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服務超萬家客戶,美團企業版的真正價值到底是什麼|甲子光年

2023-12-18     甲子光年

原標題:累計服務超萬家客戶,美團企業版的真正價值到底是什麼|甲子光年

近1000萬活躍商家,才是美團企業版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作者|栗子

「你能想像一家企業的員工請客戶在寺廟喝咖啡嗎?這就是當下企業消費的新場景與新訴求。」美團企業版總經理康凱表示。

12月14日,美團企業版在上海舉辦第一屆企業消費管理大會。來自復旦大學、立信稅務師事務所、施維雅、建設銀行、光大銀行、蔚來汽車等20餘位行業大咖與近千名企業實戰精英,在大會上分享並探討新形勢下的企業消費新趨勢、新場景、新能力。

康凱認為,企業消費數字化的滲透率在各行業正在進一步提升。過去幾年裡,美團企業版以企業用餐為優勢場景出發,逐步覆蓋差旅、用車、福利等各類企業消費場景。

事實上與過去相比,隨著企業消費數字化的提升,企業消費需求不斷拓寬,消費場景更加多元。在此趨勢下,一站式的企業消費數字化管理方式,也越來越成為一種行業共識。

從服務美團自身到啟動商業化探索,再到今年4月正式更名(美團企業版曾用名:美團商企通),美團企業版已累計服務上萬家客戶。俯瞰企業消費賽道,美團企業版的核心價值與競爭優勢是什麼?為什麼在企業數字化時代,企業需要美團企業版?

1.從費控報銷到企業消費管理

早在20多年前,美國就已經出現了不少基於ERP建立的企業支出管理(Business Spend Management)公司,業務涵蓋採購管理、外聘員工管理、差旅費控等,並隨著雲計算髮展逐步分化出費控SaaS業務。其中Coupa、TripActions等都是BSM行業的頭部企業。

2014年9月,美國知名費控SaaS廠商Concur被SAP以83億美元收購,成為當時全球費控SaaS的典型收購案。

與此同時,國內恰逢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由試點轉向全面普及,讓純線上報銷開始成為可能,中國「費控SaaS」創業浪潮也由此興起。

相對於美國而言,中國在消費網際網路方面的建設更加成熟,市場空間也更大。

根據2020年艾瑞諮詢發布的《中國企業支出管理報告》數據顯示,國內僅核算商旅、出行、團餐、採購和福利五大場景的費用支出規模就已達到萬億級別。同時,企業對員工個人報銷和對公支出的費控管理需求愈發明顯,這對應著巨大的企業消費市場空間。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空間,在企業報銷的剛需支撐下,短短3年時間,國內費控SaaS行業陸續出現了分貝通、合思(易快報)、匯聯易、元年雲等一大批新興企業,到2017年數量一度達到近百家。

從企業端來看,費控報銷無疑是經營過程中重要的需求場景,其痛點在於企業員工需要進行大量的事前費用墊付及事後的手工貼票,占用大量員工的個人資金及時間成本。並且當預算超支後,「報銷」這種滯後行為很容易會讓企業管控陷入被動。所以,解決「事前費用管控」與「事後貼票報銷」也是大多數費控SaaS廠商的核心突破點。

不過,無論是過去的紙質手工貼票,還是如今的電子發票移動化線上報銷,其視角都是企業的財務視角。但在移動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今天,單一的財務視角已不再能完全滿足企業的經營與管理需求。因為企業經營所涉及的消費及採購行為變得越發碎片化、多元化。

「有一些車企的4S店找到我們,希望我們為他們提供客戶用餐服務。比如車主到4S店進行車輛維修超過1小時,店長就有權給該車主分配一個30塊錢的用餐額度,用於為車主購買餐飲,提高4S店的服務滿意度。從財務角度看,這個錢並不用於企業內部員工,也並非商務宴請。它的使用場景非常隨機,並且高度碎片化。類似的場景其實還非常多。」美團企業版總經理康凱告訴「甲子光年」。

