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自然資源價值受到自然環境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共同影響。由於自然環境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非常複雜,它們所包含的因素也非常多。雖然不同學者基於不同的研究角度影響因素提出了多種分類方式,但總體上都是將影響因素按照自然和社會兩個類別進行基礎分類,而社會因素里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人類的需求是影響野生動物保護價值的重要因素。
關於野生動物價值不同學者有不同的看法,但前提是必須要承認野生動物是有價值的自然物。野生動物價值大體上可以分為內稟價值與利用價值,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野生動物具有客觀的內稟價值,有人認為所有價值都是主觀評定的,我們這裡姑且按照內稟價值與利用價值去分類。內稟價值指的是物種自身的價值,是野生動物作為自然資源的價值,這種價值是沒辦法用貨幣來測度;利用價值是野生動物對人類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等。其實,我們討論野生動物的保護價值時大都側重的是野生動物的利用價值。
(攝影:小魚)
野生動物作為重要的自然資源,人類對野生動物的需求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就已經存在,最初,人類通過捕獵野生動物果腹禦寒,這是最初級的價值需求,也是最直接價值的需求,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對部分野生動物進行馴化,來滿足人類的生存和生產需求,而現代人類對野生動物的需求則呈現多元化,人類建立狩獵場滿足人類對於狩獵遊憩的需求,建立野生動物養殖場滿足人類對野生動物製品的需求,建立動物園、野生動物園滿足人類對野生動物觀賞和娛樂的需求,而這些更多表現的是人類的間接價值需求。眾所周知,產品的價值與稀缺程度有關,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曾提出「價值悖論」:「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有用,但它幾乎不能購買任何東西……相反,一塊鑽石有很小的使用價值,但是通過交換可以得到大量其他商品。」根據供求關係的基本原理,野生動物的稀缺程度以及人類需求發生變化的時候,野生動物的保護價值也會受跟著變化。
在我國,隨著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逐步提升,人們更多開始追求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當下人們對於野生動物的價值需求主要集中在野生動物產品本身,特別是對肉類、毛皮、製藥等領域的需求,對以野生動物遊憩為主的野生動物觀賞、自然保護區觀光等方面的需求還很有限,高附加值的遊憩活動尚未形成規模,但整體需求呈現上升趨勢。此外,人們對野生動物科學研究的整體需求也呈現上升趨勢,隨著基礎科學的日益發展,人們也越來越希望可以在野生動物身上獲得研發和創作靈感。人類的需求促進了人類對於野生動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同時人類的需求也帶動了人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需求屬於人類的意識範疇,它直接影響人類對於野生動物資源價值的選擇,從而影響野生動物的保護價值。
野生動物的保護價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野生動物保護價值也會隨著人類利用方式和其稀缺程度的改變而表現出不同的價值側重,而人類需求是影響野生動物保護價值的重要因素。
文/Pierre 審核/Cherry 編/angel
長按加入{月捐人計劃}
別忘了點
分享、
收藏、
在看、
點贊
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829b0e1b73b7e349ae8a17d70039f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