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斯坎倫:為什麼生物多樣性對所有人至關重要? | 生物多樣性名家大講堂

2024-08-14     中國綠髮會

引言:2024年8月10日上午9點30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綠會」)生物多樣性科學館開館首日,第一期「生物多樣性名家大講堂」拉開帷幕。共計1489人(線上加線下)參與了此次大講堂。

本次生物多樣性名家大講堂榮幸邀請到了中國政府友誼獎得主、大象保護倡議基金會的執行長、前《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秘書長、中國綠髮會國際顧問約翰·斯坎倫(John Scanlon)先生。斯坎倫先生為現場聽眾帶來了一場題為「為什麼生物多樣性對所有人至關重要?」的精彩科普講座。

約翰·斯坎倫先生首先分享了多年來在中國參加的活動以及在野生動植物保護方面的密切合作。

斯坎倫先生說上一次來中國是在2023年9月27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外國專家局)在北京舉行中國政府友誼獎頒獎(補授)儀式。他是2020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得主

圖源:John Scanlon先生

接下來,斯坎倫先生正式向現場的觀眾們分享了「為什麼生物多樣性對我們所有人至關重要?我們的生物多樣性面臨的許多威脅,以及我們正在做些什麼來應對這些挑戰。

8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大象日,旨在呼籲人們關注大象面臨的生存威脅,包括棲息地破壞、非法象牙貿易和人象衝突等問題。大象分布在13個亞洲和27個非洲國家,是斯坎倫先生密切合作的物種。

我們的地球上大約有800萬種植物、動物和真菌,它們——對新鮮空氣、清潔水、健康土壤、海岸保護、授粉、氣候調節以及自然旅遊至關重要。

生物多樣性有多種用途,包括食品、時尚、香水、家具、醫藥、樂器等。根據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的報告,世界上70%的窮人直接依賴野生動物、植物和真菌。

旅遊和酒店業依賴於生物多樣性。每年保護區吸引80億遊客,產生6000億美元的收入,創造2200萬個就業機會。超過一半的世界GDP總量——44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創造——中等或高度依賴於自然及其服務。

根據IPBES,儘管生物多樣性很重要,但由於人類的作為或不作為,現在有100萬種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

例如,北部白犀牛。最後一隻雄性「蘇丹」於2018年死亡,世界上只剩下兩隻雌性,無法自然交配繁育後代。小頭鼠海豚是世界上最小的鯨類動物,由於非法捕撈和買賣石首魚,它正處於滅絕的邊緣。現在只剩下12隻了。

根據《地球生命力報告2022》顯示,監測範圍內的野生動物種群數據——包括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自1970年以來平均下降了69%

整個地球都受到了影響。75%的土地面積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超過85%的濕地面積已經消失;3%的海洋表面被認為是野生區域;預計到2050年,90%的土地將發生重大變化。

IPBES表示,我們的生物多樣性面臨五大威脅:污染、棲息地喪失、氣候變化、入侵物種與疾病和過度消費

根據2024年《聯合國世界野生動植物犯罪報告》,4000個受保護物種(被列入CITES附錄的物種)以及數百萬未受保護的物種被非法交易

每年所有被販運的野生動植物價值1990億美元,造成120億美元的政府稅收損失,1-2萬億美元的生態系統破壞。穿山甲是被販賣最多的哺乳動物,它被例如CITES附錄一,但緝獲和沒收的數量創歷史新高。10年來,超過100萬隻穿山甲被偷獵以獲取肉和鱗片。穿山甲在受到威脅時會團成一個球,以抵禦其他動物的攻擊。但是,團成球卻更容易被人類捕捉。

圖源:John Scanlon先生

根據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在野生動物身上發現了170萬種未被發現的病毒,一半可能會傳染給人類。風險來自於野生動物貿易和市場、人類入侵野生地區和棲息地喪失。

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關聯的世界,我們需要共同努力,應對生物多樣性的挑戰。國際上有《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等的多個全球公約,加強國際合作,共同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是所有重大協議的締約國。

《生物多樣性公約》是主要的生物多樣性公約。2022年,中國擔任《生物多樣性公約》輪值主席國期間簽署了一項歷史性協議「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旨在遏制和扭轉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為了達成2050年的願景和2030年的使命,昆蒙框架設定了4個2050年全球長期目標,涵蓋生物多樣性狀態、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公平公正分享惠益以及提供執行保障;包含了23個2030年全球行動目標。

