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這兩類水果在冰箱裡千萬別放一起!因為……

2023-08-15     阮光鋒

原標題:注意!這兩類水果在冰箱裡千萬別放一起!因為……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個典故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唐朝時,楊貴妃喜歡吃荔枝,那個時候只能派人快馬加鞭從南方給送過來。

隨著物流的發展,現在我們幾乎可以隨時隨地吃到全世界各地的果蔬了,在北方也可以吃到荔枝、芒果等各種熱帶果蔬。

不過,隨著我們能買到的果蔬越來越豐富,如何保存它們成了許多人關心的問題。最近,網絡上有熱搜表示並不是所有的食材都適合放冰箱。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此外,還經常有說法稱,熱帶水果生活在熱帶,所以比較怕冷,不能放冰箱保存,容易發生冷害,最好放室外。那麼這些說法是不是真的呢?

太長速讀版

1.對於家庭儲存,果蔬還是放冰箱最好;

2.放冰箱的果蔬不要超過一周;

3.吃的時候,先吃先放進冰箱的果蔬;

4.將產乙烯的果蔬和對乙烯敏感的果蔬分開放置,可參考下圖:

5.先吃易受冷害的果蔬,如黃瓜(2℃ 時,9 天左右)、成熟的香蕉(7.2℃ 時,6~12 天);

6.買回家的果蔬,如香蕉、芒果、牛油果、木瓜、獼猴桃、李子、杏、桃、西紅柿等,如果沒有熟,最好放在室外 1~2 天,成熟後儘快吃;如果吃不完,依然要儘快放冰箱冷藏保存

1

冷害到底是怎麼回事?

冷害(Chilling Injury)是指一些冷敏性植物在組織冰點以上的低溫環境下造成的損傷,主要表現為果實表皮的皺縮、凹陷、木質化、果肉褐變等。冷害會引起果蔬內部結構破壞、營養成分流失、抗病性和耐貯性下降等,進而導致果蔬變質腐爛。

遭遇冷害的柑橘類水果。

圖片來源:DOI:10.1201/b22001-17

果蔬的冷害非常複雜,跟品種、產地、儲存溫度、果蔬成熟度、貯存環境的溫濕度、氣體成分等等都有關係。在果蔬的商業儲存中,針對不同產地、時間、成熟度的水果都有相應的溫度、濕度等處理要求。

一般來說,原產於熱帶或者亞熱帶的果蔬對於低溫比較敏感,在非凍結溫度下的低溫環境中更易出現冷害症狀,比如,大多數熱帶果蔬,如香蕉、芒果、荔枝、龍眼、黃瓜、青椒等,在低溫貯運過程中都可能發生冷害。這也是為什麼經常會有人說熱帶水果就儘量不要放冰箱冷藏的原因。

有關數據統計,我國銷售果蔬中,低溫冷害所造成的損失占到了果蔬總儲運量的 30% 左右,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和損失。所以,果蔬采後的儲存和運輸一直是一個重點研究領域。

2

是不是不能放冰箱

冷藏了?

網上經常有人說,熱帶水果最好不要放冰箱了,很容易出現冷害現象。是不是真的呢?

其實,對於日常普通家庭來說,完全不用過於糾結,直接放冰箱依然是最好、最符合實際、最方便的選擇。

第一,果蔬的冷害通常出現在較長時間的低溫貯藏環境中,比如常見的果蔬,可能都要超過 7 天,甚至幾十天才會冷害。冷害主要是商業過程儲存中,要知道商業果蔬的貯存經常就是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呢。

日常家庭一般也就一個星期左右,久一點的半個月,通常不用太擔心冷害。

圖片來源:freepik.com

常見果蔬冷害時間

龍眼:在貯藏第 14 天出現冷害。

荔枝:1℃ 是 20 天出現冷害,但好果率有 90%;5℃ 貯藏 30 天冷害;還有研究對 5 個品種、不同低溫存放下的荔枝進行比較試驗,結果發現,在 1~5℃ 下,最短的也可放 25 天左右。

哈密瓜:不同品種的情況有差別。「卡拉庫賽」 0~2℃ 低溫下貯藏 40~50 天以後發生冷害。「86-1」哈密瓜果實 1℃ 貯藏 14 天移至常溫 3 天后,果皮出現淺褐色的小斑點;3℃ 貯藏的哈密瓜果實 42 天出現輕微冷害症狀,並未發現水浸狀。

芒果:肯特芒果在 13℃ 環境下貯藏 10 天會出現冷害症狀;紫花芒果在 2℃ 中貯藏 15 天、5℃ 中貯藏 34 天時出現冷害,在 8℃ 下貯藏 34 天也未見冷害發生。

紅薯:1℃ 貯藏下甘薯發生冷害的時間為 9 天左右,4℃ 貯藏下甘薯發生冷害的臨界點在 45 天左右。

青椒:在 2℃ 貯藏 1 周后出現冷害,個別果實即出現少數極小凹 陷斑。

油桃:在 3℃、5℃ 和 7℃ 下均可誘發冷害,其中 5℃ 的冷敏性最強,3℃ 次之,7℃ 最緩。1℃ 下貯藏的期限可在 40 天左右。

廣東甜橙:在 1~3℃ 下貯藏 4~5 個月,因低溫傷害而出現的褐斑比在中間溫度(7~9 ℃)貯藏中要輕得多。

黃瓜:在 0℃ 貯藏 3 天瓜面即出現大小不同的凹陷斑或水漬狀斑點的冷害症狀,但在 2℃ 時,9 天左右才有微小的冷害症狀。

香蕉:沒熟的香蕉,放幾個小時就可能冷害,比如有研究發現,採收的新鮮拉加丹香蕉,在 1.1℃ 下放 2 小時開始出現了冷害現象,在 7.2℃ 下放 4 小時出現冷害症狀;但成熟後,貯藏 6~12 天時出現中度冷害症狀。

