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明朝的文廟 五百多年居然從來沒有開過大門

2022-08-31     王喜慶

原標題:一座明朝的文廟 五百多年居然從來沒有開過大門

號稱中國三大文廟的武威文廟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始建於明正統二年(1437年),占地面積30096平方米。雖然關於中國三大文廟的說法網上多有不同,但是作為河西走廊最大的文廟卻是當之無愧。

我一般拍景區都會拍一張正門,這次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位置,後來才知道這裡面大有說法;各地修建文廟都要在大門處修建「萬仞宮牆」的影壁,以示孔學之高深。

只有當地有人中了狀元,才會由當朝皇帝親臨而打開大門。可惜武威文廟修建好後500多年沒有出過一個狀元,所以大門從未修建。如果當年修建文廟的先人地下有知,心裡陰影面積該有多大。

參觀完出來後總覺得哪裡不對,後來在網上查到;泮池、狀元橋才是設計上的正門。它們位於孔廟南第一進院落內,北為欞星門,南為影壁「萬仞宮牆」,(這裡正是該修建正門的地方)泮池平面呈半月形,池上原有木構拱橋,俗稱狀元橋,供中狀元的儒生朝拜祭禮時步行過泮池。後來木橋改為石拱橋。

大成殿是供奉孔子塑像和祭孔的正殿,其名取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殿前有月台及望柱欄杆,為重檐歇山布瓦頂建築,上懸「萬世師表」匾額,下懸「大成殿」匾額。大成殿正中塑孔子像,旁邊塑「四配像」,兩側塑「十二哲」像,這些塑像已非原物。

文昌宮主殿桂籍殿為單檐歇山頂建築,寓意蟾宮折桂,建於台基上,殿南方的牌坊懸掛著匾額「桂宮傅籙」,前廊梁架上懸掛著40餘塊匾額,其中殿門正上方懸掛著「萬世文宗」匾。而這40餘塊匾額才是文廟中最壯觀的。

桂籍殿前廊梁架上的匾額多為清代文

人學士敬獻,上至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的「化峻天樞」匾,下迄中華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的「文教開宗」匾,內容多為歌頌文昌帝君,其中「聚精揚紀」「書城不夜」兩匾收入《中華名匾》一書,「貴相太常」匾為清代書畫家趙永年題寫。 為啥明代沒人寫呢?

文廟內古柏參天、亭台相間、幽深靜謐、肅穆幽然,雖然屬於一個公園類的公眾場所,但是非常肅靜,不聞喧囂,堪稱是鬧市中的小桃園。

看古建得有點文化底蘊才行,我——就算了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55e5f28bce0cd536ecea5e839e98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