事實上,今天的企業費控報銷,早已跳出了財務範疇,逐步向前端消費場景進行延伸。因為企業的商務團餐、差旅出行、員工福利採購等,就是費控報銷絕大多數實際使用場景。

只有將這些過去始終游離於企業費控體系之外的消費場景納入,才能從消費源頭進行費用管控,最終形成消費事前、事中、事後的全流程費用管控閉環。

換句話說,如今企業已經從費控管理邁入了消費管理階段。

美團企業版認為,企業消費管理曾經過3個時代:僅線下交易的1.0時代;消費在線下、流程在線上的2.0時代;交易部分線上化、同時流程線上化的3.0時代。而今天,企業消費已經進入了3.0+的時代。

在康凱的觀察中,與過去相比,今天企業的管理方式已高度數字化,並且從業務數字化逐步向下延伸,進入到了員工管理數字化階段。

與此同時,員工在企業消費側的需求正向多樣化、品質化、彈性化轉變,這對企業消費模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種背景之下,如何降低無效成本、提升管理效能、加強合規管控、滿足員工個性化需求,是3.0+時代企業消費管理的核心難題。

那麼,美團企業版的解題思路是什麼?

2.降本、增效、合規、體驗

儘管今年4月美團企業版產品才正式升級對外發布,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團企業版僅誕生不到一年。事實上,美團企業版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15年。

一開始,美團商企通業務發展較為平穩,伴隨美團組織架構不斷擴大,員工的用餐、差旅需求開始爆發。所以,美團商企通的第一個大客戶,就是美團自己。

一邊服務擁有數萬員工、組織架構龐大的美團,積累toB服務經驗;一邊加強供應鏈能力建設,美團商企通開始逐步從幕後走向台前,並在今年4月正式更名,以美團企業版的身份對外亮相。

美團企業版的業務其實並不難理解,主要就是為企業用戶提供福利用餐、招待用餐、定製化團餐、企業差旅等場景的一站式企業消費管理服務,目的是為了能夠解決企業消費中報銷流程複雜、消費不透明、成本管控難、供給資源單一等問題。

據了解,目前,美團企業版的重點場景聚焦在企業用餐方面,為不同規模的企業,提供具備消費管控、資金支付、對公結算、數據洞察等能力的多場景企業用餐解決方案。

在「甲子光年」看來,這種選擇一方面基於美團外賣與美團餐飲到店等多年的供應鏈積累。更重要的是,企業用餐是企業消費中的高頻場景。但相較於攜程差旅、滴滴企業版等在差旅等場景上的覆蓋,行業中一直沒有便捷的用餐報銷解決方案。

這種差異化切入企業剛需場景,是美團企業版能夠在企業消費行業中快速進行市場滲透的關鍵所在。

不過康凱在與「甲子光年」訪談時強調,儘管美團企業版目前的業務重點是用餐,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團企業版只能做用餐。「只要是企業員工使用企業資金購買企業認可的產品或服務,都屬於企業消費,也都是美團企業版可以服務的範疇。」

康凱認為,今天的企業在消費管控方面依然存在4個痛點難以解決,那就是「降本、增效、合規、體驗」。

首先看降本。成本管控一直都是企業經營的重要一環,但如何真正有效降本,各企業並不一定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例如,企業如何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通過優化供應鏈管理、減少浪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手段來降低運營成本。此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還需要不斷尋找新的成本控制點,以適應市場變化。

其次是增效。提高效率是企業永恆的追求。在企業消費管理中,如何通過技術手段簡化流程、減少人工干預、提高數據處理的準確性是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如何通過企業消費激勵員工提升工作效率,也是企業增效的一大挑戰。

第三是合規。在企業實際的報銷過程中,員工並不一定每次都會嚴格按照公司費控標準執行,例如花費超額、不嚴格按照差旅標準預訂機票酒店等,很容易給企業造成支出浪費。另外個別員工利用虛假消費套利的事件也偶有發生。所以合規也是企業消費管理中一個重要環節。

