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電商的呼聲越來越高?已開發國家,為什麼不提倡電商「擴張」

2024-01-20     平說財經張平

原標題:關閉電商的呼聲越來越高?已開發國家,為什麼不提倡電商「擴張」

現如今,我們只要走在大街上,就可以看到「旺鋪招租」,或者「打折促銷」的字樣。顯然,實體商鋪不是經營不下去,就是在苦苦的掙扎之中。於是,社會上要求關閉電商,重新讓實體商鋪「休養生息」的呼聲是越來越高。

同時,也有不少學者卻發現,我國的電商雖然與已開發國家相比,起步較晚。但已開發國家的電商卻發展得遠不如國內電商好,甚至已開發國家政府並不提倡自己本國的電商「擴張」。迄今為止,已開發國家的電商發展得遠沒有實體商鋪好。

於是,就有網友感到奇怪,為什麼已開發國家並不提倡電商行業的「擴張」?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難道已開發國家很早就看出電商行業的發展,會對實體商鋪產生不利影響嗎?對此,我們認為,已開發國家之所以不提倡電商「擴張」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實體商鋪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

在已開發國家裡,不僅要看經濟增長數據,失業率也是重要的參考指標。而實體商鋪可以提供大量就業崗位,這對於降低失業率,增加國民收入也是有很大好處的。即使是一家24小時便利店,店主也要聘請6名以上員工。而如果是電商的話,只要1-2個人,租一間儲物倉庫就可以了。顯然,電商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比較有限,不如實體商店的多。所以,已開發國家當然是鼓勵發展實體商鋪,而絕不是發展電商平台。

第二,產品質量和稅收的問題

西方國家的電商之所以發展不起來,主要是他們與實體商鋪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比如,實體商鋪和電商都不能售賣假貨,一旦發現就要被罰得傾家蕩產。所以,西方國家的電商也是不敢賣假貨的。而國內的部分電商喜歡售賣假貨,但實體商鋪卻不敢售賣假貨,所以實體商鋪無法與電商競爭。

同時,西方國家的電商和實體店的稅收都一樣,誰也別想偷稅漏稅,這樣大家可以展開公平的競爭。而在國內,實體商鋪是無法逃稅漏稅的,但是很多電商卻可以避稅。這樣一來,雙方並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展開競爭。

第三,生活的習慣不一樣

已開發國家的居民喜歡逛街購物,他們並不喜歡在網上購物。主要是,已開發國家的居民崇尚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同時,已開發國家的居民一天只工作8小時,剩下的時間都可以自由支配,所以也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去逛實體店。

而國內的居民則不同了,他們喜歡在網上購物,主要是網上售賣的商品價格便宜,而且還可以免費送貨到家,這樣可以省去不少時間成本。此外,國內居民經常要加班加點,下班回家很是疲勞,總是想躺下來多休息一會兒。所以,國內很多年輕人並不喜歡逛實體店,而是喜歡選擇網上購物消費。

第四,實體商鋪剌激多樣化消費

已開發國家之所以鼓勵居民去實體商店購物,主要是想刺激國民進行更多的消費。如果你用手機在網上購物,往往是有很大的針對性的,買完了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就退出來了。而如果是鼓勵國民逛街消費,那消費方式就更加多樣化了。

比如,一對小夫妻本想去商場的影院看場電影,結果看完电影後,就去附近的餐館吃飯,吃了飯之後,看到附近的服裝店的衣服不錯,又買了幾件衣服回家。這樣一來,原來只想看場電影的事情,卻帶來一連串的消費需求。顯然,發展實體商鋪對於拉動國民消費要遠比電商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1adabb7ca022a6c4054050a5966f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