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的早餐,大抵都離不開面、胡辣湯等,就算是豫南吃米的信陽,早餐里的經典寵兒居然也是面,一個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熱乾麵,另一個是牛肉湯方便麵。很多時候,走出去的信陽人可能最想念的就是老家的一頓早飯,回老家可能首先就想著去吃一碗牛肉湯方便麵。
文 | 言蘇倫
來鄭州多年,早飯都是在家裡做著吃,偶爾在外面吃,也不外乎包子、粥、胡辣湯等等。每每想起信陽老家的那些早飯,就直砸吧嘴,口水只能往肚裡咽。
趕上周末節假日能回去一趟,吃早飯總被我當成一件重要的事情,必須跟家人說三遍,今天吃啥明天吃啥,去哪兒吃,統統都要計劃好。
2018年五一假期,因為很強大的理由回去待了兩天。我提前就跟老媽商量好,頭一天早上去吃牛肉湯方便麵,第二天吃熱乾麵。
熱乾麵在大多數信陽人心裡都是默認的早飯之一,大街小巷,早飯的攤子上最常見的就是熱乾麵。
小時候,平橋郵電路兩邊的早飯攤子一個挨一個,老遠就能聞到芝麻醬香和咸香的混合味兒,那是信陽熱乾麵特有的味道。
對於很多信陽人來說,再挑剔的味蕾恐怕也扛不住這種誘人的味道,美好一天的開始就是一碗熱乾麵。
除了熱乾麵,我最想念的就是牛肉湯方便麵,這是個什麼鬼?簡單來說就是牛肉湯里下方便麵。
具體啥時候最早吃到,我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有了這個,連熱乾麵都得靠邊兒站了。
每次回信陽,首選牛肉湯方便麵,接茬才是熱乾麵。
牛肉湯方便麵店鋪很多,以前常去吃的那家,搬來搬去,最後據老媽考證,是搬到了一站那裡。
於是,每次回去,必然要光顧那家店。
那天一大早,我們就打車到了一站附近,興沖沖地跑到人家店門口,結果看到的卻是緊閉的卷閘門,門上貼了張紙,寫了一句話:停業二十天。
我頓時覺得一盆涼水從頭澆下來,那叫一個惆悵,吃飯的勁兒都沒了。老媽在後面略帶意外和遺憾地笑了笑,隨即指著路對面的一家店說,吃熱乾麵吧,那也是個老店。
我順著她指的方向,看見一家小小的門面,仿佛一個火柴盒兒嵌在老舊的牆體里,門頭上一塊窄窄的長條招牌寫著:熱乾麵、米線、蒸餃、米酒湯……其實那不算是招牌,而是菜單。
有了熱乾麵,我好像沒那麼沮喪了,走進這家小小的店鋪,裡面卻不小,縱深隔成兩間,外頭是吃飯的地兒,裡頭是廚房。
我們幾個人每人點了一大份熱乾麵,還點了蒸餃、米酒湯,我特地要了一個小酥餅,甜甜的,跟小時候吃的5毛錢一個的酥油餅很像,只是更加酥軟了。
熱乾麵里加了千張(豆腐皮),麵條變得比以前細了,不過味道還是沒的說。雖然熱乾麵不是信陽原生的,但在信陽人眼中,信陽熱乾麵是最好吃的,是地標性美食。
熱乾麵公認是從武漢過來的,在別的地方,見到的熱乾麵,基本都是掛著「武漢熱乾麵」的招牌,就像長沙臭豆腐一樣,但是,信陽的熱乾麵掛著的都是自己的招牌,很少見到武漢熱乾麵。
實際上,信陽熱乾麵跟武漢的並不一樣,信陽人把它改良了,成為信陽版的熱乾麵,至於如何改良了,大概只有吃上兩碗才能明白。
沒有吃上心心念念的牛肉湯方便麵,我到底意難平。
還剩一天就該奔回鄭州了,那麼就是還有機會。
第二天,我們跟著小舅來到信陽市裡的一家牛肉湯店,他說這家的最好吃,遠近聞名。
我們一人要了一碗,我是雷打不動要方便麵的,雖然有人點了手工面。
我坐在離廚房最近的桌邊,扭頭能看見小小的廚房裡,一口白鐵深口大鍋翻滾著略白的牛肉湯,碩大的牛腿骨張牙舞爪得露出頭來,小火咕嘟嘟保溫。
只見師傅將一塊方便麵餅放到大漏勺里,在大鐵鍋里挪移滾動,嫻熟自如,麵條上泛起亮亮的牛油,打一個雞蛋,抓一把千張絲,或者加牛肉丸子、滷牛肉牛肚牛雜等。
等一大勺乾貨都將熟了,便起鍋順勢擱到一個大不鏽鋼碗里,然後各種調味料依次來點兒,蔥花、荊芥、香菜等撒上,一套下來,行雲流水,光看都已經是無上的享受了。
我正看得入神,小夥計笑眯眯地端來一大碗牛肉湯方便麵,半透的湯里料很全乎兒,牛肉牛百葉牛雜,千張、荷包蛋、青菜、牛肉丸子等等,點綴著幾小撮蔥花和香菜,香氣濃郁四溢,冒著淡白色的熱氣,我竟然忘了流口水,感動得想流淚。
我真的不能想像,一年裡,能吃幾回。
有些美食,似乎就只屬於某個地方。這牛肉湯方便麵,在鄭州真是不多見,而信陽這種味道做法就更沒有了,多年來,我從未在外地吃到過一模一樣的牛肉湯方便麵,它並沒有走出信陽,我也納悶,這麼好吃的早餐要是發揚光大,一定前途無量。
可並不是所有美好的食物都願意走出故土,就像有些人不願意離開家鄉一樣,他們願意守著故鄉,更因為故土的美味難以複製,這裡面有牽掛,有鄉愁,有你熟悉的味道。
所以牛肉湯方便麵,一旦離開了信陽,它也就僅僅是一碗湯麵了,味道應該也不一樣了。
我真正想念的,不只是一碗牛肉湯方便麵。
其實,故鄉近在咫尺,只是回家的路遠在天涯。
作者簡介:
言蘇倫,又名鳳九,信陽人,祖籍洛陽,定居鄭州。混跡於媒體寫作行業,撰稿、文案策劃。
原創作品,請勿隨意轉載,轉載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我是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