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資本張磊的投資哲學:與傳統投資不一樣,我深信長遠價值投資

2019-09-24   CEO最前線

2005年張磊從耶魯基金的DavidSwesen手中獲得2000萬美金,至今他實現了年化~40%的收益。作為對比,巴菲特的年化復合收益為~22%,當然巴菲特保持了50年。今天,高瓴資本HillhouseCapital管理180億美金。儘管不是專注技術領域,張磊的成名來自於投資了幾個最成功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例如騰訊和京東。

1.重視基礎研究的投資人

作為中國最富有的投資人之一,張磊的香港辦公室位於該市最高的摩天大樓之一層,可以將維多利亞港的景色盡收眼底。然而,張磊在最近前往舊金山的行程中,他卻和隨行者一起擠在教會區的一套三居室里,房子是在Airbnb上租的,他還從食品雜貨送貨服務商Instacart訂購了幾瓶水。幾天後,他在紐約時,通過GoogleExpress購買了食品。

當然,這並不是因為張磊負擔不起豪華酒店和餐館,而是在做基礎研究,張磊想對自己未來有朝一日可能投資的業務有所了解。

去年4月,張磊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演講中,總結了自己的投資哲學,其中一點便是:「Do deep fundamental research,make few betsin stead of keeping on chasing ideas.This way you simply your life and your business.」(做基礎研究,投資少而精,而不是追逐概念。這會使你的生活和生意簡單。)

張磊職業生涯的起點便始於出色的基礎研究,這個突破點發生在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招收他當實習生的時候。當時這不是一個常規性的安排,因為耶魯大學捐贈基金通常不接收MBA學生當實習生,但張磊給首席投資官留下了深刻印象。

「幾乎立刻就能看出,張磊非常出色,有著極為不凡的洞見,」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高級主管迪恩·高橋說,他稱張磊能夠看出哪些公司可以變得很出色,「我們很好奇,為什麼這個來自中國的小伙子會有這些洞見?」

在捐贈基金實習時,張磊被派去木材行業做行業研究,幾周後回來,他交出了1英寸厚的報告。這個傳統也在他的Hillhouse延續了下來,在高瓴與梅奧診所達成交易之前,分析師們花了幾年的時間進行研究。

「當我獲悉企業年報是免費提供時,就向標普500的每家公司發文索要年報,」張磊曾經回憶,「讓我難以置信的是,這些年報竟然是免費的,從管理層討論公司經營以及資本與股本投資回報的這部分內容中,我受益匪淺,這是非常好的培訓。」

在耶魯度過第一年之後,張磊花了一些時間來研究中國不斷擴張的私營經濟,並敲開了創業家的門,比如阿里巴巴的馬雲、百度的李彥宏和騰訊的馬化騰,那時候他們的門還不難敲開。但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後,2001年他回到了美國。

四年後,拿到MBA學位的張磊說服耶魯大學給他2000萬美元,用於投資中國的新公司。當初張磊向大家推廣這個主意時,人們猶豫不決。「當時他很青澀」,前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同事回憶,「以至於都不知道要雇用誰。」張磊給老朋友們打了電話,一個朋友拒絕了他提供的工作,但推薦了自己的妻子。

「我說,『你是當真的嗎?你不理我,把老婆扔過來?』」張磊回憶說。這位朋友的妻子馬翠芳現在是高瓴的首席營運官和第二號人物。

張磊最早壓下的賭注之一是騰訊。他在2005年買了該公司的股票,騰訊當時最知名的產品是QQ通訊工具,公司價值不足20億美元。

他在去年哥大商學院的演講中說道:In terms of my investment team,I believe in a gener a list mode land pride my self on being one of the analysts.(在我的投資團隊中,我相信通才模式,並且為自己是分析師的一員而自豪。)

2.長期投資

Hillhouse的投資策略是買入並持有股份,所以它更像是一家私人股權投資公司,而不是對沖基金。這給張磊提供了空間,不必因為財務壓力而提前拋售看好的公司,比如張磊投資中國消費品生產商藍月亮。

2006年,當張磊第一次見到創辦藍月亮的夫妻二人時,他們正在銷售洗手液,張磊與兩人保持了聯繫。幾年後,他們打電話告訴張磊,自己開發了一種新的液體洗滌劑。

一個念頭隨即在張磊的腦海中閃現。當時是2010年,大多數跨國公司都在中國銷售粉狀洗滌劑,他們認為消費者不會花更多的錢購買液體洗滌劑。但張磊不這麼認為,他說服藍月亮大力拓展洗衣液市場,並為其擴張提供資金,來換取該公司的股份。

