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原著:帶小老虎賺錢,被譽為小展翔,馮大年竟是王者

2022-04-01     塵飛揚說經典

原標題:《心居》原著:帶小老虎賺錢,被譽為小展翔,馮大年竟是王者

馮大年,馮曉琴的私生子,真的是長在人類槽點上的孩子。

他在顧家的表現,分分鐘讓人想掐死他。

比如說,餐桌上不懂禮讓只顧埋頭吃自己愛吃的;比如說,用人家的浴缸泡澡,不懂得鎖門;比如說,吃光小老虎的零食,還覺得理所當然;比如說,一言不合就與馮曉琴爭吵,用跳樓道德綁架顧家人……

既無教養,也沒自知之明,氣得螢幕前的我,都想給他一巴掌,讓他清醒清醒。

但是,在我讀完《心居》原著,仔細思考劇中的細節之後,我要說——就是這樣處處惹人嫌的馮大年,才是馮曉琴最大的驕傲

馮曉琴到上海打拚的目的,就是成為一個有資產的上海人,她的願望就是將後代特指小老虎和馮大年 ,培養成一個像顧清俞一樣的人。

其實無論是讓自己成為有產階級,還是讓後代成為第二個顧清俞,有錢都是硬性標準。

馮大年不喜歡讀書,小老虎的天分一般,

馮曉琴希望他們讀書成才的成長路線不太靠譜。

然而,手辦事件告訴我們,馮大年在這方面的創作天賦與商業嗅覺,將會成為他在上海的立足之本。

展翔誇讚大年和小時候的自己很像,就能看出他在搞錢方面確實有一手。

我認為馮大年能成為馮曉琴的驕傲,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馮大年天賦異稟。

馮大年的天賦異秉表現在兩方面,一是有自知之明,二是有敏銳的商業嗅覺。

馮大年知道自己不是讀書的料,發現了自己有製作手辦的潛力。厲害的是,他能用這份天賦成功變現。

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原著,都沒有明說是誰教會了馮大年做手辦的。這也就是說,馮大年極可能是個無師自通,自學成才的王炸選手。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馮大年對手辦有極強的興趣,於是他學會了自己製作手辦,還學會了如何找到潛在客戶。他悄悄地帶到上海賣給了陌生人,賺得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筆錢,給自己買了第一雙品牌球鞋。

自產自銷看似簡單,實際上要做成功還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兒。對一個十五歲的少年而言,他已經超越了絕大部分只知道玩吃雞、打王者榮耀的同齡人。

馮大年的動手能力強,對商業嗅覺也很敏銳。

原著交代,馮大年和顧士海成為了忘年交。

他看完顧士海借給他的《西遊記》,就打算把裡面的神話人物做成手辦,他對馮茜茜說:

「以前都是外國動漫里的人物,你也做,我也做,都做爛了。其實中國有那麼神話故事,人物又多又有趣,不做浪費了。」

十幾歲的馮大年可能並不知道「同質化」這個詞,但這並不妨礙他對產品獨特性的意識。更何況,他還提前就做了一個中國風的齊天大聖來驗證自己的能力。

有動手能力,有創新意識,還能對市場進行分析,不得不說馮大年的基因完全顛覆了馮曉琴所給的,如果找准風口,他或將成為下一個展翔。

其次,馮大年捨得資源共享。

餐桌上馮大年是個吃獨食的熊孩子,但在商業方面,馮大年卻懂得分享,並不吝提攜顧士海。

馮大年與顧士海的相識挺有戲劇性。

顧士海沒事的時候在小區里編竹條小玩意,給孫子做玩具,無意間被馮大年看到。馮大年很清楚這些東西是可以賣錢的,但他並沒有跟顧士海買進再轉手賣出賺差價,而是非常熱心地直接就幫他介紹了店主,讓他也賺點買菜錢。

這個不經意的小舉動,對於馮大年而言,可能就是手工藝人之間的惺惺相惜,但對於顧士海,甚至是馮曉琴而言,則有不同的意義。

顧士海自認自己是個無用的人,唯一的本事就是手巧,能用竹條編些新奇小東西。當初做下放知青的時候,因為竹編還受過牽連。但他從來沒想到過,他的竹編還能生錢。

如果沒有碰到馮大年,顧士海早就認命了自己就是個窩囊廢,人家是啃老,他是回城住房靠啃妹妹,家中所有事情靠啃老婆。因此他也就習慣了用沉默與小氣來掩飾自己的無能。

馮大年幫他打開了一扇窗,讓他意識到,原來用自己的手工是可以來賺錢養家的,這讓顧士海找回了自信與生活的底氣。

這個舉動還對馮曉琴產生了間接影響。

雖然顧士海那時並不認識馮大年,但這並不妨礙他從心底感激馮大年對他的幫助。

當馮大年向大家證明,他不是個小癟三,相反,他能靠自己賺錢,還能大公無私地帶領素不相識的人一起賺錢,雖然說後來才知道這個人是拐彎抹角的親戚。

這無異於是挽回自我形象最有力的證明,也是間接幫馮曉琴掙了面子。

最後,馮大年懂得合作。

馮大年的第一個商業合作夥伴不是別人,正是他名義上的外甥——小老虎。

如果說馮大年有手藝人的匠人潛質,那么小老虎則如顧清俞所說:「有商人氣質」。

馮大年雖然知道可以利用電商平台將自己的產品變現,但也僅僅止步於此,他沒有太多的商業野心。

小老虎就不一樣了,他可能讀書不是一把好手,但做生意,他也有著天生的精明。他知道省去中間商,直接面對終端客戶,將差價讓自己賺。

而且小老虎也很坦誠,當他知道自己的「舅舅」馮大年就是手辦製作者後,直接激發了他的賺錢慾望,小老虎主動跟他提出合作要求:「小舅舅,我們可以聯手搞個店,自產自銷。」

從如何註冊網店、成本、廣告預算一溜下來,小老虎門兒清。馮大年雖然假裝淡定,但早就動了心,尤其是當他從小老虎的嘴裡知道差價那麼大的時候,他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就決定了合作。

儘管這件事情後來還在家裡鬧起了軒然大波,但馮大年切切實實讓小老虎釋放出了經商天才的一面,也讓馮曉琴意識到了自己與他們之間的不同。

顧磊死後,馮曉琴最大的擔心就是小老虎和馮大年在這個社會裡,只能成為一隻「一口便給別人吃了」的羊。因此,她更加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培養與鞭策著小老虎和馮大年,在她的意識里,通往財富自由的路,必須要像上海小孩一樣,必須要努力讀書。

馮大年的賺錢經驗告訴她,讀書並不是成才的唯一方式。

他們雖然是新生的一代,也可能並不能按照父母的意願成長為父母想要的樣子,但他們有自己的方式,同樣能成為父母的驕傲。

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找對了自己的路,就無須再和別人擠同一條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9f5d98e89704d83dcea7880e466cf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