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元宵才是中國「情人節」?元宵節的來歷、傳說和習俗

2023-02-04   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為什麼說元宵才是中國「情人節」?元宵節的來歷、傳說和習俗

正月十五,是傳統春節過大年的最後一天,也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古人把第一稱作元,夜稱作宵,所以正月十五叫「元宵」。

元宵節要吃湯圓,要看燈會,還有各種游龍舞獅燃放煙花等一系列民俗活動,所以正月十五的熱鬧程度和除夕之夜不相上下,老百姓說「三十的火、十五的燈」,就是說這個元宵節的氛圍比起除夕有過之而無不及。

元宵節

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為什麼說元宵才是中國「情人節」?接下來和您一起分享元宵節的來歷、傳說和習俗。元宵節有很多別名,比如上元節、天官節、又或者叫元夕和燈節。

從漢代開始,正月十五就是民間的重要節日之一,其中上元節源自道教的「三元」,燈節源自佛教燃燈供佛的傳統,同時,正月十五還是一個很浪漫的日子,古代很多著名的愛情故事,都是發生在正月十五,所以呢千萬別以為元宵節就是吃吃湯圓猜猜燈謎,如果你還是單身的話,元宵節一定要趕緊出去約會,這可是脫單的好機會哦!

元宵節

因為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是七夕,所以很多人一直把七月初七當作是中國的傳統情人節,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雖然七夕有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但古時候的七夕主要是女孩子向織女祈求心靈手巧,而真正和愛情有關的傳統節日其實是正月十五的元宵節。

古代的女子,平時一般足不出戶,一年當中唯有元宵節這天晚上可以出門賞燈,未婚男女在燈會上傳情達意,成就了無數美滿的姻緣,甚至有野史傳說宋徽宗和李師師也曾在元宵節偷偷約會,當然這只是野史,真假無從考證。

元宵節

不過,宋代大才女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就的確是相識於元宵節的賞燈會,趙明誠對李清照一見鍾情,李清照也對趙明誠的才華傾慕不已,而趙李兩家也剛好是門當戶對,不久之後兩人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夫妻,李清照還在新婚時寫下過很多有趣的詩詞。

宋代流行在元宵節約會,除了李清照和趙明誠相識於元宵的愛情故事,在她之前,北宋文豪歐陽修也有一首元宵佳作叫《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元宵節

元夜指的就是元宵之夜,北宋時期的元宵節游龍舞獅通宵歌舞,觀燈鬧夜早已成為正月十五的固定風俗,年輕人相約燈會,情侶月下蜜約更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歐陽修這首詩,寫的就是一對戀人在去年元宵時約會的情景。

花市燈如晝,是形容花市上燈火通明有如白晝,當月亮在柳樹梢頭升起的時候,這對相愛的人兒相約在黃昏之後共游花市。這是多麼浪漫的愛情呀!可惜結局令人悲戚,因為詩的下半部分寫道: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意思就是說:到了今年的元宵節,再也等不到去年相約的戀人,因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那個負心人拋棄,唯剩下這個痴情女子偷偷掉眼淚。

元宵節

除了宋代諸多的元宵愛情故事和詩詞以外,唐朝也有一個很著名的典故:傳說南朝有位公主嫁給一個江南才子,南朝被楊廣滅亡的時候,公主和他的駙馬被迫分離,離別之際,他們將一面銅鏡一分為二,並且約定,以後每年的正月十五,就都到長安的燈市上叫賣手中的半塊銅鏡,這樣夫妻倆就有機會再次重逢。

很多年以後,落魄的駙馬終於來到長安,從此年復一年在燈市上叫賣手中的半塊銅鏡,幾年之後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和公主終於在某年的燈會上再次相遇,於是留下了「破鏡重圓」的典故,而這段感人的愛情故事,也離不開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相助。由此可見,元宵節一直是古人遇見美好愛情的節日!這個節日充滿著對愛情的美好嚮往和祝願,所以說元宵節是中國「情人節」,真是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