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我很欣賞易烊千璽,他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終於上映,當然第一時間去看。
看的是上午十點的早場,看完之後出了一個巨大的彩蛋:易烊千璽和我們同場觀看!
就坐在最後一排,馬上也上台和導演曾國祥和監製許月珍進行映後交流,全場一陣轟動,誰都沒想過「四字弟弟」會來!
(手機拍攝)
再一次近距離地遇見易烊千璽,依然要讚美他的顏值,真的越來越有型,整個也越來越有韻味。
但這次,我們更為驚嘆的是他的演技,在《少年的你》裡頭,他的表現真的堪稱驚艷!
(手機拍攝)
整體而言,《少年的你》不負期待,確實好看。
昨天看完之後邊吃飯邊用手機寫了幾點觀感,分享給大家:
請允許我先對易烊千璽一頓爆贊!確實是演得很出彩,台詞、表情、動作,都表現得很好。
尤其是眼神戲和哭戲,將「小北」這個人物的內在心理活動演繹得十分傳神,足以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會愛上這個角色!幾場哭戲那個顫抖的嘴唇,細節拿捏得相當好,頭一次擔當男主就能有這種表現,驚艷!
周冬雨真的是演技紮實,充分展現了她影后的實力。許多的特寫鏡頭,多場哭戲,多場內心表現的戲碼,都被她演得深入人心,十分動人。「陳念」這個角色讓人愛憐讓人心疼,與角色設計有關,但周冬雨的表演是重要基礎。
甚至可以說,正是在周冬雨的演技支撐下,影片有了很強的感染力。
影片所關注的題材既有關懷又有力度,其實我們國家的政策也一直在致力於保護青少年的成長,學校也在這方面付諸努力。
作為電影人,也應該貢獻一份力量,正如《少年的你》一樣。如果更多現實題材電影的出現能喚起更多人關注社會,將會帶來更多良性的成長!
曾國祥導演的功底再一次得到了充分體現,每一組鏡頭的設計,演員的調度,特寫與閃回的應用,都讓這個故事有了很好的表現。
導演的敘事能力、對演員的調教能力、對情感的表現能力,都能在《少年的你》當中體察到。
尹昉、黃覺、吳越等演員的發揮也為影片增色不少,令整個電影有了質感。尤其尹昉飾演的鄭警官這個角色,功能性很強,為影片的正能量主題提供了重要輸出。
儘管影片題材是關注校園欺凌現象,但我們能深受觸動的,會源於片中的少年情感。小北對陳念的保護,陳念對小北的回應,都讓影片有了觸人心弦的淚點。後半部分的幾場戲足以催人淚下,關於少年之間的情感,純粹而動人。
那句「你是第一個問我疼不疼的人」;那句「我們一定可以肩並肩,光明正大地走在大街上」;那句「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都能觸動心弦,要恭喜我的好朋友許伊萌和李媛,又編劇了一部好電影!
難得的是,影片的導向很有積極意義,觀眾既能從中收穫感動,也會產生思考。我們該如何保護少年們?「未成年保護法」顯然是一種保障,而全民對於少年們的保護意識的提升,同樣重要。
《少年的你》講述的是少年故事,但也在為「守護少年」、「保護少年」發聲。這是影片的重要價值所在。
簡單說完電影之後,我想著重談一下影片的兩位主演。
先說說周冬雨。
早前在寫張藝謀導演的一篇文章里就有提過,電影《山楂樹之戀》的選角過程中,許多人一開始並不看好周冬雨。但是在電影上映之後,很多人便開始嘆服周冬雨的天賦,稱讚她的表演。
之後,她又在《心花路放》、《少年班》、《七月與安生》、《喜歡你》等電影中貢獻了出色的表演。尤其《七月與安生》里,她的爆發力和對角色的細膩表現,讓整個表演具備了極強的感染力。當初的影后桂冠,實至名歸。
周冬雨這樣的演員很難不讓人欣賞,她既可以駕馭輕快外放的角色性格,又可以演繹深沉複雜的人物內心,大開大合間,收放自如,演技紮實。
在昨日上映的《少年的你》當中,周冬雨演繹的「陳念」一角深入人心,好多場戲足以讓人產生共情。
