其它各國定會望風而潰。

呂不韋仔細考慮了一下王翦的建議,認為切實可行,隨即悄悄地抽調精銳,集結整合,準備於晚間襲擊楚軍。

部署夜襲行動的呂不韋(劇照)

可是,就在秦軍準備夜襲楚軍的當天,秦軍內部出了問題。秦軍督運糧草的牙將,因沒能按時完成押運任務,大將李信欲依軍令斬殺他。後在他人的勸解下,督糧牙將雖然免於一死,但是被李信命人責打了百餘鞭。

被鞭打後惱恨不已的督糧牙將,一氣之下,就叛逃到楚軍大營,把秦軍將於夜間偷襲楚軍的計劃告知了春申君黃歇。

聞知秦軍即將偷襲楚軍,黃歇大驚失色。驚恐之餘,黃歇暗想,向各國軍隊通報情況,商議應對之策,已然來不及了。於是,黃歇就置其他四國軍隊於不顧,悄悄地率領楚軍班師回國了。

當秦軍按計劃襲至楚軍大營時,楚軍營寨內已經空無一人。率軍突襲的王翦見楚軍已經逃遁,知道計劃泄露了。無奈之下,王翦就揮軍襲擊就近的趙軍營寨。

指揮秦軍攻打趙軍的王翦(劇照)

不料,趙軍營寨堅固難攻。得知秦軍前來偷襲後,龐煖親自臨陣指揮,導致秦軍無法突破趙軍營寨。待至天亮時,得知情況的韓、魏、衛三國,立即整合軍隊救援趙軍。秦軍見趙軍的援軍到來,只好無功而返。

秦軍撤退後,龐煖疑惑楚軍沒有動靜,命人前去一看才知道,楚軍早已不見蹤影。韓、魏、衛三國見楚軍已經撤走,就也要求班師回國。於是,「合縱」抗秦的軍事行動失敗了!隨之,龐煖嘆息著說:「合縱」之事,今後休矣!

自此以後,各諸侯國再也沒有過聯合抗秦的實際行動。

主要參考文獻:《資治通鑑卷六》、《戰國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7Ida3gB8MnI47Ij1L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