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走紅的「冰中式」,比冰美式更能救這屆社畜的精神狀態

2024-07-10     VISTA看天下

第一批立志在工作以後,拿工資富養自己的年輕人已經全面潰敗。

本想把自己寵成王子與公主,結果吃飯沒規律、睡覺睡不飽,日出而作、日落不息,跟生物鐘對線、與閻王爺碰杯的生活,讓自己成為了班味持有者。

都說班味唯有辭職才能一勞永逸地去除,可明顯後者實現起來無異於飲鴆止渴。

於是最近打工人身上的班味,逐漸修煉成了另一種狀態。

01

上班超過兩年的年輕人,

身上的班味已經進階了

可以用一句話形容進階版班味——「人看著還在,但其實已經走了一會了。」

進階版班味很多時候無法通過肉眼判斷,只有本人自己深夜躺在床上細嗅,才能聞見骨縫裡透出的人模人樣味兒、委曲求全味兒、疲憊麻木味兒。

記得一年前,「班味」這個詞第一次走進大眾視野時,網友見詞紛紛相見恨晚,感嘆:對對對,原來我身上的味道就叫這名!

起初,班味更強調一種被職場磋磨、苦苦適應的疲憊狀態:

頭髮是亂糟糟的、眼睛是沒光的、人是面無表情癱在工位上的。

哪怕值夜班都不怕異常情況發生,因為沒有哪個髒東西的怨氣比一個晚上不睡覺還要上班的「牛馬」更重。

一位護士朋友阿琴,有次值夜班的時候聽到空無一人的樓道里傳來異常的噠噠聲音。

這情況放恐怖片里會讓人毛骨悚然,但對一個班味滿滿的夜班護士來說,她第一反應想到是「是不是哪個病房的患者偷偷夜裡遛彎了,還想躲著護士」。

按照她的說法,「沒什麼好怕,是人是鬼都抓來幹活!」

via 電視劇《青年醫生》

打工人的所有精緻穿搭都被放進了衣櫃深處,T恤與休閒褲最初只是承包了每一個工作日,等到周末提不起打扮或出門的興趣,T恤、大褲衩還會固定為周末穿搭。

這要放以前,偶然在公司大門的反光處瞥見自己的倒霉樣都得低下頭,找個地方補補妝。

可現在,就算是照鏡子,看見自己空洞的眼神和滿是褶的褲子,都要譴責自己一句:

不行,今天穿的還是不夠噁心,配不上我接到的爛活。

班味穿搭逐漸成為了剛走進職場的打工人標配,仿佛沒有噁心穿搭就等於沒上過班,微信不是傻瓜頭像,就被同事認定為潛在的卷王。

然而隨著這屆年輕人的工作經驗變多,雖說未必混成了完全如魚得水的職場老油條,但多少已經摸出了一些適應工作的門路。

這種時候,年輕人身上的班味就已經發生了進階,它未必仍舊以外形邋遢的直觀方式存在,而是更隱蔽地把年輕人腌製成了「標準職場螺絲釘」。

有人開始習慣於職場套裝,把自己外形收拾得更利索、看起來更能幹、有資歷。

但桌面上的一升裝冰美式暗示著ta大腦已經有些麻木疲憊,得靠物理打雞血來掩飾疲憊;

有的人用工位擺件替自己喊了一百次「我不想上班」,「禁止焦慮」的芭蕉樹被薅禿了也不想扔、「尊重他人命運,放下助人情節「的手機殼被磨掉漆了也不換;