最後是體驗。提升員工體驗是提高員工滿意度和忠誠度的關鍵。在企業消費管理中,員工體驗的改善需要企業關注員工的個性化需求,提供便捷、透明、人性化的消費服務。如何平衡成本控制與員工體驗的提升,是企業在管理中需要權衡的問題。

「降本、增效、合規、體驗」,這8個字恰恰也是美團企業版的核心價值。

在康凱的觀點中,企業消費3.0+時代與此前的最大不同,就是真正應該通過全場景深管控,通過真正的橫向加縱向一體化方式,去解決企業消費的管理訴求。

所謂的「橫向」是指在吃、住、行、游、購、娛等大場景中抽象出200餘個細分的企業消費場景;而「縱向」則是指整個業務交易流程進行自建,把整個管控規則滲透到交易中的所有環節。

「只有消費場景覆蓋足夠大,交易流程管控足夠強,才能真正滿足企業對『降本、增效、合規、體驗』的需求。」康凱直言。

美團企業版用戶價值體驗地圖,圖源:美團企業版

3.自有供應鏈,美團企業版「後發先至」

在講求先發優勢的網際網路行業中,「慢半拍」的美團是個特例。無論是團購、酒店、門票還是外賣,美團都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包括美團企業版。

但值得探究的是,每次美團往往都能「後發先至」。

前文提到,美團企業版所屬的企業消費與費控報銷行業在國內已發展多年。據「甲子光年」了解,目前市場中主要有兩大類玩家。

一類是消費場景類企業。

這類玩家主要由大型網際網路巨頭構成,例如攜程商旅、滴滴企業版、高德企業版等。這些公司的優勢在於,他們在自身所在的垂直行業中,擁有著非常龐大的自有供應鏈體系,能夠直接對平台接入的商家進行管理,給企業客戶從消費側解決費控需求。

而另一類則是費控類企業。

這類玩家主要由費控報銷SaaS企業組成,例如分貝通、合思(易快報)、匯聯易等。這類企業的優勢在於他們以後端的費控報銷作為出發點,向前端延展為客戶提供企業消費管理。例如合思定位為「敏捷的財務收支管理平台」;而分貝通則整合「軟體+支付」場景,以全新的商業模式探索企業支出管理賽道。

但與這兩類玩家相比,美團企業版都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

相比於消費場景類企業,美團企業版的優勢在於消費品類的全覆蓋,場景更廣、供應鏈更豐富。這有賴於美團在商家側與供應鏈側的持續建設。這種大範圍的場景覆蓋能力,要比市場中其他網際網路大廠所做的單一垂直品類的消費場景更強,也勢必更能滿足客戶在不同場景下的交叉消費需求。

「企業消費需求非常碎片化,交叉消費場景非常多。比如一位企業銷售在差旅期間進行商務宴請和禮品採購,通過單一消費場景服務商無法解決這一需求。但如果引入過多服務商,不僅給員工平添流程,而且容易造成多個系統的數據孤島問題。」康凱直言。

相比於費控類企業,美團企業版的優勢則在於對供應鏈的管控能力。儘管費控類企業也在解決企業消費問題,但在企業消費供應鏈層面,這些企業必須選擇與供應鏈平台進行對接。比如餐飲接入美團、差旅接入攜程、打車接入滴滴。

這種方式固然能讓費控企業實現全面的消費場景覆蓋,但它的問題在於這些供應鏈是「非自有」的。而美團企業版這種自有供應鏈,對企業客戶在消費側的可控合規和消費體驗能夠做的更加深化。

一個不難想到的例子是,比如員工訂餐外賣丟失、或者酒店訂房出現問題,費控類服務商是很難解決的,因為問題出現在供應鏈端。費控類服務商需要與供應鏈平台溝通,再由平台與問題商家溝通。而自有供應鏈可以由平台與問題商家溝通,解決問題之後直接反饋給用戶,中間流程更短。

