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啊。
前幾天有個短片上熱搜了,在裡面驚喜看到息影快20年的張曼玉。
還貢獻了熱搜詞條「曼玉跳」!
短片是她自己創作和剪輯的,據說連腳本都沒有,明明是廣告,卻拍得像vlog一樣隨性。
息影后的她在幹啥?
騎行散步、遛狗、逛街看展......很多人轉發的時候都表示很羨慕她的狀態:輕鬆、自在、充滿活力。
現在的她剛剛過了59歲生日,怎麼依然給人感覺很年輕,那麼有勁?
曾經因為美貌而被關注的女明星,每次露面總免不了引發一番關於外貌的評論——
是不是老了?胖了?沒有以前美了?
已經淡出娛樂圈很久的張曼玉,每次出現也總會引發一些類似的討論。但從她為數不多的一些活動來看,她並沒有很在意這些評價。
玩搖滾的她
活動里化身DJ打碟的她
她早在2007年接受採訪時就說過——
我不想讓大家覺得:張曼玉始終只是一個樣子,沒有感情、渴望、失敗,只是完美地走來走去,我希望擁有粗糙但強大的力量,勝過虛偽的美麗。
比起保養得好不好,臉上多了幾條皺紋,更令人羨慕的是她的生活狀態,無論是關於美、關於人生,她的態度都非常酷。
今天就一起來聊聊:
(例牌申明:本文不含任何商業軟性植入)
「人不是一定要美,而是要有意思。」
「人不是一定要美,而是要有意思,做人做事有意思。我覺得美不是一切,它很浪費人生。美要加上滋味、加上開心、加上別的東西,才是人生的美滿。」——2010年威尼斯電影節。
提到張曼玉,腦海里會閃回無數經典美照
其實早期的張曼玉對自己的外貌並沒有什麼自信。
1983年她參加「香港小姐選美大賽」,拿下亞軍和「最上鏡小姐」後正式出道。那時候她臉蛋還肉肉的,眼角飛揚,笑起來露出兔牙。導演王晶在自傳里形容那時的她:「一張白紙,毫無心機,性格比外形更可愛。」
身材是公認的好,亦舒形容:「一出場那雙美腿就殺死人,我不管她會不會演戲,只要她走出來,我就要看。」
在她自己心中,也絕對算不上是從小美到大的類型。小時候媽媽總吐槽她是「馬騮干(瘦猴子)」,連帶著她也覺得自己丑,和很多人一樣會不自信。
因為長相和氣質風格很明確,一開始接到的戲也比較千篇一律,常常出演一些單純嬌憨的少女角色。
後來為了演好《流金歲月》里的蔣南孫,她特地拔了虎牙、去箍牙,期間沒什麼食慾整個人都消瘦了,氣質變得成熟了很多。其實當時她也才24歲
1990年,她在《情場智多星》里總結過自己變美的幾個原因——
「箍了牙,臉變瘦,輪廓更分明;
歲月摧殘,眼角垂下來了;(其實她那時候也很年輕,談不上下垂,我理解的這更多是是一種自我調侃,可能是心態變得平和,流露出來的氣質也就更加沉穩。)
通過回看照片和電影,分析自己的缺點優點在哪裡,知道如何揚長避短。」
圖源水印*
很長一段時間,張曼玉都是亞洲女星里的時髦icon,貢獻出很多經典造型。
紅毯上的爭奇鬥豔,她也「參賽」過。
「當我認定參加坎城,我就決定玩一次裝扮,好好樂一番。借來了儘可能多的鑽石飾品,我把它們一次全都戴上!好誇張的裝備啊——這樣我就再也不會羨慕佩戴鑽石了。那晚一隻手上就戴了150克拉!感覺實在好極了!」
2007年去坎城當評委