隨後張磊壓下賭注,認為藍月亮可以成為一個價值上百億美元的品牌,與汰漬這樣的品牌一爭高低。高瓴也在格力、美的等公司進行過類似的投資。

做這樣的投資決策必須擁有精細的行業研究,以及有足夠信心的LP,但對於中國市場而言,「長期」並不簡單。不過張磊在哥大演講中提到,長期投資具有「時間套利的期權價值」。

Hillhouse is a long-term investor. Lei thinks that when you have a long-term orientation, from day one you have a huge advantage over most people – it’s what he calls free option value of time arbitrage. His view o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at the time of this speech: 「It’s like 1999 all over again, but times three.」 The environment is so bubbly that any company that changes its name into something internet related could get an elevated multiple on their valuations.(當你是一位長期投資者時,你便比大部分人擁有巨大的優勢,即時間套利的期權價值。張磊認為現在中國的股市對於網際網路企業就像1999年,但還要乘三倍。任何股票改個名字沾上網際網路,估值立即翻幾倍。)

如何找到好質量的公司?張磊認為方法是做基礎研究而且只研究價值長時間能復合增長的領域。在中國,基金經理的投資組合平均一年流轉6次,而張磊的只流轉15%,並且繼續投資私有公司。Hillhouse不去追逐不同的馬,一年最多投2~4個項目,有時只有1個。張磊覺得應該讓投資組合去掙錢而不是自己不停的更換投資組合。通過耐心和低頻投資,他積累了一個高質量的公司庫。

3.更高層次的價值投資

張磊深信價值投資,但與傳統價值投資哲學不同,他喜歡投資變化。他認為變化產生價值,並且要投資那些驅動變化的人。特別在中國,技術已經成為遊戲更重要的一部分,不管在傳統還是新的行業,他花很多的時間研究變化和背後的人。很多早期公司從外面看似乎很分散,內部實際很集中。

Hillhouse在投資藍月亮後,張磊便撮合藍月亮與京東,讓這兩家線上與線下公司互相學習,藍月亮學習電商和社交媒體,京東學習商品銷售。其中一場研討會的討論結果是,藍月亮重新設計自己的洗滌劑包裝,旨在讓它們容易裝進京東的快遞箱。因為大體量包裝是用於在超市等購買場景吸引消費者,但在線上銷售則屬劣勢。而藍月亮也改變了其電商與社交媒體策略,晉升為液體洗衣液的最大品牌。

張磊相信他的價值投資更高一個層次。除了投資變化和長期的基礎價值,他希望通過參與價值創造過程和深度研究來實現更高的價值。傳統的BenGraham的價值不匹配(價格和內在價值的差異)是不夠的,他希望能增長價值,而不是僅僅利用這種價值套利的機會。

例如2013年,張磊看到京東與騰訊的合作可能,騰訊至今還在Hillhouse的投資組合中。一方面京東有很強的零售基因,但移動電子商務不強。另一方面,騰訊剛剛收購了易迅,但馬化騰從來沒有處理過庫存。張磊把兩個公司拉倒一起,各用一個詞總結了他們的問題:移動VS庫存。雖然雙方以前互相競爭,但此時合作對雙方有利。通過大量的研究工作,Hillhouse撮合了當時最大的電子商務交易。雖然Hillhouse本身的股份稀釋了,但兩家公司的確定性增強了。

從另一角度來說,做這種戰略性撮合已不僅僅是基礎研究的問題,而更多是像創業者那樣思考,如張磊自己所說「我們是創業者,碰巧還是投資人。」

4.張磊的投資哲學

HillhouseCapital代表了一個非常不一樣的投資機構,涵蓋了最早期的風險投資,到私募股權投資,到上市公司投資,到上市以後的兼并投資。我們是全中國唯一在做全產業鏈事情的公司。這實際上在世界上也是不常見的。在美國完全不分私募股權和上市公司股權,股權全產業鏈做得最好最成功最大的實際上在美國沃倫·巴菲特,他既買可口可樂股票,買上市公司的股票,又自己去做風險投資甚至去做私募股權投資。本質上,投資就應該是這麼做的。不要框定是做風險投資還是做上市股權投資。實際上在風雲變幻的中國,一年相當於西方的十年二十年,其中最重要的不是股權的format,最重要的是你是一種什麼樣的商業模式,有什麼樣的人。在Hillhouse內部培訓中,第一講就是人與生意,我們要投資什麼樣的人,要投資什麼樣的生意模式,人與生意的組合是我們選公司的第一個標準。為什麼這種標準中大部分的人不能做到。有人說我要麼做風險投資,要麼做上市股權投資。我覺得有唯一一個belief,就是我們投資的第一原則,是什麼呢?是We don't have to do anything,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情,這是我們投資的第一個哲學思想,當你說自己不需要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你就有機會做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情。