我們如何能夠扭轉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趨勢?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們也要保持樂觀:

  • 如果給大自然療傷的機會,它是可以恢復的;
  •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可以拯救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和荒漠化;
  • 新的海洋和陸地保護區正在建立;
  • 非洲的大象偷獵已經減少;
  • 山地大猩猩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盧安達、烏干達又出現反彈;
  • 狼的種群數量在歐洲開始復興;
  • 中亞賽加羚羊的恢復。

賽加羚羊為例,該物種的種群數量從2005年的48,000扭轉、增長到當今的190多萬。各國和各利益攸關方的合作是取得成功的關鍵。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將賽加羚羊從極度瀕危降至近危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提供了希望。我們可以用自然來治癒自然、我們的氣候和我們的土地,它們相互關聯。到2030年,我們可以通過自然實現所需的37%的氣候緩解。紅樹林和濕地解決方案通過積極的戰略項目同時應對氣候變化、荒漠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

保護大象,我們可以應對氣候變化。大象主要面臨偷獵的威脅。森林象需要幾個世紀的時間才能從目前的10萬頭恢復到110萬頭的歷史水平。每頭大象身上的碳含量相當於2.64公噸的二氧化碳,一隻森林象的碳價值為175萬美元。在中非雨林中,每頭森林象能使每平方公里碳捕獲量凈增加9000公噸二氧化碳。非洲的森林砍伐速度比全球快4倍,導致平均每年損失約4萬平方公里。

為了獲取象牙,在三年內(2010- 2012年),10萬頭非洲大象被非法殺害。為拯救大象,全世界都在努力解決整個非法供應鏈的需求和供應問題。在聯合國《2024年世界野生動物犯罪報告》中,全球努力被譽為全球成功故事。

中國為制止非法捕殺大象做出了很大的貢獻。2014年,中國銷毀沒收象牙。2018年,中國關閉了國內象牙市場。2021年,調查顯示需求從43%急劇下降到17%。,象牙禁貿令的成功源於中國的承諾和強有力的執法。非洲大象種群數量正在復興!

圖源:John Scanlon先生

中國地大物博,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的生態系統範圍從永久冰原到熱帶濕潤森林,是世界上14%的鳥類、13%的哺乳動物、近11%的維管植物和18%的魚類的家園。

中國通過以下方式加強了生物多樣性保護:

  • 資源分配;
  • 棲息地恢復和野生動植物管理的持續努力;
  • 優先考慮自然和文化遺產;
  • 「十三五」規劃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在第14個五年計劃(2021 - 2025)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

中國國寶大熊貓為例,自從20世紀60年代面臨滅絕的威脅以來,大熊貓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恢復,還包括包括竹林的恢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將大熊貓從「瀕危」降至「易危」。科學、政治意願、當地社區利益相關者的參與以及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BCON)是恢復成功的核心。

圖源:John Scanlon先生

再說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象,在過去的30年里,種群數量翻了一番多。中國政府承諾採取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和禁止非法殺戮,種群穩步增長。

「植物界的熊貓」麻栗坡兜蘭發現於20世紀70年代,由於收藏家的強烈需求導致了高水平的偷獵。該物種瀕臨滅絕,只剩下12株野生植物。通過協調一致的保護努力,通過繁殖將植物數量增加到10000株。該物種已將被放回原始棲息地。

中國現在有1.1萬多個保護區和11個國家公園,保護了18%的陸地。為了保護環境,中國人民還種了7200萬公頃的樹,治理了1900多萬公頃的沙漠,恢復了80萬個濕地。

取得了一些不錯的進展,但每個國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從現在到2030年,我們能否採取更多措施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趨勢?斯坎倫先生的答案是:是的!通過共同努力,我們可以拯救我們的生物多樣性,創造一個清潔健康的環境和促進經濟繁榮。我們需要所有人都參與進來。中國將發揮關鍵作用,並以身作則。

(註:本文根據現場會議整理,未經講話人核實,僅供參考。)

整理 | YJ

攝影 | Yang,Li Danyue,Muyang

審核 | Linda

排版 | 綠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95024eb2cbf159cae2169553d8491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