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十年》:既講述滄海桑田,更記錄人生百味

2022-09-25     深度文娛

原標題:《村莊十年》:既講述滄海桑田,更記錄人生百味

十年時間,可以改變什麼?

三個月前,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第十一場「中國這十年」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鄧小剛介紹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有關情況,十年來,我國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取得了哪些歷史性成就?又發生怎樣的歷史性變革?9月23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農業農村頻道推出的紀錄片《村莊十年》從時代個體的角度出發,聚焦一張張平凡面孔的動情講述,將黨的十八大以來,十年間中國村莊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和成就緩緩鋪陳在我們面前。

串聯時代個體

以平民視角喚起氤氳鄉愁

家鄉,對於大多數而言都是最有歸屬感和安全感的地方。無論是土生土長的家鄉人,還是離家遠行的他鄉人,誰不對自己的家鄉有份難捨的情懷?

《村莊十年》沒有大而化之地籠統呈現群體的情感,而是用時代中的不同個體、每一個親歷發展變化的個人來拆解其中的情真意切和內心觸動。開篇第一集,紀錄片聚焦在閩東地區上岸的漁民和山區的農民身上,呈現了他們如何從漂泊無定到安居樂業,從背井離鄉到返鄉創業,讓家鄉的面貌不再是一種模糊的悵惘,緩緩勾勒出人與家鄉間的濃愁別緒與真摯深情。

「特別怕颱風。颱風一來了,我們四個姐弟綁在我母親那邊。我問母親,怎麼會這樣呢?她說,生也在一起,死也在一起。」在連家船民江成財的印象中,兒時的生活總是要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苦難,颱風來的天氣有生命危險,颱風沒來的天氣又很難擁有一條完全屬於自己的褲子自由出行。《村莊十年》第一集《築夢山海》就聚焦了這群一度居無定所、生活窘迫的人的故事。

原本生活在岸上的顧秋清也是這群人之一。因為愛情,她選擇嫁給「家徒四壁」的漁民,「你無法想像那樣的生活」顧秋清說。直到政府為漁民實施「造福工程」,顧秋清一家搬上了岸,不僅看到了久違的燈光,還興奮地開了一整晚的電燈。「就開著」,滿是笑意的顧秋清略帶「幼稚」的語氣里,滿滿都是對生活改善的滿足,「人家都說金窩銀窩都不如自己的狗窩,終於落葉歸根那種感覺」。

「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中華文明的根在農耕,鄉土培養了我們所有的智慧,也珍藏著我們所有的情感。《村莊十年》對鄉土村莊裡的一張張生動而個性化的中國農民的面孔進行了「集中展示」,既講述著滄海桑田,也記錄著人生百味。而與此同時,這片土地上的越來越多的離鄉人也逐漸踏上了返鄉的列車,從鄉村巨變的見證者,成為家鄉發展的開創者,在每個人的講述中,升騰起禮讚家鄉的深情樂章。

《村莊十年》共十集,其中既有厚厚的黃土地,也有廣袤的黑土地;既有長江岸邊的青山綠水,也有黃河岸邊的艄公號子;既有在大山深處重建家園的移民,也有在藍色國土中耕海牧漁的漁民……他們拋卻身份與年齡的間隔,人生契闊,以肖像神交,讓目光在交匯處有了絲絲鄉愁氤氳。

十段口述歷史

拼湊中國村莊裡的振興巨變

「連家船民」,只是《村莊十年》所挖掘的視角之一。同樣是在首集中,南岩村如何從一個「讓人嫌棄的山溝溝」發展成讓遊客趨之若鶩的「世外桃源」的故事也讓人為之動容。生活在鮮為人知的高山之中,他們不屈不撓,探索因地制宜的綠色產業,用樂觀頑強的精神書寫著不一樣的人生,也見證的鄉村振興的巨變。

作為土生土長的南岩人,王菊珠曾經對自己的家鄉並不滿意,「我每趟出去一次的時候,回來(的路上總在想)怎麼還沒到。當時也會有這種心理,『怎麼會生長在這個山溝溝裡面,會有一點嫌棄的感覺』。」令她想不到的是,2014年南岩被評為中國第三批傳統村落,村莊裡的房屋開始修繕,衛生條件明顯改善,越來越多走出去的年輕人回到這裡,越來越多的遊客關注到這裡。

