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業一直是科技敏感行業,每一次技術的進步都會在金融領域帶來巨大變革,在21世紀也不例外。此時此刻,網際網路技術、信息技術的進步再次在金融領域掀起了新的歷史浪潮,浪潮之下,不僅僅有大量的機遇,也潛藏著諸多風險。
如何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下保證金融行業平穩快速發展成為了當前重要課題。12月11日,在2019中國(深圳)金融科技全球峰會上,來自金融科技行業諸多專家、領袖針對金融科技帶來的挑戰、風險和應對方式進行了討論。
監管、數據安全、業務連續性成為關鍵詞
在此次峰會上,監管、數據安全、業務連續性等諸多詞彙多次被提及,成為了關鍵詞。
近幾年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逐步成為金融創新的重要驅動力和關鍵支撐力,給金融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技術的發展得到了業界的高度重視,移動支付、消費貸、P2P等眾多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相繼出現。
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金融創新超速監管的情況。建信金融科技總裁雷鳴認為金融創新速度過快領先於監管存在重大風險。在目前的市場應用中出現了消費者保護不力和投資者金融常識缺乏的情況,很多消費者淪為「韭菜」,導致了網際網路金融風險高漲,亟待制度創新和監管及時跟進。
數據安全在本次峰會上被多個專家多次強調。國家金融IC卡安全檢測中心總經理渠韶光表示,在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數據安全的重要性已經成為了行業共識。近日,央行下發了237號文,要求加強金融客戶端軟體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提出了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的「四大紅線」,並要求開展客戶端軟體備案工作。
在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業務連續性帶來了重大挑戰。工銀科技董事長呂仲濤認為,目前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得很多商品服務成為了即時支付服務,以支付業務舉例,如果第三方支付機構出現問題導致業務停頓,或者銀行帳戶出現問題導致業務停頓都將會帶來巨大的問題,甚至會影響社會正常運行。
日前,支付寶出現部分用戶無法正常登錄情況,用戶無法進行正常付款;一個月前,微信支付也曾出現全渠道故障,無法付款;本周京東支付也出現了問題,眾多商戶後台無法正常收款,以上事件無一不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引起了用戶擔心。
技術、標準與監管
科技應用到金融後的創新過度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其中的風險給行業帶來很多思考。深圳地方金融局局長何杰表示:「創新過度會帶來三大難題:複雜性、透明性、風險。」在此背景下,金融儘管部門正在努力探索發展金融監管科技。
所謂監管科技,實質上是金融科技的分支,是將金融科技技術應用在監管層面,已經對金融科技帶來的巨大變革,比如龐大的數據量、快速的業務處理速度等等,以實現有效監管。
探索監管科技是目前行業熱點,本次峰會的主題是風險與監管科技,眾所周知監管是管理風險最好的手段。據了解,深圳市公安局已經上線了金融風險防控預警系統,深圳金融辦聯合騰訊發布了金融安全大數據監管平台,深圳市已經開始了監管科技的落地探索。
監管科技一體兩面,對於監管層而言監管科技可以加強有效監管,對於金融機構來說,監管科技可以幫助合規,在目前監管持續趨嚴的勢態下,合規壓力、合規成本進一步增大,監管科技的使用讓金融機構有效進行合規,規避合規風險。
除了科技在監管上的應用,加強制度建設同樣重要。央行科技司司長李偉曾表示:「金融科技的本質是金融,要做金融服務必須要持牌。」,他認為堅持持牌經營、堅持依法合規是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必須要堅持的原則。
重點是以金融標準化推動金融科技守正創新、防範化解風險。李偉強調要加快出台多項行業標準,特別是涉及金融科技領域的技術應用標準,希望能儘快實現金融科技的創新有標可依。通過標準、測評和認證三個環節的工作來規範金融科技創新應用,提升金融科技的監管效能,推動金融服務提質增效。
本文為作者授權發布,不代表移動支付網立場,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未按照規範轉載者,移動支付網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點贊收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qbBE28BMH2_cNUgGHc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