遇到一些著裝沒那麼正式的場合,她會儘量讓自己放鬆舒服。
同年坎城電影節當評委,她穿著牛仔褲配T恤就出現了。
很多人喜歡她私底下的風格,風格自成一派,有種酷勁。
她會把時髦的重點放在上半身、配飾上,下半身依然儘量保持舒服簡單,常常用牛仔褲搭一切。
去法國生活了一段時間以後,她的風格變得更加輕鬆了。
「我總是東奔西跑,只喜歡那種好打理、並且能融入我生活的衣服。」
「我會把衣服的商標全部剪掉。我不想知道自己穿的是什麼品牌。因為對我來說,這些衣服都是張曼玉的,是我的一部分。」
「30多歲的時候,自己還有些心魔,想打扮得年輕些,但過了40歲後我就十分自由了,其實越抗拒就越老得不優雅,越不優雅就越不好看,越緊張越在意就不會好看」。
攝影師林海音分享過這樣一段故事:「你靠近她能看見她臉上的皺紋,她也沒有刻意去迴避,甚至告訴你不要P去我的法令紋」。
她自己也講過對於容貌焦慮的看法:「回到亞洲就會有這種壓力,會聽到別人說,哇,你這麼老。介意『老』我覺得很不好,每個人都會老,為什麼要年輕沒有皺紋才美,才有意思?人一生不是一定要美,一生為了美是很浪費的一件事。」
那怎麼才能保持好狀態呢?張曼玉的回答挺簡單,除了說每天早上起來先喝兩大杯溫開水,會特彆強調要保持好心情,放鬆、有笑容的臉會比較好看。
「我希望擁有粗糙但強大的力量,勝過虛偽的美麗。」
「我不想讓大家覺得:張曼玉始終只是一個樣子,沒有感情,沒有渴望,沒有失敗,只是完美地走來走去。我希望擁有粗糙但強大的力量,勝過虛偽的美麗。」——2007年《時尚芭莎》採訪。
大家都說張曼玉的動人之處,正是在於她的鮮活——有「瑕疵」也無所謂。
現在的娛樂圈常被吐槽沒有活人,但是在80、90年代的香港電影黃金時期,明星們的樣子還是很鮮活的。但即使在那樣的氛圍下,張曼玉的坦率「金句」也讓人印象深刻。
她說話很耿直。
在《今夜不設防》里,黃霑問她當年參加港姐的經歷:「參加選美是不是貪慕虛榮呢?」
哪知她直接回答「絕對是」。
出人意料的回答卻坦誠得可愛,讓人無法反駁。
怪不得張國榮說:「張曼玉真誠地有些囂張。」
當時她和爾冬升是通過好友相親認識的,黃霑很驚訝什麼年代了還去相親(有些老土),她說:「沒有戀愛談就很苦悶。」
(PS.也很感慨那時候的大環境,不像現在這麼緊繃,換做是今天,經紀人可能早就衝上去捂嘴巴了。)
談過好多次公開的戀愛、有時空窗期比較短,港媒就老愛寫她花心。
但她的戀愛哲學是:「把每一段愛情都享受到盡!當我遇到另一個讓我心動的人,之前那個我會忘記得一乾二淨。」
她的真性情也打動很多人——
她參加張艾嘉兒子的滿月酒,喝到微醺,大大咧咧朝同伴大喊:「你給我過來!」
這一幕恰好被徐克看見,當即決定請她來演新電影。很多人反對,因為她從沒演過古裝劇,就連張曼玉自己心裡也打鼓。
徐克說:「就像你喝醉時那樣演就好。」
後來就有了《新龍門客棧》里那個風騷潑辣、敢愛敢恨的金鑲玉。
梁朝偉這樣評價她:張曼玉會去尋找自己的快樂,她不會讓自己不開心。所以她是一個可以控制自己命運的人。
可能是太懂得怎麼讓自己快樂了,很多人都說張曼玉「不太像明星」。
猜猜吃著棒棒糖的她正在幹嘛?
答案是在坎城電影節接受採訪......
