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一女富豪——龔如心的沉浮錄

2023-07-29     生活如夢

原標題:香港第一女富豪——龔如心的沉浮錄

但是大家要知道,一個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推動,香港能發展成現在的模樣,更是離不開香港一眾白手起家的資產大佬。那麼說起香港的大佬們,大家總是會在第一時間想到香港長江集團的創始人李嘉誠,但是大家不了解的是,據當時的有關說法香港在當時還存在一個「女版的李嘉誠」,她就是總是扎著雙馬尾的龔心如。

說起龔心如,她可謂稱得上是一個頗具傳奇氣質的女子。不僅僅是因為她能夠在當時大佬齊聚的香港占據一席之地,還有她的個人經歷,一路波折,充滿遺憾。更令人震驚的是,據有關人士爆料龔心如生前生活過得十分簡樸,從不穿大牌衣物,更不戴什麼名貴首飾,甚至一個月的開銷最多只有3000元,但是她死後卻被爆出留下了830億用於做慈善項目。

如果說有人不相信「只有吃夠了足夠的苦才能夠站在金字塔頂端」這句話,那麼龔心如的一生就很好地向大眾證明了這句話的含金量。

年少愛戀,相隔異地

年少時的戀愛往往純真而又美好。很幸運,龔心如就擁有這麼一段純真又足夠美好的愛戀,甚至成為她的一生摯愛,陪她度過了那一段黑暗而迷茫的日子。

年少時,龔心如的家庭還算得上是上海的中級資產階級,也因此其父結交到了一名差不多階級的同鄉好友也就是她青梅竹馬、後來丈夫王德輝的父親——王延歆。

因為兩家家境相當,雙方父母的結交也不錯,兩個人也自然而然地相知、相識、相戀。雖然雙方的父母卻並不知道兩人的情愫,只當是玩得好的玩伴,但是這一點沒有影響到兩者的感情。但是後來王德輝的父親想要謀求一番大的作為,毅然決然奔赴香港,自主創業。

而龔心如的父親出於某種原因並沒有跟隨王德輝的父親去往上海,就這樣兩者談起了異地戀。令人感動的是,即使雙方几年幾年的見不到面,只能憑藉著幾張薄薄的書信維繫雙方的交流的通信方式卻絲毫沒有影響雙方的感情,雙方的感情反而愈發堅固。但是變故說來就來,容不得半點反應與商量。

一時間,龔心如失去了敬愛的父親,而龔家這個家庭失去了家裡的頂樑柱。龔心如在多年後回憶中談到「我當時感覺整個人生都暗淡了,如果不是他的不離不棄,現在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會怎樣。」

「君當如磐石,妾當如蒲草。蒲草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於是身為家中長女的龔心如義無反顧地挑起這份大梁,被迫從上海師範大學裡輟了學。但是全家從小康直接墜入了貧困的狀況也不是當時的龔心如能夠改變的,還好當時有王德輝的支持,否則當時的龔心如絕對撐不到現在。

面對愛人的家境突變,年少的王德輝雖然不能直接起到很大的幫助,但是還是動用自己全部的力量幫助愛人。

在龔心如這段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里,王德輝就成了她全部的光,不僅給了她心理上的慰藉,更在給了其經濟上的強有力幫助,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龔家撐了下去。

這段可歌可泣的愛戀,當現在還是一段佳話。有人說,成家後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事業中,故有成家立業的說法,成家在立業之前;也有人說婚姻只會絆住人前進的步伐,讓人於溫居之中墮落頹廢,不思進取。但是顯然,王德輝屬於前者。

夫婦一體,榮辱與共

王德輝在如願於龔心如結婚後,夫婦倆就開始共同謀劃雙方的人生。雖然龔心如的家庭橫生變故,大學沒有讀完,但是因為其前期的家境還是不錯的,從小受到的教育也並不比王德輝差,在經過家庭變故後反而比王德輝在心理方面更加成熟一點。

在結婚沒幾天後,雙方就達成一致,想要自立門戶,共同在香港打拚出一番自己的天地。

兩次綁架,天人永隔

劫匪為了能夠拿到贖金,將龔心如放回,並勒令其不准報警。隨著龔心如成功將贖金交給劫匪,王德輝成功回到了龔心如身邊。

但是天不遂人意,世事難料。在那以後,龔心如再也沒有王德輝的消息了,而龔心如也從幕後轉到了幕前,一個人成為華懋置業的領導人。

從此「小甜甜」掌權,「雙馬尾」出世

相比於其它的產業大鱷,龔心如走在街上不僅不會被人認出是一個身價不菲的富豪,相反會被人認為可能是有毛病。因為自其丈夫王德輝音信全無之後,龔心如的髮型就成了亘古不變的雙馬尾。據悉,這是因為兩人戀愛的時候龔心如就是這副打扮,而王德輝也很喜歡龔心如的打扮。

其丈夫走後,龔心如的打拚之路更加不好走。因為產業的高昂資產,引得王德輝其父的爭奪,這期間光是於其父的官司之戰就維持了三年之久。也許是因為其丈夫的意外讓龔心如明白「財不外露」,龔心如在任何公開場合都不會穿什麼名牌,戴什麼天價首飾。一身粗布衣裳直到生命的最後。

但是龔心如在其產業員工的評價中有著高譽的稱讚。其底下員工都對其十分衷心,也讓其的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欣欣向榮。

想來沒有什麼富豪能夠像龔心如這樣每個月的花銷不超過3000塊,省吃儉用。在其身前,龔心如就總是將資產投資於慈善事業。然而即使是致力於慈善事業也不會讓其生活那麼艱苦,在龔心如死後的一封遺囑讓眾人恍然大悟。

2007年,被病魔折磨了許久的龔心如最終也沒有打敗病魔,最終撒手人寰,到死也在沒收到其丈夫的一點音信,帶著滿腹的遺憾離開時人世。在其死後,雖然其遺產糾紛之戰也持續了很久,但是最終認定其遺囑意願還是——830億全部用於慈善事業。

結語:

「有些人活著,但其實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仍然活著。」龔心如顯然屬於後者。雖然因為其公司在無人掌權,且大部分資產都運用於了慈善事業,公司在其死後不久便消失在行業中,但是她的事跡仍然激勵著很多人。

面對命運的諸多不公平待遇,龔心如從不低頭,從不放棄。也許是因為前一次面對父親的離世有了經驗,再次面對丈夫可能的命運的時候,龔心如雖然心傷但是還是沒有從此一蹶不振。

面對命運的不公平,一次次要把她打垮的逆境,只是讓她更加樂觀面對生活,甚至因為自己遭受了太多的不公平而想要給其他在雨中的人打把傘。的確,龔心如的私生活也曾在其死後遺產糾紛中被大肆宣揚,當然其真實與否還不能確定,但是其有關人員的敗訴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其謠言的真實性。

且不論其私生活我們不應干涉,也無法判斷其真假,但是就憑龔心如面對慈善事業的慷慨也足以讓我們感激其許久。

最後,希望大家都可以向龔心如學習,學習她的樂觀、堅韌、努力。也相信,這樣的人才、高尚企業家將會在中國這個其樂融融的大環境中越來越多,共同促進祖國的繁榮富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172afeb3a3826c488d1f8e9f397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