有人看起來工作與生活分離,下班絕不在班上多停留一分鐘,但只有ta自己知道自己早就形成了行為慣性——

周末不上班的時候也會在上班的時間醒過來,下意識點開摺疊群聊里的工作群,看看有沒有與自己相關的新消息。

除非離職兩個月,否則心裡這根上班的「弦」會一直繃著,它不會斷,不會消失,區別只是緊的程度不一樣罷了。

02

年輕人去班味已經不用冰美式,

而選「冰中式」

「人只要上過一次班,這輩子就被確診為『牛馬』。」

但其實,我們都不是自願染上班味的。為了不讓上班的自己過於狼狽,我們做了許多努力,隨著班味進階,年輕人去除班味的應對策略水漲船高。

剛染上班味的時候,有的人為了把工作和生活分開,用兩個微信;有人抓著中午午休的時間,拿著外賣到附近的公園舉辦一場短暫的wild eat。

眾所周知,上班讓人壓抑的不僅僅是工作內容,更多的是環境。

環境中瀰漫的隱形壓力讓人透不過氣,哪怕下班以後東西落單位,都不想回去拿。

所以下了班就想換個環境,去健身房練練二頭彎舉,跟健身搭子討論動作,都比跟同事在背後罵領導有意思。

到家連著健身服,把上班穿的衣服一起扔進洗衣機,甚至都不想讓它多靜置一秒,趕緊撒洗衣液滾起來,與工具人劃清界限。

說白了,做這些就是想通過一種特定儀式拾起下班後的樂趣,希望起到「上班苦沒關係、下班快樂就行」的效果。

它們本質更像是形式上的苦中作樂,就像上班時猛喝「冰美式」來麻痹疲憊、短暫驅散表面的班味,假裝自己的狀態還不錯。

而隨著年輕人班味進階到精神層面的慣性,人們已經適應冰美式這種液體氮泵的存在了。

現在許多人開始嘗試「冰中式」,一種更適合中國打工人體質的去班味辦法。

不再刻意追求、逼迫自己恢復飽滿的工作狀態,而是通過一些小舉措讓自己在生活中透一口氣,單純地歇一會。

「一下雨,朋友圈就變成了晚霞」

拍攝雨後的晚霞發朋友圈,高樓間露出的粉紅色是距離大城市打工人最近的曠野。

下班後不再在意通勤時間有多久,多晚到家,感受路上的晚風和樹葉的擺動,把自己交給過程。

到家之後會發現,原來我一直著急回家,都恨不得在公司門口安裝個任意門,圖個早點休息,卻沒想到真正的休息就是下班路上目之所及的一切。

倒空大腦的繁雜瑣事,甚至都不需要刻意與朋友們約局、坐上四十分鐘地鐵去小酒館喝個宿醉。

只是自己在家小酌幾口冰後的白酒,就能夠享受一會微醺、大腦放空的狀態。

03

冰中式,

用鬆弛感衝散緊繃的班味

「漫攜玉盞銜冰酒」,入夏後,越來越多年輕人嘗試通過喝冰白酒來消暑放鬆、沖洗班味。

早在2009年便提出白酒冰鎮引用的品鑑新主張「冰飲風尚」的瀘州老窖,為困於緊繃生活中的年輕人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冰中式」去班味選擇。

瀘州老窖發現,每種飲品都有專屬的適飲溫度,而在白酒領域,像瀘州老窖這樣的高質量白酒才更適合冰飲。

把白酒冰鎮、溫度達到「8-12℃」時,酒中的微量成分趨於穩定、酒質更為平和、口感層次更為清爽,適合夏日解悶放鬆。

平日裡在工位上被無數的表格、反覆修改的文案折磨崩潰的打工人,不得不迅速點一杯冰美式續命。

夏天喝冰美式是一線打工人的基礎操作,逐漸形成了「一杯冰美式,一周都沒事」的工作風俗。

但退一萬步講,工作是做不完的,不論喝多少冰美式,都有無數件工作在排隊。

人們用咖啡因撐著自己扛到了下班時間,一天喝了兩杯加倍濃縮冰美式的自己到了家,絕不會再碰咖啡一口,能激發興趣點的除非自製調酒。

用一杯冰鎮白酒加上一勺鳳梨汁,點綴上一片清爽的鳳梨,各種花式調酒年輕人玩得津津有味。

說白了,冰美式是工作需要,冰中式才是我們想要。

冰中式的鬆弛感,既來源於它帶給人直接明確的視覺、味覺放鬆享受。

像是將冰白酒加入各種果汁進行調酒,能得到鮮明鮮艷的各色」冰中式「夏日特調酒,明亮的色彩永遠能帶給人愉悅或寧靜的心理暗示。

同時也來源於「冰中式」能給人帶來的鬆弛生活或社交氛圍。

加班後洗了個澡,換上乾淨的衣服,在夏夜晚風裡獨自或和朋友小聚,坐馬紮上,拿出冰塊或已經冰好的白酒。

和朋友慢慢道來自己新買的羽毛球拍、新認識的朋友,討論著與工作無關的心之所向,拿少成本過品質生活。

冰白酒入喉嚨那一刻,瀘州老窖冰中式的微醺感讓人頭腦放鬆,像是在安慰我們,終於可以有自己的節奏和生活了,那根緊繃著的「班弦」不由自主地就鬆開了。

疲憊的一天結束後能夠好好小酌一杯、睡上一覺,本就是打工人性價比最高的鬆弛劑。

用冰美式對抗班味,是年輕人的不得已而為之,是焦慮和壓力面前的「不喝不行」,是偏焦慮地掩飾生活被工作入侵的部分。

相比之下用冰中式沖淡班味的緊繃,提倡的是生活態度,告訴我們relax可以很簡單,我們值得擁有生活的愜意。

人生要鬆弛,就喝冰中式。

一 周 熱 點 回 顧

2024 Vista看天下

V

國 產 片 對 「 受 虐 鏡 頭 」 上 癮

平 價 小 火 鍋 占 領 商 場 B1 層

苦 難 換 人 氣,她 走 紅 讓 人 後 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6e200461fc1d75b15d68ff7d677aa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