在直白的鏡頭語言和忠實的記錄呈現之中,將中國村莊裡的煙火氣和真性情,以及平凡卻又百味的人生繪就成一段段聲情並茂的「口述歷史」——期間,有辛酸、有甜蜜、有艱苦、有幸福、更有真實的我們。

王菊珠回憶2020年十一國慶節期間,奶茶店生意的火爆,感慨「從早上一直做到了晚上,做的我的手都脫皮、出血了」。2021年春節期間,南岩村來得人更是在村路上排起了長隊,「車都排到外面去了」。看到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南岩村發生的變化,王雁枝直言,「可以說是鳳凰涅槃」。

《村莊十年》通過普通農民的真誠講述,充分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十年間中國村莊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主創團隊走訪20多位權威專家,從60多萬個行政村中挑選典型案例,記錄下10個最生動的鄉村振興故事,而這十組人物肖像、十段口述歷史,不僅連接起中國村莊的振興故事,也讓我們完成了一次對於脫貧攻堅探索與實踐的深情回眸。

小人物凝結的是大時代,《村莊十年》表面上看是一部人物肖像的編年史,其實更是一部在微小個體生活中洞見宏大時代發展的全景式紀錄片。通過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一個個農村家庭變遷的生動故事,《村莊十年》回顧了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如何領導億萬農民實現全面脫貧、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講述鄉村振興的宏偉事業如何改變一個個普通農民的生活。

每一個幸福的微笑

都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註腳

「記得小時候,我一家六口人,擠一條小船,七米長、一米五寬,十四平方,還是很舊的一條船。我父親跟我說,我祖祖輩輩都是連家船民,我們吃喝拉撒都在船上,連著家,家也是船,叫連家船民。」現年已經55歲的江成財回憶小時候的生活,至今仍歷歷在目。而在那時的他,很難想像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不再「生死由天」, 告別「海上漂」,上岸「富起來」。

從2012年起,閩東地區上岸的漁民和山區的農民,在綠色發展的思路下,探索出了各類因地制宜的綠色產業,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精準扶貧」政策,十年間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人們看到了一條有特色的希望之路。

「這二十年的變化真的是一個天、一個地。」顧秋清似乎覺得形容的還不夠深刻,再一次滿是笑意地強調,「一個天、一個地。」因為外出求學而離開南岩的安心也發現了家鄉近年發生的改變,並且有變成旅遊勝地的趨勢,所以她很開心地選擇回到家鄉,成為一名當地的導遊。王興寧如今總是自豪地和別人說自己是南岩人,並毫不意外地欣然享受他們對南岩村的誇讚。

在即將播出的第二集「千年一躍」中,《村莊十年》又將鏡頭聚焦到一個長期被遺忘的民族——獨龍族。從1995年國家開始投資修建獨龍江公路,到2014年獨龍江隧道建成通車;從順利建造4G信號基站後打通信息的高速公路,到提前實現整族脫貧後徹底擺脫了千年的貧困記憶……

在獨龍族村民的講述中,我們不僅看到他們從連木板房都住不起,到現在住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樓房時的笑顏,更切身體會到草果、重樓、當歸、堅果、獨龍毯、蜂蜜等獨龍江鄉的特色優質經濟作物和特產得以通過網際網路營銷的模式銷售出去後,村民們脫貧致富的喜悅,而在這條振興之路上,每一個幸福的微笑,都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註腳。

數據顯示,這十年,中國人民實現全方位生活改善,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

當然,十個鄉村振興的故事只是脫貧攻堅成果的一個側面。《村莊十年》致敬養育我們的這片土地,帶領著我們看到了鄉村振興下的美麗中國,和勤勤懇懇、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的中國農民:中國農民的奮鬥,頂天立地;中國農民的創造,驚天動地,中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嶄新圖景,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鋪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31c22350658b5adad63aaca680730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