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猗嗟》:「舞則選兮,射則貫兮」中,「選」是何義?

2019-12-06   談藝錄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辵」部的一個漢字:選。選字在1986年《簡化字總表》簡化為「選」,選字是現代漢語常用字。其詳情如下:

選(選)。讀音有四個:

(一)xuǎ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選,遣也。從辵,巽。巽遣之,巽亦聲。一曰選擇也。」看許慎的解釋,這是個形聲兼會意字,既是會意字,就要說說它是如何會意的。

(選字的字形演變)

選字由「巽」和「辵」兩部分組成,巽是八卦之一,代表風(後面「丌」部本字會詳細講解),辵的本義是步履躊躇(見226課)。那麼,結合起來有兩個意思:1、風吹走了東西,就是《說文》說的「遣也」;2、用風吹了以便挑選,比如揚場挑麥和穀子或在手中挑東西要吹口氣。這就是《說文》所說的「選擇也。」

本義之一:遣也。就是遣送;放逐。桂馥《說文義證》:「言有賢能而入網貰(shì)遣之。」比如《左傳·昭公元年》:「秦後子有寵於桓,如二君於景。其母曰:『弗去,懼選。』癸卯,鍼適晉。」秦國的後子受到秦桓公的寵信,在秦景公即位的時候和景公如同兩君並列一樣。他的母親說:「如果不離開,恐怕會要被放逐的。」五月二十日,後子到晉國去。

本義之二:選擇;挑選。比如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匣里雌雄劍,吹毛任選將。」這個意義現代漢語最為常用,比如朱自清《那裡走·呈萍郢火栗四君》:「現在我說選路,卻是選定了就要舉步的。」

(朱自清像)

本義之外,選字還有許多其他用法,比如:

(1)派遣;使令。揚雄《甘泉賦》:「選巫咸兮叫帝閽,開天庭兮延群神。」李善注稱引服虔曰:「令巫祝叫呼天門也。」

(2)選本;選輯成冊的作品。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故與夫篇什,雜而集之,遠自周室,迄於聖代,都為三十卷,名曰《文選》雲耳。」清代的王士禎等在《師友詩傳錄》里說:「文之有選,自蕭維摩始也。」現在我們經常看到某某文選,即是從他這裡開始的。

(《歷代印學論文選》)

(3)入。《廣雅·釋詁三》:「選,入也。」比如《古列女傳·母儀·有虞二妃》:「(舜)既納於百揆,賓於四門,選於林木,入於大麓。」

(4)周遍。《方言》卷十三:「選,遍也。」《廣雅·釋詁二》:「選,遍也。」王念孫《廣雅疏證》:「選之言宣也。《爾雅》:『宣,遍也。』」

(5)牽引;攀連。《史記·平準書》:「乃征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命曰『誅送徒』。」司馬貞《史記索隱》:「應劭云:『送,當作選。選,引也』……先至之人令之相引,似若得其株木,則枝葉自窮。」這實際上就是所謂的株連。

(6)德行。比如《漢書·王莽傳上》:「君以選故,而辭以疾,君任重,不可闕,以時亟起。」顏師古註:「選,善也。國家欲褒(bāo,同「褒」)其善,加號疇邑,乃以疾辭。」你看,王莽是歷史上第一個用禪讓理論登上帝位的皇帝,堯舜禪讓,也許是儒家編造的理想神話,戰國的燕王噲禪讓也只是一個諸侯的行為。王莽登上皇帝寶座,好像是一臉的無奈,一臉的虔誠!實際上,他實在是個心機深沉的人。

(王莽像)

(7)選舉。比如總統選舉。

(8)須臾;片刻。《玉篇·辵部》:「選,迅也。」《古今韻會舉要·銑韻》:「選,少選,須臾也。」比如《呂氏春秋·任數》:「顏回索米,得而爨之……選間,食熟。謁孔子而進食。」高誘注稱:「選間,須臾。」顏回去向別人索求米穀,討到米後就燒火煮飯,……一會兒,飯煮熟了,顏回進去見孔子並奉上飯食。顏回索米的故事很有名,這是出處。

(孔子與顏回)

(9)通「巽(xùn)」。柔弱,懼怯。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幹部》:「選,假借為巽。」《漢書·西南夷傳》:「恐議者選耎(ruǎn,通「軟」),復守和解,太守察動靜,有變乃以聞。」顏師古註:「選,怯不前之意也。」選耎是復合詞,意為柔弱、軟弱。

(10)通「饌(zhuàn)」。陳設,置備。《墨子·明鬼下》:「犧牲之不全肥,春秋冬夏,選失時,豈女為之與?意鮑為之與?」用作犧牲的牛羊不純色不肥壯?春秋冬夏的祭獻陳設不按時令?這是你乾的呢?還是鮑乾的呢?

(11)選還是古地名。在現在的湖北省枝江縣境 。《左傳》有載。

此外,選還是姓氏,《萬姓統譜》有載。

(二)xuàn。讀音出自《禮部韻略》。用法也有幾個:

(1)(量才)授官。《考正字彙·辵部》:「選,銓選也。《明史·職官志一》:「凡選,每歲有大選,有急選,有遠方選,有歲貢就教選,間有揀選,有舉人乞恩選。」在明代,量才選官,名頭很多。

(明代選官)

(2)被選中的人或物。《禮記·禮運》:「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孔穎達疏稱:「用此禮義教化,其為三王中之英選也。」夏禹、商湯、文王、武王、成王、周公就是這個時代產生的(是上天選中的)。

(3)整齊。比如《詩經·齊風·猗嗟》:「舞則選兮,射則貫兮。」毛傳:「選,齊。」跳舞的節奏感(整齊)真強啊,射的箭每一箭都射穿靶心啊。

(猗嗟)

(三)suàn。讀音出自《集韻》。用法有二:

(1)通「算」。數,計算。《玉篇·辵部》:「選,數也。」朱俊聲《說文通訓定聲·幹部》:「選,假借為算。」比如《書·盤庚上》:「世選爾勞,予不掩爾善。」孔傳:「選,數也。」孔穎達疏稱:「選即算也,故訓為數。」世世代代都會說到(盤算)你們的功勞,我不會掩蓋你們的好處。

(2)用作數詞。萬。《字彙補·辵部》:「選,萬也。」《山海經·海外東經》:「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郭璞註:「選,萬也。」《風俗通》里說:「十十謂之百,十百謂之千,十千謂之萬,十萬謂之億,十億謂之兆,十兆謂之經,十經謂之垓,十垓謂之秭,十秭謂之選。」中國的古人算學以為「數終於萬」,其他的稱呼只不過是風俗的稱呼罷了。

(四)shuā。這個讀音出自《集韻》。古錢幣單位。《集韻》:「選,金銖兩名也。」《古今韻會舉要·霰韻》:「選,白選,貨貝名。」《史記·平準書》:「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兩,圜之,其文龍,名曰白選,直三千。」古人把白金分作三品,第一品重八兩,圓形,花紋為龍,名為「白選」,值三千錢。查不到白選的資料圖,依照上面的描述,大致的樣子類似周元通寶的樣子,如圖:

選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選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54,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