從上述兩類玩家的對比不難發現,美團企業版在已經發展多年的企業消費行業中依舊極有可能「後發先至」的最大優勢,就是美團強大的供應鏈能力。

通常來說,行業Know-how、客戶服務經驗、最佳實踐等,固然是toB業務的核心競爭力。但就企業消費而言,龐大的供應鏈交易體系無疑是最底層的業務支撐。而足夠廣、足夠強的供應鏈建設,絕非一朝一夕投入人才或資金就能解決,而是十幾年來才能積累出的競爭壁壘。

磨刀不誤砍柴工。根據今年4月美團公布的年度財報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美團平台的活躍商家數量已超過930萬家,覆蓋全國超2800個縣市區,囊括餐飲、機酒、商超等。

平台上這接近1000萬活躍商家,才是美團企業版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4.美團企業版的根本價值

從服務效果而言,據美團企業版客戶數據統計,接入美團企業版後可平均每月為每位員工節省4.4小時的報銷時間,為企業財務相關流程提效90%。

也就是說,人員規模越龐大的企業,其在人員管理效率方面的槓桿效應就越強,釋放的人工成本和效率提升就越明顯。

而這僅僅是可統計的數據。在數據難以體現的「體驗」層面,美團企業版的效果也得到了客戶認可。

前文提到的車企4S店案例,2022年10月,奇瑞旗下自主高端品牌星途深化用戶洞察,與美團企業版合作推出行業首創的「品質午餐」服務,進一步提升了星途車主售後維修保養的到店體驗。據了解,雙方合作推出的「品質午餐」服務已經覆蓋全國500多家星途授權服務商,服務了超過8萬名星途車主。

「與美團企業版合作的星途品質午餐,是星途現階段打造高端服務的又一正確且重要的舉措。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一次跨界合作創新之舉,是星途的第一次,對於後續與更多的汽車跨界合作而言,會是一次先鋒動作。」星途售後服務總監婁鑫對此評價。

據康凱介紹,從2021年正式推向市場至今,美團企業版累計服務企業已超過10000家,典型客戶包括中國建設銀行、光大銀行、施維雅、蔚來汽車、亞信集團、元氣森林等,覆蓋包括金融銀行、生物醫藥、大快消、新能源、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等20多個行業。

在今年4月美團企業版首次公開對外亮相時,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曾公開表示,美團企業版的短期目標是:未來5年助力10萬家企業降低百億級成本。

在「甲子光年」看來,美團企業版的直接價值,是在企業消費場景下,解決了企業降低無效成本、提升管理效能、加強合規管控、滿足員工個性化需求。但我們認為,它的價值並不僅限於此。

本質上來說,美團企業版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企業管理的數字化正在向縱深發展,從組織管理數字化發展為員工管理數字化。

而美團企業版的業務,直接將企業消費從線下的事後報銷,變成了線上的事前計劃。它的價值並不僅在於節省了員工的貼票報銷時間,更大的價值在於,這種轉變實現了數字化的事前預算管理,大幅提高企業決策效率,並且數據沉澱到線上,為後續的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有效依據。

在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看來,美團企業版更加精準的區分開了to B端和to C端用戶,讓美團可以針對企業用戶的需求進行集單履約和商品定製,有利於降低成本和提升企業用戶滿意度,同時提高服務門檻和競爭力。更重要的是,白領人群在美團的用戶中占比不低,美團企業版將白領的單個用戶以企業的身份綁定,穩定度和忠誠度都會隨之增強。

「讓企業消費更簡單,是我們的使命。未來我希望有一天企業所有員工的所有消費都能夠在美團企業版上完成,讓每一次因公消費都能夠像用美團一樣簡單。」康凱向「甲子光年」表示。

(封面:美團企業版總經理康凱 圖源:美團企業版)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27c572b156da02574020229c7602d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