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前三季度營收下滑(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妹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225篇原創
一波三折。在距離首次遞表2年多之後,嘀嗒出行第三次奔赴港交所。
2月20日,嘀嗒出行的最新招股書文件公示在港交所官網。數據似乎依然平淡,風險也並無減輕,但行業局面有了微妙變化。
這家順風車大佬,此次能順利闖關嗎?
01
就在前幾天,蜜妹還用了幾次嘀嗒出行跨城拼車,個人使用感受是:相比滴滴成功率高,都拼成功了——滴滴一次都沒拼上。其他的如安全性方面幾個平台都差不多,相比幾年前提高了些。
不過對部分蜜友而言,估計都沒聽說過嘀嗒出行這家公司,畢竟它目前的業務範圍,相對於整個出行市場來說有點九牛一毛。
根據招股書介紹,嘀嗒出行目前提供三種服務:順風車、智慧計程車、廣告及其他服務。其中後兩個業務幾乎忽略不計,下面蜜妹會提到。也就是說,嘀嗒出行主要做的就是順風車。
按交易總額計,我國地面客運市場的規模2021年為10,774億元,2026年預期增至15,44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7.5%。這裡面,汽車客運市場占據大半壁江山。該市場2021年的規模大概是6460億元。
我國汽車客運市場包括計程車揚招、計程車網約、網約車、順風車。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1年這四類市場的訂單總數分別約為144億、18億、102億、3億。順風車比其他幾種業務要小很多。作為一個極為細分的市場,嘀嗒出行算是這行的老大:截至2022年9月末,嘀嗒出行在全國366個城市提供基於app的順風車平台服務,擁有約12.4百萬名認證私家車車主,已為約57.4百萬名順風車乘客提供服務。
2021年,嘀嗒出行的順風車交易總額78億元,促成129.7百萬次順風車搭乘。
02
嘀嗒出行在順風車行業的崛起,也是有點小故事在裡面。
時間點在2018年,彼時滴滴出行在順風車業務方面遭遇重挫,一起「浙江樂清滴滴順風車司機惡性犯罪案」,讓滴滴下線順風車業務開始整改。
在補「安全課」期間中,以順風車為主業的嘀嗒搶奪地盤,一舉成為順風車行業霸主。數據顯示,2019年,嘀嗒出行順風車交易額同比增長347.4%,為85億元。
如上文蜜妹說到的,嘀嗒出行到現在都及其依賴順風車業務,但增速卻沒那麼快了。
上圖招股書數據顯示,2020、2021年,嘀嗒提供順風車平台服務的營收分別為6.72億元、6.95億元,占據了當期總營收的89.1%、89.9%。增速來看,該項業務2021年同比僅增3.4%。總營收方面,2020、2021年嘀嗒分別為7.54億元、7.81億元。其中2021年同比增速3.5%。
2022年前三季度,嘀嗒出行總營收不增反降,從前一年的5.84億元降到當期的4.28億元,降幅達26.7%,其中順風車業務同比下降25.4%為3.90億元,占總營收比進一步提高到91.1%。
服務費率似乎也降了。2021年,嘀嗒出行的平均服務費率還是9.0%,2022前三季度下降到了8.4%。
這其中也有客觀原因,比如2022年,於COVID-19疫情在多個地區的區域性復發致使順風車搭乘次數減少。
值得一提的是,順風車業務果然是名不虛傳的很賺錢,嘀嗒出行毛利率真的高。2020、2021年以及截至2021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九個月,嘀嗒出行的毛利分別6.24億元、6.31億元、4.72億元及3.20億元,同期毛利率分別為82.7%、80.9%、80.9%及74.6%。雖然毛利率在呈向下趨勢,但還是高。
對於順風車業務毛利率的下滑,嘀嗒出行的解釋是增加了對私家車車主的補貼、提高了出行的保險上限導致保險費用增加。
03
更難得的是,嘀嗒出行這兩年已經開始盈利了。
2022年前三季度,嘀嗒出行實現凈利潤6533.9萬元,凈利率15.3%。2021年這兩個數字分別是1.85億元,31.6%。
2019年之前嘀嗒出行還是虧損的,蜜妹從往期招股書中看到,2017-2018年,該司凈利潤分別虧損了9701.7萬元、10.68億元,2019年年內虧損了7.56億元,經調整後為凈利潤1.72億元。
2020年,嘀嗒出行年內虧損為21.94億元,經調整後凈利潤3.43億元;2021年其年內利潤、經調整利潤均為正。
2022年前三季度,嘀嗒出行的凈利潤、凈利率都下滑不少,看來外部影響很大。
從招股書數據來看,導致嘀嗒出行凈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還是營收下降的同時,其他成本不降反增,比如行政開支、研發開支,另外銷售及營銷開支占總營收比也上升較多,從2021年同期的30.1%升到2022年的41%。
如此來看,嘀嗒出行所深耕的順風車市場可以說是「小而美」,比較科創企業能這麼早實現盈利的不多。
相比之下滴滴離賺錢看上去更加遙遙無期。通過公開數據蜜妹看到,2022年滴滴虧損了493億元,2021年虧了500億元……
但另一面來看,嘀嗒也有潛在風險。比如過分依賴順風車市場,而我國的順風車市場仍相對較新,對順風車的接受程度及需求的增長幅度存在不確定性,也許以後根本不會增長。
還有一個潛在風險就是安全問題,這也是懸在所有順風車平台頭上的一把達摩利斯之劍。比如滴滴順風車之前屢次出現的慘痛教訓,如果發生在嘀嗒出行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再就是同行大佬的競爭。就在年前,滴滴出行恢復了上架,其也有順風車業務。相比嘀嗒來說,滴滴體量要大得多,各種資源都會更好。在大佬們的裹挾下,嘀嗒要繼續獨立堅持「小而美」不容易,這或許也是其衝刺港交所「屢戰屢敗」的原因之一。
不管怎樣,對市場而言多一個選擇總是好的,但願嘀嗒出行能乘著東風,破浪而出。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