第二,相比放在常溫環境,低溫貯藏依然有很大優勢,尤其是短期儲存。

相比室溫——尤其是炎炎夏日——低溫冷凍可明顯降低采後果蔬的呼吸強度,減少營養物質損耗,抑制病原微生物活動。與其不放冰箱而放在室外,還要跟昆蟲、細菌做鬥爭,冰箱冷藏顯然還是更好一些,可以延長果蔬的保存時間。

實際上,美國農業部給消費者的建議是,只有極少數果蔬可以放在室溫環境中,大多數果蔬還是應該放冰箱冷藏保存。理想做法是,放在冰箱儲存的時候要注意位置,讓產乙烯的果蔬跟對乙烯敏感的果蔬保持一定的距離。

3

如何科學使用冰箱冷藏?

關於冰箱儲存果蔬,這裡有 5 個建議。

果蔬冷藏,最好都不超過一星期

如果條件允許,新鮮果蔬當然是最好的,味道好,營養也高。但是現在大家平時都要上班工作,每天去買新鮮的可能也不太實際。不過,我建議大家,如果沒有特別情況,冰箱裡的果蔬儘量不要放超過一個星期。每周去一趟超市、菜市場,更新冰箱裡的蔬菜和水果。一般來說,一個星期以內,絕大多數果蔬都不會出現冷害。

吃的時候注意順序,先放進冰箱的先吃

每次買的果蔬不妨記一下時間,先放進去的優先吃完,這樣保證冰箱裡的食物能順利更新,也不會一些果蔬放的時間太久了。

果蔬分類放置

建議將產乙烯的果蔬和對乙烯敏感的果蔬分開放。此外,可以看到黃瓜、橙子,番茄等常見容易冷害的果蔬,它們也都建議放冰箱。

圖片編譯自美國農業部

先吃易受冷害的果蔬

對於容易發生冷害的果蔬,比如黃瓜,相比其他果蔬,按優先級排序,它們還是要儘快吃、優先吃。

買回家還沒熟的果蔬這樣放

買回家的水果或蔬菜,比如熱帶水果香蕉、芒果、牛油果、木瓜;非熱帶水果獼猴桃、李子、杏、桃等;蔬菜如西紅柿等,如果沒有熟,最好放在室外 1~2 天,成熟後儘快吃;如果吃不完,依然要儘快放冰箱冷藏保存。

參考資料

[1] 煙小霞,康寧波,魯玲等.果蔬采後冷害及調控技術的研究進展[J].食品與發酵工業,2023,49(08):325-334.DOI:10.13995/j.cnki.11-1802/ts.032303.

[2] The Commercial Storage of Fruits, Vegetables, and Florist and Nursery Stocks.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Agriculture Handbook Number 66

[3] 周雲,季作梁,林偉振.龍眼貯藏適溫及其冷害的研究[J].園藝學報.1997.24(1):13~18.

[4] 黃曉鈺,康德妹,季作梁.荔枝果實的冷藏適溫與冷害[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1990(03):13-18.

[5] 胡位榮.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果實冷害生理及冰溫貯藏技術的研究[D].華南農業大學,2003.

[6] 張婷. 哈密瓜不同品種采後冷害表現特點及控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

[7] 陸旺金,張昭其,季作梁.熱帶亞熱帶果蔬低溫貯藏冷害及御冷技術[J].植物生理學通訊,1999(02):158-163.DOI:10.13592/j.cnki.ppj.1999.02.023.

[8] 王煒,黃開紅,劉春泉等.不同貯藏溫度對甘薯商品性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03):233-235.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2.03.098.

[9] 侯建設,席璵芳,李中華,等.青椒果實冷害及誘導抗冷性與氧化脅迫關係的研究[J].食品科學,2005,244(26):244- 248

[10] 高慧. 油桃果實冷害及冷害生理機制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

[11] 張丹丹,屈紅霞,段學武等.熱帶果蔬采後冷害研究進展[J].熱帶作物學報,2020,41(10):2062-2079.

[12] 寇曉虹,李玲,韓娜,等.熱處理減輕黃瓜冷害作用機理的 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06,27(11):164-166

[13] 千春錄. 黃瓜果實成熟度與耐冷性的關係及其生理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2.

[14] 倩,沈春生,林啟昉等.采後香蕉果實冷害發生與控制技術研究進展[J].果樹學報,2021,38(05):817-827.DOI:10.13925/j.cnki.gsxb.20200500.

文章首發科普中國,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封面圖片來自freepik.com

延伸閱讀

立秋的第一杯奶茶,看完這個你還敢喝嗎?

不要再把肉泡水裡解凍了,正確的方法只有 3 種!

每天一杯咖啡會導致貧血?

2 塊錢的水和 20 塊錢的水有什麼區別?真的越貴越好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7038029aea0139ddd87f59ce45f3c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