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早的孩子更聰明嗎?其實不然,別再焦慮了

2023-07-16     老張育兒

原標題:說話早的孩子更聰明嗎?其實不然,別再焦慮了

兒子一歲半了,但是說話不太利索,看著身邊同齡小朋友的語言表達能力,多少有些羨慕。

私底下,也會聽到別人的議論:

「他們家孩子都一歲半了,怎麼說話還不利索呢?是不是不會說話啊」

「說話早的孩子啊,以後會更聰明;說話晚的孩子,肯定發育得不好」

每每聽到別人的議論,就覺得特別難過,忍不住想要回懟回去。說真的:自從做了媽媽之後,最接受不了的就是別人議論孩子,畢竟誰家的娃都是寶。

說話早的孩子,真的更聰明嗎?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準確的答案,因為孩子聰明與否,並不是靠說話早晚決定的,而是和遺傳因素、環境氛圍以及父母的教育有關。

但是,有一點必須要承認,那就是說話早的孩子,他們身上有很多閃光點。畢竟,說話也是需要「技術」的,自然也會衍生出其他新的技能。

通過對比發現,在幼齡階段,說話早的孩子有兩個優勢:理解能力和邏輯能力。

正是因為孩子的這兩個方面比較突出,所以大家才會說:說話早,更聰明!

優秀的理解能力,讓孩子能夠聽懂別人所說的話;而優秀的邏輯能力,讓孩子具備分析的優勢,懂得如何回答。

至於未來會怎樣,暫時還看不出來,所以孩子說話晚的父母,也沒必要太著急,更沒必要焦慮。畢竟後來者居上的事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顯然後期的努力要更重要一些。

父母需要知道的是:

孩子之間存在個體差異,他們說話早晚,和智商沒有太大關係。說到底,只是語言能力方面的差距,就像有些孩子走路早,而有些孩子走路晚一樣。

在育兒路上,父母有擔憂、有焦慮是正常的。只不過,很多事情沒必要操之過急,孩子的生長也有必經的過程,每一步都急不得。

更何況,自古還有「貴人語遲」的說法呢?雖說這句話也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最起碼讓大家明白:說話晚的孩子,不一定就笨!

如何讓孩子早點說話,取決於父母的教育

換個角度來說,早點說話確實很有好處:最起碼,孩子能夠自主的表達他的小想法,可以更好地促進大腦發育,也能學習更多知識。

這樣看來,好像早點說話也不錯,怪不得那麼多父母會在孩子說話的問題上,表現得如此焦慮。

至於如何才能早點說話,主要還是跟父母有關。在孩子沒有上幼兒園之前,父母就是他們最好的老師,除了承擔生活方面的照顧之外,還要承擔教育的責任。

1、製造說話氛圍

孩子的好奇心,強烈到讓很多父母都咋舌。若是能給他們提供更好的說話氛圍,那麼用不了兩天,孩子就能順溜的說出很多話。

下面兩個場景,大家可以對比一下:

場景一:父母平時忙於工作,回家後也是各忙各的,年幼的孩子只能獨自玩耍,看起來特別孤單。

場景二:父母不管多忙,回家後總要抽時間,陪著孩子說會話。再不濟,也會給他們播放一些語言類的音頻,讓孩子獨自學習。

不用想都知道,生活在場景二的孩子,他能更早的學會說話,而且詞彙量還特別豐富,這便是說話氛圍的差距。

2、高效率的陪伴

擅長陪伴的父母,也能教出說話早,且會說話的孩子。因為親子在相處中,孩子感受到了滿滿的愛意,對於他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都是很有好處的。

在陪伴途中,父母要「強行」輸出,哪怕孩子聽不懂,也要不停地說。目的,當然是為了刺激孩子的說話慾望,讓他們快速自我表達。

除此外,還要給多讀繪本,彩色的圖案,在加上父母情緒飽滿的閱讀,相信大多數孩子都會沉溺其中。

3、不替孩子做決定

有些父母,他們借著「愛」的名義,硬生生剝奪了孩子學習說話的權利。到頭來,還埋怨孩子說話晚,表達不清楚。

說真的,養娃要有耐心,尤其是在娃學習說話的階段。他們的表達確實很慢,很多時候也說不清楚,這個時候父母不要去猜,而是多鼓勵,靜靜聽孩子說完整。

一兩次說不清楚,難道四五次還說不清楚呢?說話,無非就是多說,等到說的次數多了,自然也就學會了。

別再焦慮了,說話早晚和智商沒有太多關係。只要排除生理原因,接下來就是父母發揮價值的時候,多陪伴、多鍛鍊,相信孩子也能更聰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08381d70faa53bf9d23cf647fde9f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