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爆炸的時代,怎樣和孩子一起讀新聞?3個方法教孩子慧眼識真

2020-03-16     少兒腦科技小課堂

孩子們像成年人一樣,利用新聞來了解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但是各式各樣讓人眼花繚亂的假新聞,例如社交媒體上最近關於冠狀病毒的假新聞的傳播,模糊了我們對事件和問題的理解,也讓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判斷的能力。

2017年,研究人員對澳大利亞8歲至16歲的兒童新聞消費進行了首次具有全國代表性的調查。

研究人員發現,小到8歲的孩子都對新聞感興趣。但在澳大利亞,專門為兒童而設的新聞媒體寥寥無幾。

澳大利亞有三個全國性的兒童新聞節目,分別是新聞集團的Kidsnews、每日新聞播客Squiz Kids和ABC的BTN,研究表明,這些兒童新聞節目在8到12歲的孩子中很受歡迎。

雖然兒童新聞節目重要、安全、有吸引力,但兒童仍然可以接觸到其他類型的新聞。調查發現,73%的兒童經常閱讀他們的父母或監護人閱讀的新聞,49%的兒童從社交媒體網站獲取新聞,這一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調查還發現,只有三分之一的兒童認為自己能分辨假新聞和真實新聞。

有三個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批判性地思考新聞:

一、幫助孩子識別新聞來源是否可靠

在研究中,孩子們把從早間新聞片段到YouTube名人視頻等一系列東西視為新聞。為了幫助孩子確定消息來源是否可靠,您可以問他以下問題:

1、是誰製造了這條新聞?你不能完全相信一無所知的消息來源,你需要查證他們為什麼以及如何創造了這個故事。

2、這個新聞是對事實的直接陳述,還是包涵了作者自己的觀點?事實是有證據支持的客觀信息,它經得起檢查,以確保自己的準確性、客觀性;而觀點是對一個問題的主觀想法,沒有人能證明是否正確。

3、如果觀點是以事實的形式呈現的,這就可能產生誤導,這個新聞是否包括了關鍵人物?如果一篇報道涉及到了有關組織或群體,那麼當事人應該有權利對此做出回應。

ABC教育的一系列資源可以幫助孩子們區分事實和虛構,包括如何快速識別假視頻和假圖像。你可以從一些說明區分真假新聞的複雜性的有趣小測驗開始。

二、幫助孩子認識到,一些媒體可能會引導人們的情緒反應

在調查中,71%的澳大利亞兒童說新聞經常或有時讓他們心煩57%的孩子說新聞讓他們害怕。但新聞帶來的影響也不全是負面的,69%的孩子說,新聞經常或有時讓他們感到快樂或充滿希望,48%的孩子說,新聞促使他們對報道的情況做出反應。

和孩子討論他對新聞的感受,可以幫助孩子識別哪些新聞節目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雖然重大事件的新聞很自然地會喚起人們的情緒,但有時新聞製造者也可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利用我們的情緒反應。研究表明,吸引眼球的、煽情的、聳人聽聞的新聞標題更容易在網上被點擊。

媒體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誘使你產生情緒反應:

使用吸引眼球或沒有事實依據的標題。比如「神奇草藥可以治癒冠狀肺炎!」或者「被冠狀病毒侵襲的雪梨火車!」

在描述他人或他人觀點時使用主觀或情緒化的語言,或者使用經過刪減、PS的圖片或視頻。

您也可以和孩子們談談人們傳播虛假信息的一些原因,比如:

1、為了影響投票結果;

2、假新聞製造者可能是種族主義者、性別歧視者、恐同者,或者僅僅想詆毀他人;

3、詆毀他人觀點,從而宣揚自己的觀點;

4、吸引點擊率,僅僅為了賺足腰包,因為網站依靠點擊率來賺錢。

三、和孩子探討一下,新聞媒體是如何討論不同的人群的?

在調查中,38%的兒童認為他們看到的新聞未能平等地對待來自不同種族和文化背景的人,40%的兒童認為他們看到的新聞未能平等地對待男性和女性。

家長和老師可以幫助孩子們留意那些以詆毀的方式宣揚自身觀點的新聞。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是找到有關此事的其他新聞來源,以期尋找事件的真相。

例如,某些假新聞把種族主義和冠狀病毒聯繫起來。有的網站聲稱吃中國菜會感染冠狀病毒,有的網站則宣揚冠狀病毒是中國或美國製造的生化武器。

這種錯誤的信息會導致歧視。在澳大利亞,有中國人遭遇了種族主義攻擊,而許多澳大利亞人現在已經避免在中國餐館吃飯了。

準確客觀的新聞對社會來說必不可少。我們依賴它來幫助我們決定投票給誰,我們對事件或其他人的感覺,以及如何管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財務和健康。

識別數字時代的錯誤信息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挑戰。而研究人員發現,傾聽孩子們的經歷是幫助他們培養批判性思維的一個很有希望的起點。

小課堂TIPs

2018年3月,《科學》雜誌(Science)的封面研究給了MIT的研究:「真假新聞的網絡傳播」(The spread of true and false news online)。這篇研究告訴我們,網際網路上,假新聞的傳播要比真新聞更快、更廣、更深。

成年人尚且不一定能分辨新聞的真真假假,更何況大腦尚未發育成熟的孩子呢?小課堂還有以下幾個小貼士想與您分享:

一篇新聞報道,無論是消息,還是通訊、特寫,一般都包含六個要素,俗稱「新聞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這是一個新聞的基本要素,沒有這些就不能稱之為新聞,這是分辨一個新聞真假性的一個重要的標準。

如果新聞的六要素都有的話,我們就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辨別新聞真假、可靠。

1、是否是可靠的信息來源

主要看新聞的出處和消息來源的權威性,一般來說,大型新聞媒體機構和大型門戶網站的消息會權威的多,使用「谷歌新聞搜索」工具搜索一下新聞標題,如果能搜索出其他權威媒體的類似報道,那麼這個新聞的來源就比較可靠。

此外,發布者身份也是一個重要的依據,一個專業實名認證人士發布的信息往往比匿名發布者的信息更為可靠。

2、新聞素材來源是否可靠

大部分新聞都有配圖,通過對新聞配圖的分析,可以佐證一條新聞的可靠性,如果新聞配圖是假的,那麼新聞內容也不會太可靠,只有多個信息源組成的細節都完全一致,新聞的可靠性才會增加。

如何對新聞配圖進行分析鑑別呢?首先將新聞配圖下載到本地,然後使用圖片搜索的「按圖片搜索」功能,搜索該新聞配圖,通常會找到類似圖片,也就是該圖片的出處,然後我們查看原始出處。如果是假新聞的話,配圖的出處往往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一篇文章。

因此,一旦我們知道鑑別假新聞的方法,我們就不會被各種假新聞所愚弄,同時我們還能抵制這些虛假信息的傳播,越多的人懂得如何識別假新聞,假新聞就傳播得越慢——直到有一天,我們也許能讓假新聞從這個社會上消失。

3、新聞內容是否符合常識

真實的新聞,一般都符合我們日常的生活經驗和常識。個別特殊新聞,也是新聞所報道的事件聳人聽聞或千奇百怪,而基本邏輯也是正確的,符合認知的。但虛假新聞一般都是違反常識的。

參考:

https://theconversation.com/3-ways-to-help-children-think-critically-about-the-news-131454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xQu5XAB3uTiws8KvB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