我們在投資的過程中都在實踐這一原則。我們在全球投資的規模和回報也是很靠前的,很多人知道我是耶魯流派的,很多人知道耶魯投資基金給了我怎麼投資的想法。在翻譯戴維·斯文森的著作《機構投資者的創新之路》的過程中我對投資有了很深的理解,覺得靠譜感興趣。其實之前我做過很多行業,直到後期才找到我想乾的事,覺得投資非常有意思。

在中國做投資最難的一點就是市場很浮躁,每天都有人告訴你市場上又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如何在浮躁的市場上保持冷靜,就是我的第一個投資哲學,「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守正用奇。當你能夠做到正,做人、做事要正,你就能經得起各種各樣的誘惑與挑戰。為什麼要用奇呢?一個人寧願很conventionalfailure,也不願unconventionalsuccess,為什麼呢?「不願意打破常規去犯錯誤」,這是凱恩斯講的原話,這個時候各種各樣的人,在「守正」之後不能突破各種各樣的限制去「用奇」,你的想法如果和別人不一樣就可以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在中國大家都知道,每天大家都在搶deal,大家都失去了判斷力,都去搶一個東西。人做事情就應該是independent thinking,守正以後給了你用奇的空間,用奇之後是你能夠更好地守正。

在中國不是機會太少了而是太多了。在中國做投資,知道自己碗里能裝多少東西更重要。所以我要講的第二點就是,「弱水三千,但取一瓢」。It『s all about你自己的這一瓢,你每天的功夫就是要把你的這一瓢做得更大更結實更深,而不是整天壺裡的和桌上的菜都要喝掉吃掉。投資裡面有這樣一個定理,中西文化是相同的,跟老外講就是a piece of mine,看到別人投了很好的東西你投不到你是不是會著急。你有這個哲學支撐就會找到the piece of mine,something you think make sense。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當你只有低調的時候才能專心致志地把自己的東西做好。你在早年時就非常高調,自己lose your mind了。拿上帝的話說就是「欲先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要低調,踏踏實實的做好投資,真正好的資源,真正好的投資人,好的投資項目會逐漸找到你的。史記中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不用天天在外面講你做了多少項目,多好的deal,多高的回報。我很高興不用花我的時間被其他人的的商業計劃來dominate,而是按照自己的商業計劃一步一步從網際網路到消費品地看,按我的時間,按我的節奏去做事情。當你做好這些後,最好的人會來找你。這裡面會有一個selfmatch過程,但會不會lose掉機會?會的,沒關係,我講了,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取你自己的一瓢就好了。

以上是我的投資哲學。這個行業里最危險的事情就是你是被錢驅動的。要麼你很快就掙了很多錢你不知道幹什麼,要麼你一直沒掙到錢很著急,你也不知道要幹什麼,所以為錢驅動是一個最最dangerous的想法。錢並不重要,是最後的一個natureincome,不能成為一個目標,你肯定是為了一個passion,帶著你走下來。

我們是一個很典型的投資機構的異類,我們形成獨立的思考,我們就不在乎市場,不在乎別的投資機構。

當今企業普遍面臨的挑戰——

·產品同質化嚴重,模式泛濫,如何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定位模糊,戰略缺失,商業模式不清晰,企業如何建立護城河?

·企業經營手段過於傳統,重資產,低利潤,如何運用資本槓桿來以小博大,輕公司高利潤?

·行業競爭激烈,企業如何進行創新,產業整合與併購上市?

·股權結構有瑕疵,股東關係惡化,核心人員失去掌控,企業股權到底怎麼設計?

·國家動作頻繁,消費升級,人工智慧,黑科技,區塊鏈革命,企業家方向在哪裡?

·企業家沒有資本思維,過於依賴信貸或民間借貨導致資金斷裂,如何得到資本青睞?

·商業模式如何轉型升級,如何設計企業盈利系統,如何招商引資?

為幫助中小企業家解決企業經營難、融資難,因此我們定期舉辦《資本賦能領袖峰會》,旨在搭建廣大中小企業家學習,與投資大咖、資本專家交流溝通的平台。

【關注領域】: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教育,先進位造業等符合條件的領域。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點擊左下角的「了解更多」 打開會議連結,查看會議流程與報名!

(如果站外看不到「了解更多」連結的話,可以進入今日頭條APP顯示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