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霞關~這迷人的聖托里尼島風情你可曾去領略過?

2022-05-30   溫州古道

原標題:浪漫霞關~這迷人的聖托里尼島風情你可曾去領略過?

文圖:朱形華

在蒼南有這樣一個海濱小鎮,它是溫州市唯一一個5A級景區鎮,被稱作浙江「天涯海角」、「聖托里尼」,它就是霞關鎮。

霞關鎮古稱鎮下關。明代初年,為防禦倭寇入侵,朱元璋曾派兵鎮守霞關,故冠之「鎮」字。清康熙年初,水兵駐紮於此。據傳,清晨時,水兵看到旭日東升,日落時刻,便會光照雲海,紅霞滿天,海水映著朝夕霞關,美如一幅畫作,故而名曰「霞關」。

霞關鎮地處蒼南生態海岸帶最南端,是國家一漁港,港區內有多個島嶼、港灣、沙灘等。其中霞關老街尤為出名。今天,就帶你走進霞關,體驗浙南海岸的藍色浪漫!

走進霞關,錯落有致藍白相間的建築群映入眼帘,極具有地中海風情。

艷麗的三角梅,白色的牆面,藍色的門窗、欄杆,整個建群宛若愛琴海邊的「聖托里尼」小村。

穿行在這小巷裡,每一個轉角會遇到不一樣的風景,像是走進了一個夢幻的藍白世界。

沿著鎮內景觀游步道,來到霞關老街。

沿著石階一路拾級而上,老屋,老街,像重慶山城。

 這裡的房屋,古色古香,基本保留了斑駁的牆壁,散發著古樸的氣質。

老街的台階悠長,連著青石板台階的牆壁上爬滿了植物,台階式的小巷曲折,在路面穿梭,似乎走不到盡頭,但一個轉角,驚艷了你的時光。

這座木樓,是一家茶室,坐在木樓的門口,看周邊的風景,老街的房屋沿山而築,青石板的階級層層疊疊,這台階兩邊的磚木老房,就這樣錯落有致地散發著。

依山而建的老街,四通八達,街道寬不過3米,路面都是青石板,建築以傳統的吊腳樓和南洋建築風格。

 張燈結彩的街口,色彩繽紛的牆繪,為老街注入現代風情。

在一個轉角處,有一座木樓是民國時期西北拓荒第一人——林兢故居。

一個醫館蘊含著歷史變革,銅人見證歷史傳承。

老街,原來是一條商貿老街,入口處的「1396」字樣,就是霞關商貿歷史的開端,從明洪武二年(1369)開始,被設立海關分卡,與山東、嶺南、台灣、南洋等地互通經貿,更是被稱為「小上海」。

老街建築為民國時期,最古老的已超過百年,受600多年海洋賞埠文化的影響,老街有石頭房、木屋、民國小樓、南洋建築等。

霞關老街,建造在山路上,走到半山腰時,出現了叉路,右邊出現了一條道路,一座三層的房子外牆,掛了個牌子:半書房在山腰,是一家多功能的房子,有閱讀、有咖啡、有民宿……只是我們走在最後頭,不然想進去看看仔細。

房屋一角,也別有一番韻味!看,誰家女子正懷揣著心事!

霞關老街是漁村霞關的情懷所在,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滿故事……

老街的空氣中,似乎瀰漫著歷史的氣味,我們走出老街,去往下一個目的地——漁寮沙灘。

漁寮景區是省級風景名勝區,AAA旅遊區,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稱。

它位於蒼南南部,距縣城靈溪64公里,緊靠馬站鎮,總面積為18.5平方公里。

 清朝雍正元年,柯、楊兩姓祖先從福建泉州遷居此地搭寮捕魚,故名漁寮。景區面積2.3平方公里,具有山青、水碧、沙靜、海闊、石奇等特點。

如果你未曾領略過青山、沙灘、島嶼,漁船交織而成的海上風光,那一定要走一走漁寮海濱棧道,美得超乎你的想像。

濱海棧道、大海、遊人、島嶼、岩石,構成了一幅幅濱海風光美景圖。

漁寮濱海棧道長3.6千米,全程設有多處觀景平台,一望無際的湛藍的大海直面而來,海風陣陣,頓時感到神清氣爽,豁然開朗。

星空與茶露營基地,位於漁寮濱海棧道煙墩山觀景平台,是俯瞰漁寮大沙灘,獨攬浙南濱海美景的絕佳地點。

漁寮大沙灘長2000米,寬800米,呈新月形,是我國東南沿海大陸架上最大的沙灘。

來到海邊自然少不了踏浪,漁寮的海,浪緩灘平,水清沙軟。

漁寮沙灘平坦寬廣,就像一條鋪著的地毯,走在上面柔滑而硬實,雖然看起來沙面似乎總是積著一層淺水,但人走在上面連鞋底都不濕。

潮水退後,趕忙脫下鞋子,赤腳踩在細細的沙灘上的感覺很美妙,心情也放鬆了。

之後,我們在沙灘上拍了張合照,再次與大海親近。離開沙灘,適時返回踏上回家的路,這次旅行活動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