拿大獎也挺「隨意」。
2004年,她因為電影《清潔》在坎城電影節封后,那是中國第一位坎城影後,到現在也是唯一一位。
沒想到第二天慶功宴,踩著單車就去了。
騎單車是她的樂趣之一,不少人曾經在街頭看到她飛馳的背影,片刻之後才回過味來:噢,剛剛那個風一樣的女子是張曼玉啊。
也愛自己買菜做飯。
2008年接受《外灘畫報》採訪,她提到沒有喜歡的劇本寧願「回家煮飯」。
「中西菜我都會煮,中菜比西菜難,魚香茄子、蒸排骨、炒蛋都會,西餐煮牛扒、沙律、Pasta和意粉都不錯,我很享受用膳時間,大家能在一起。」
綜藝里挑起菜來也說得頭頭是道:「五個土豆,番茄要紅一點,熟一點的今天吃。」
她常說自己是個浪漫的人,不止是追求生活情趣。
面對記者對舊情人的盤問,她形容和爾冬升「不過是一段文藝片」。
給雜誌《i-D》拍片,記者問「What are you listening to?(平時聽什麼音樂?)」
她回答:「The rain hitting my window.(聽敲窗的雨聲。)」
「我喜歡的是演戲,不是當明星。」
「我會癢,我看到好電影之後,我看到一個女演員演了一個(好電影),我覺得這太棒了。然後一想到實際的東西,到了那邊化妝5小時,等6個小時,拍一個鏡頭那些我就不癢了,我喜歡的是演戲,不是當明星。」——2016《十二道鋒味》。
大眾印象里的張曼玉,是橫掃國內外重大獎項的影后。
其實以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她都被嘲作「花瓶」——
「除了美麗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看她的演出,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梁朝偉跟她合作第一部戲《新紮師兄》的時候,直言不諱:「你不懂演戲就回家吧。」
成龍一開始也對她的演技不抱期待。有個鏡頭拍了很多遍都沒拍好,忍不住說:「你知道因為你一個人,耽誤了多少的時間嗎?」
早期其實還拍過挺多爛片,有過瘋狂接戲的階段。1992年一年拍了12部電影(不過她後來也回憶說這樣會很影響拍片質量),最狠的一次是連續十天都是在趕路的車上、化妝間睡的。
不過好在後來很幸運遇上了良師,找到了開竅的感覺。
1988年,王家衛邀請張曼玉出演電影《旺角卡門》,在這部戲裡,他指出了張曼玉拍戲的問題:「哭的方式不對,要儘量忍住,忍到不能再忍。」
以前的她演青春片,喜怒哀樂都很用力。
從《旺角卡門》開始,她慢慢揣摩用眼神姿態傳情。單一個鏡頭就反覆拍了30遍。
「在王家衛之前,演員對我而言只意味著做反應,毫無原因地狂喊,像孩子一樣哭、蹦蹦跳跳。而拍《旺角卡門》時,我要尋找感情的深入點。從這開始,我就開竅了。我也決定將拍電影作為自己的事業。」
她拍起戲來挺拼。
《警察故事續集》里,後來有一場戲要從鐵架子中間跑過去,張曼玉雖然很害怕但還是硬著頭皮上了。
結果出意外受傷,頭上縫了十七針,住院一禮拜。
後來成龍對她有改觀:張曼玉是最敬業、最有工作態度的人。
圖源logo*
拍《青蛇》,有場戲需要泡在水裡,拍了一整夜,後來趙文卓說:「到最後張曼玉的嘴巴都凍紫了,但是演戲狀態一點沒變。」
哭戲再多,也不會哭假的。
「我是沒有方程式的演員,儘量每次都用真感情去演,所以特別辛苦。哭戲從不滴眼藥水,每次自己哭,有時候真的很傷很傷。」
林青霞形容她:「只要需要落淚,張曼玉的眼淚就能一顆一顆地掉落下來。」
到後來演技就愈發成熟。選劇本也越來越挑剔,不限制在自己擅長的角色里,一直在挑戰新類型。
《青蛇》
《宋家皇朝》
《東邪西毒》
1991年,她憑藉《阮玲玉》 拿下柏林影后,成為中國電影史上首個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中獲得演員榮譽的影星。
賈樟柯評價張曼玉是表演天才。
她也有在節目提到自己的生性「敏感細膩」,這讓她對每個角色有足夠的感受力。
