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趕超中國,印度富豪跟風玩起了996

2023-11-02     搜狐財經

原標題:為了趕超中國,印度富豪跟風玩起了996

這幾天,印度科技富豪、IT業之父穆爾蒂在一段視頻中提出要在印度推行:70小時工作制

屬於印度年輕人的「福報」,雖遲但到!

圖源:環球時報

在他看來,再過50年,印度就有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為了與中國等國家競爭,印度年輕人必須加班。

「不知為何,印度的年輕人從西方學到了壞習慣,不幫助國家發展;我要求年輕人必須說『這是我的國家,我想每周工作70個小時』。」

穆爾蒂希望印度的年輕人能夠自主自動捲起來,不要躺平擺爛,更不要學西方那一套」自由享樂主義」。

此番言論一出,包括印度網約車服務平台聯合創始人在內的一些企業家,紛紛下場給穆爾蒂的點贊。

圖源: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據《福布斯》雜誌估計,穆爾蒂的身價超40億美元,女婿是英國首相蘇納克。

嘴上勸年輕人「不要搞西方享樂主義那一套」,轉身就把女兒送到英國做首相夫人?

一邊扛起「為國加班」的大旗搞「道德」綁架,可另一邊,富豪遠在英國的女兒逃稅醜聞還沒有擺平。

印度版的996,還是差點意思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數據顯示,印度每人每周平均工作47.7小時,是工時最長的國家之一

如果算上雙休日,印度人每天的工作時長是9.5個小時

一位印度軟體工程師曬出了自己的時間表:

從早上6點起床

抵達辦公室之前的時間需要給家庭和孩子

每天平均工作近12個小時

對於穆爾蒂每周工作70小時的建議,他發出了靈魂質問:「什麼時間留能留給自己和家庭?」

在他看來,如果一個人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考慮上班本身,那麼生產力會自動下降。

同時,印度一些社會人士也指出,每周工作70小時的建議,無疑是讓印度女性面臨更大的職業困境

因為在印度,女性在家務上花費的時間是男性的3倍

圖源:網絡

中國的高速發展,到底是不是靠加班卷出來的?

這個問題至今在網上仍存在爭議。

但可以肯定的是,想要復刻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印度兄弟們確實還差點意思。

70小時工作制就震驚印度?還妄想趕超中國?」

中國網民顯然沒有把「印度版996」沒有放在眼裡。

圖源:公眾號

畢竟當初,國內IT網際網路開始搞996的時候,從早到晚算下來,比70小時還多倆小時呢!

圖源:網絡

韓國不睡覺,日本不吃飯,中國不放假」。

一直被調侃的東亞三兄弟,從經濟到教育,早已經達到了「萬物皆可卷」的狀態。

正是因為足夠卷,所以前三次產業鏈轉移都發生在東亞:日本、四小龍、中國。

印度想要復刻中國,成為下一個製造工廠,那就難逃內卷。

為什麼大佬總嫌年輕人不努力

「狼性文化」、「不拚命怎麼行」、「老闆不養閒人」、「年輕人不努力奮鬥,國家哪有未來」......

不管在哪,大人物總喜歡上價值,把年輕人架在火上烤。

圖源:公眾號

為什麼企業老闆和社會公知,總是嫌年輕人不夠努力?

國內某女企業家也曾公開批評年輕人找工作把錢放在第一位,稱」年輕人不知道艱苦。

而向來被大眾擁躉的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則是因為一句「不會吧」被年輕人吐槽他不了解年輕人的想法,更不了解年輕人的煩惱。

圖源:公眾號

在這些「過來人」看來,年輕人必須承受壓力。

就像馬雲的那句「今天中國BAT這些公司能夠996,我認為是我們這些人修來的福報。

可說到底,他們只是站在上位的角度來看社會現狀。

70、70後,可以說是唯一一批吃到了國家發展經濟騰飛完整紅利的一代人。

不可否認,他們非常努力,但他們卻不應該把時代運氣的加持誤當成完全是努力的結果。

圖源:網絡

996到底是不是福報,這很難平。只是後來官媒下場,社會各界開始紛紛站出來,批判「996」這個說法涉嫌違反勞動法。

一周工作6天,早9晚9。

若是在北上廣深算上來回通勤的時間,一天要為工作付出12個小時,達到人的生命的1/2。

年輕人猝死在工作崗位,而「穆爾蒂」們的40億美金身家在福布斯榜上,一漲再漲。

加不加班,還得問年輕人自己

有人說,印度這件事其實是「屁股決定腦袋」的事情。

因為從宏觀角度來看,印度若想拿下第二大經濟體,躺平應該是不行的。

而對於老闆而言,年輕人加班提高效率和產能,也似乎沒有什麼錯。

可加不加班這件事,最終還是得問年輕人自己願不願意。

幾天前,福特汽車同意了美國汽車工會的建議,同意每小時工資提高25%。

調整之後,每小時將超過每小時40美元。

不知道點贊「70小時」制度的印度大佬們,能不能給到這個價位?

只談理想,不談現實,只談投入,不談回報,這種「強盜理論」真的喊不動越來越清醒的年輕人。

圖源:公眾號

事實上,大部分年輕人是可以任勞任怨的,前提是錢到位。

此前,在網上火了的一個視頻,四川成都一個女子兩個小時面試三輪,最後一問工資1900。

圖源:抖音

只能說,世界是摺疊的,我們都身處其中。

而印度年輕人究竟能不能捲起來,其實這個問題真的可以取經東亞。

到底是因為拼搏才有了996,還是996塑造了拼搏?

看看隔壁韓國,答案躍然紙上。

圖源:網絡

東亞的內卷文化,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除了文化背景,社會結構,以及高度膨脹的人口密度,全球化與技術的飛速發展讓這裡到處都充滿了競爭的壓力。

而反觀印度呢?

一個窮人區,居住著2萬多印度底層民眾。而在它的另一邊,同樣的大小,竟然是一個富人的私人豪宅,足足有10個足球場那麼大。

印度的首都有一座著名建築德里門,它是新德里與舊德里的分界線。

一面是人間疾苦,一面是紙醉金迷。

預期把國家發展的希望都寄托在年輕人卷工時,不如讓印度大佬們帶頭卷點錢,改變一下貧富差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62b86142735b4b8f5f166dd97f11f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