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疾病是影響國人身體健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作為身體的「能源泵」,心臟的保護格外重要,護不好心臟,影響的是全身從頭到腳的健康。
國醫大師顏正華教授在90多歲高齡時依舊堅持每周出診,可以說是我國中醫界國寶級的人物。顏老臨床善於治療冠心病。幾年前,顏老因為冠心病住院治療,治療期間,顏老在遵醫囑吃西藥的同時,也為自己開了中藥方,幫助體內血液循環更加通暢。
如今,雖然已經100歲,顏老的精氣神依然不錯。
近日,顏正華再次做客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為大家分享了他的護心方法,總結起來只有3個詞,6個字:填精、補血、化瘀,顏老認為中老年人常見因虛致瘀,即因為精血虧虛導致血瘀,進而產生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1、填精
大家常說一個人有精氣神,精是第一位。中醫認為,精藏於腎中,也稱之為腎精,所以填精就是要填補虧虛的腎精。
推薦食材:熟地黃和黃精
顏老最愛用的兩味填精藥材就是熟地黃和黃精。
佰年頤堂坐診專家姜汝明認為:黃精為百合科植物黃精等的根莖。中醫認為:黃精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具有滋腎潤肺,補脾益氣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體倦乏力,口乾食少,內熱消渴,肺虛燥咳,勞嗽久咳,腎虛頭暈,腰膝酸軟,鬚髮早白等症。
現代研究表明,黃精中含有多糖、低聚糖、黃酮、甾體皂苷、生物鹼、木脂素、胺基酸、無機元素、揮髮油等多種化學成分,具有降血糖、抗氧化、調節免疫力、改善記憶力、抗菌、抗炎等作用。
2、補血
中醫認為精血互化,腎藏精,肝藏血,肝腎同居下焦。腎精充足,精能生血,血才旺。反過來,血旺了,五臟工作正常,產生的精微物質才能蓄積起來,充盈腎精。所以顏老認為填精以後,一定要養血。
推薦食材:大棗
顏老認為大棗可以健脾養血,而且他吃棗十分有講究,生活中他不吃生棗,吃熟棗。先將大棗蒸熟,然後把棗皮剝掉,避免影響消化,造成脾胃負擔。顏老認為大棗易助濕生熱,所以不宜過量,每日3顆左右為宜。
3、化瘀
化瘀也是保護心臟重要的部分。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心臟內科主任醫師史載祥2013年5月20日在健康時報刊文中指出,中醫認為心腦血管疾病是全身血瘀在局部的表現,支架等西醫治療方法可以對症治療,但要徹底根治還要把形成瘀血的原因解除掉,才是關鍵。
1 一粥:黃精粥
作為養精健脾的常見中藥材,食療著作《飲食辨錄》中就有將其做成黃精粥食用的方法。取黃精30g,浸泡、煎煮取汁,入粳米100g煮至粥熟,加冰糖適量吃。此粥吃了能改善體倦乏力,口乾食少等脾胃虛弱的症狀,還能容顏永駐、肌肉豐厚、延年益壽。
但要注意的是,脾虛有濕、咳嗽痰多及中寒泄瀉者均不宜服。
2 一湯:熟地當歸羊肉湯
熟地,甘,微溫,可養陰補腎、填精;而當歸藥用其根,功在補血、和血,北京中醫醫院趙文碩2006年11月26日在健康時報刊文中向大家推薦一款活血、補血的藥膳「熟地當歸羊肉湯」。
取羊肉700克,熟地黃30克,當歸15克,黃芪30克,大棗數枚,生薑3片。將洗凈的羊肉切成小塊,用開水焯一下,除去血沫。將準備好的羊肉塊放入盛有適量清水的鍋內,然後放入生薑、熟地黃、當歸、黃芪,用文火煲三個小時,然後放入大棗,再加入適量的糖、鹽、味精等,再用文火煮15分鐘即可食用。而在秋天食用此湯,不僅可以潤燥,還能生髮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