1993年第二次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面對外界一直以來的質疑,她變得更有底氣了:「獎在我手裡,任憑你說什麼都可以,我不管」。
「興奮的時候我覺得最美。臉會紅,眼睛會發光!」
「我要做這個,我要做那個,不斷有我喜歡的東西出現,讓我興奮,興奮我覺得最美。興奮的時候臉會紅,眼睛會發光!」——2009《絕對時尚》採訪。
很多人都可惜張曼玉不再拍電影了,很想念。
但張曼玉不管,她很「貪玩」,感興趣的都要去試試。
17歲剛讀完高中,夢想過當髮型師,被家裡反對。
後來夢想進入倫敦時裝學院攻讀時尚,被學校拒了。
但這些年少時的夢,她在往後的日子裡都一一嘗試了。
1998年受邀為愛馬仕走秀。
2004年為英國雜誌《i-D》拍大片,張曼玉親自擔任創意指導,取景地桂林的選擇、造型妝發等,她全程參與了大片的籌備和拍攝。
當年的髮型師夢,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進行著。
比如堅持自己給自己剪頭髮,已經十幾二十年。還會幫朋友剪,只是「有一些不回來的客人」,哈哈。
現在不是挺多明星愛自己化妝嗎?如果張曼玉出場,說不定也是半個美妝博主。
她曾經說過:「不管是在《英雄》《清潔》還是《花樣年華》中,我的妝都是自己畫的。我非常知道自己的角色需要怎樣的妝。化妝是我的業餘愛好。」
《英雄》
《花樣年華》
參加活動也經常自己動手。
很多人為她早早息影感到遺憾,而她只想不斷尋找讓自己興奮的事情。「過去拍電影的時候,覺得世界特別小,後來這幾年,才發現世界那麼大,值得體驗的事情太多了。」
後來她學剪輯、畫畫......尤其愛玩音樂,為此「跌下神壇」也不後悔。
2014年的五一,張曼玉在上海草莓音樂節以一首《甜蜜蜜》亮相,結果開唱後,她就因為低沉沙啞的嗓音、多次跑調,衝上熱搜。
鋪天蓋地的惡語跑出來:「被上帝拋棄的聲音」、「我以為是男人在唱歌」、「像感冒喉嚨啞了」......有影迷因此脫粉。
兩天後張曼玉又出現在北京草莓音樂節。
她很誠懇地說:「我昨天去百度搜如何在草莓音樂節唱歌不跑調,查很久也沒查到,所以今天只能繼續跑調。」
「我演了20部戲還被人說成是花瓶,唱歌也請再多給我20個機會,我一定能唱好,好嗎?」
唱到一半突然刮起了大風,大到舞台棚頂都被掀起來。她還在唱,為了安全,工作人員只好把她攔腰抱走,這時候她還在大聲呼喊「我不想停......」
從那以後出現很多負面新聞。也有些電影圈的朋友跑出來希望「罵醒」她。後來她回憶起來,也忍不住掉眼淚,說那是很沉重的一次的打擊。
但她沒有因為外界聲音去改變想法,她並不care什麼「在什麼年齡就要做什麼事」,50歲也可以開始玩搖滾,只要自己喜歡。
「從來不挑戰,那爛的就永遠爛。為什麼你們幾句話,我就不許再玩這個遊戲?」
沉寂的時間裡,張曼玉就和朋友一起練歌、寫歌、錄MV。
2016年,52歲的張曼玉推出個人單曲《Look In My Eyes》,曲風很朋克,由她自己作詞,並參與編曲、作曲和製作,MV也是自編自導自演,自己剪輯。
後來再談起這件事,她說自己變強大了:「所以我還要玩下去,我還要玩到我說我不玩的那天為止。」
每一次出現,她總是讓人意想不到。
比起優雅,也許她更喜歡被認為有一顆「搖滾心」吧。
好啦,關於張曼玉我們就聊到這裡。
前兩天@異想生活筆記 也寫了最近「神隱」歸來的幾位女神,除了張曼玉,還有全智賢和張柏芝,沒想到長得漂亮也活得漂亮的她們,也都被教「如何做人」?感興趣戳藍字了解。
今天就到這,祝大家都能赤誠熱烈地活在當下!
晚安 :)
編輯:香草、夏天
統籌:Meow
女神也被教「如何做人」?這個回應太打臉了!
點擊圖片或者文字即可查看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郵件聯繫我們【missbecky@beckysfanta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