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很多觀眾對演員海清的印象都停留在電視劇中「嘮叨的媽媽」這個形象上,尤其是《小歡喜》當中訓兒子方一凡的那句:「我為什麼要生你,我吃飽了撐的」,簡直把很多人心目中的媽媽演的入木三分。
你以為她演得這麼好,生活中一定也是這樣的媽媽?
不是的,他兒子蛋妞優秀得不行,而她完全不是電視劇中那種雞娃的虎媽……
甚至,她經常調侃自己是兒子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兒子要寫作業,她苦勸兒子出去玩;
兒子比賽全力準備,他拚命讓兒子放鬆,總之她和兒子之間的角力完全和一般的親子角力相反。
海清的兒子英文名叫Daniel,因為小區阿姨大媽們總是把他的名字喊成蛋妞,於是便有了這麼個小名。
他十幾歲寫出來的英文作文,讓很多大學生都自愧不如;
十歲畫的一幅鉛筆畫獲獎,還被人出3萬塊高價收購;
書法上也很有天賦;
還喜歡游泳,拿過美國洛杉磯游泳大賽的3枚金牌;
平時喜歡做手工,經常做一些有意思的小玩意兒……
更讓人羨慕的是,蛋妞從來不是被家長壓著做這些,而是因為自己喜歡,非常有自制力,而且非常刻苦。
坐高鐵也要寫作業;
空調壞了,脫掉上衣也要練大提琴;
你說,這樣的神仙孩子誰不喜歡!!!
兒子這麼自覺,還請每天要做的就是:
勸兒子休息、勸兒子玩、勸兒子別那麼努力……
然後兒子還對媽媽說:
「我一會兒做完作業再陪你玩,你先休息一下」;
「媽媽,你要有耐心,不要對作業有反面情緒」……
成熟到不像個孩子。
最近很多人翻出來海清之前在採訪中提到兒子的一些片段,我們似乎找到了答案。
吳越說,海清懷孕的時候,有一次她們在公園停車場,海清暢想說,「我這個孩子生出來了,我是不是要讓他站那兒說,誒,給我鞠個躬」……
不記得孩子的年齡
一次在頒獎晚會上,海清在台上講話,提到兒子的時候說:
「我兒子現在應該十二,十三,十四歲了……」
講完自己都覺得離譜,兒子到底幾歲了來著?
主持人:「會不會是十五歲了?」
拿孩子做實驗
在《金星秀》節目中,海清對金星說,她有時候會實驗孩子對她很多態度的反應。
金星不解:「試什麼?他是你兒子,有什麼可試的呀?」
海清:「好奇啊,沒當過媽呀……」
果然,生孩子就是用來「玩兒」的……
孩子哭得越大聲媽媽笑得越大聲
海清第一次送孩子上幼兒園,別的家長經歷這樣的分離焦慮,心理都難受得不行,有的爸爸還會在送完孩子以後偷偷地哭。
海清就不一樣了,她偷偷跑到孩子窗戶那一邊,看見孩子拿著餅乾一邊哭一邊吃,她差點樂瘋了……瘋了……了……
訓孩子沒發揮好,重來一條
當然,海清也有批評孩子的時候。
有次兒子不小心跟著陌生人走了,海清認為這件事情非常嚴重,於是非常嚴厲地吵了孩子一通。結果吵完之後覺得情緒發揮得不好,於是對孩子說到:「媽媽重來一條!」
兒子:「?」
為什麼嚴肅的畫風最後是這個走向?大概是演員的本能?
老師表揚孩子,海清非常清醒並且還能親手補刀
蛋妞學游泳,老師給她發來孩子游泳的消息,還誇她的孩子:
「蛋妞特別聰明,游得特別快!總能游第一!「
海清:「就倆人比賽,他不游第一還能游倒數第一?」
「蛋妞游泳在小組中拿了第一!」
海清:「我一看照片,邊上6個全是女的他不游第一誰游第一?」
……
哈哈哈,這可真是親媽啊~
或許,正是因為海清養孩子的這種輕鬆、自由的氛圍,才能培養出一個自立、清醒的孩子。而我們很多家長越用力,孩子反而越叛逆,失去了對學習本身的興趣,也把努力當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家有兒女》當中有這麼一集。
劉星他們班搞了一個活動,讓班裡的孩子互換,找一個同學到他家裡去生活幾天,體會一下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也讓家長們互相交流一下教育方式。
劉星和他的好朋友滑鼠互換家庭。
在滑鼠父母眼裡,劉星的爸爸對孩子太過放縱,導致孩子行為散漫,必須嚴格教育。
而經常被父母嚴加管教的滑鼠來到劉星家之後,就不想回去了。
周末早上起床後,沒有人會去管他要做什麼,夏東海不會給他安排任務,要求他必須幾點幾點完成作業,他一個人在客廳晃來晃去。
想要約小雪出去玩,小雪有自己的計劃,想要喊小雨出去玩,小雨也有自己要玩的。
夏東海就問他,有沒有自己的計劃,他說沒有,因為平時都是爸爸媽媽幫他安排計劃,所以當他自由之後,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這就是很多家庭中的問題吧,父母管得太多,孩子就失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父母對孩子的人生期望太過,孩子就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了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