見證悲劇時的驚恐悲傷,面對欺負時的緊張畏懼,家庭環境帶來的內心挫敗,遇見小北後的情感變化,都在周冬雨的細膩表現中呈現出動人的質感。觀眾在看的時候會很有代入感,看著「陳念」所經歷的種種,難免會生出一股同情與憐惜。
特別是周冬雨的哭戲,情緒太感染人了,將角色的性格特點與命運經歷體現得淋漓盡致,令人為之動容。
印象最深的有三場戲:
與尹昉飾演的警官在汽車內聊到「成為大人」的話題時,原本靜默少言的「陳念」突然滑下淚來,觸人心弦;
和媽媽通電話那場戲裡,強忍著哭腔,不讓媽媽擔心,眼淚和鼻涕卻止不住的往下流,內心的堅強與經受欺負後的脆弱,都得到了體現;
還有那場與小北隔著玻璃由笑變哭的戲份,更是充分展現了周冬雨的演技,台詞和表情拿捏得很有感染力,結合當時的劇情,真的太催淚了。
值得一提的是,周冬雨的臉真是好適合大銀幕啊,在大量的近景、特寫鏡頭下,她的臉即便是以素顏與寸頭的形象示人,也還是很有魅力。
再來說說易烊千璽。
易烊千璽在《少年的你》裡頭的表現,確實值得誇讚,但最好也不要誇得太猛烈。
就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樣,我很欣賞易烊千璽。此前發過很多關於他的內容,給予肯定,也報以期待。但是影片上映不到兩天,我發現給易烊千璽的誇讚非常洶湧,無論是來自粉絲還是來自普通觀眾亦或是來自影視業內人士,好評如潮。
其實,用「易烊千璽不是一個偶像,而是一名演員」,或者「易烊千璽演得出乎意料的好,是個驚喜!」,甚至「易烊千璽演技炸裂!」這樣的形容來予以誇讚,我覺得是沒啥問題的。
但看到有人說「易烊千璽沒必要去讀中戲了,沒人能教的了他」這樣的言論,我會很警惕,會覺得誇得有些太猛烈了。我不知道其他人會是抱著怎樣的態度看待這個,至少於我個人而言,我不認為這樣的誇讚對易烊千璽是好事。
相反,如果千璽本人或他的團隊真的因為如此這般的誇讚而覺得「很可以了」,甚至真的覺得「沒必要去學習了」,那我會覺得那是一種很危險的想法。
這是易烊千璽首次擔當男主的電影長片,從表演層面看,的確完成得出乎意料的好。但這種好,不能忽略了「小北」這個角色本身的光環——這樣一個身世坎坷、願意默默保護女孩的少年角色,本身就很討喜,換成其他演員去演繹,這個角色都會很招觀眾喜愛,但卻不意味著誰都能演好。
易烊千璽在演繹「劉北山」這個角色的時候,確實完成得很好。不但經得住大量近景和特寫的考驗,還能用眼神、嘴部抽動以及面部表情的細微變化來詮釋角色的心理活動,這些表現真的令人驚喜。
可是,這並不意味著他沒有不足,如果嚴苛一些的話,會注意到千璽的台詞有時候還是說得太重、節奏把握也存在問題,情緒營造方面也還是有些「硬」,不夠自然貼切。
只是對於一個首次擔當電影長片男主的年輕演員而言,易烊千璽的表現真確實很出色,值得被誇贊、被肯定。只是,我會覺得夸也要適度,不能太猛烈,更不能太誇張。我相信易烊千璽或他的團隊都不會真的因為這些誇讚而放棄學習,更不會驕傲自滿。
實際上,昨天《少年的你》上映之後,身邊朋友無不在討論,其中說得最多的,便是易烊千璽。大家有一個意見很一致,就是都認為易烊千璽目前的整個職業道路走得是真好。
無論唱歌還是演戲,亦或是參加綜藝節目,選的眼光都很不錯,自身的業務能力夠強,足夠撐得起他的知名度。形象層面他越來越有型,錄的綜藝節目也都給人以好感,如今在《長安十二時辰》與《少年的你》之後,又有了很過硬的作品。
但是,「四字弟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想在銀幕上留下更多好的作品,不斷地學習是很有必要的,不斷地打磨自己是很有必要的,不斷地去豐富自己也是很有必要的。
我還是會對他抱有欣賞,會對他報以期待,但也會時刻保持某種嚴苛——只為想他變得更好。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