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江、傅愛國兩位將軍先後發聲

2024-05-07     政知新媒體

原標題:汪海江、傅愛國兩位將軍先後發聲

汪海江、傅愛國兩位將軍先後發聲

撰文丨餘暉

政知君注意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政治委員傅愛國在最新一期的《黨建》雜誌發表了署名文章《著眼加快新質戰鬥力供給大力推動國防科技高質量發展》。

國防科技大學是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和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

此前(4月22日),《學習時報》頭版刊登了西部戰區上將司令員汪海江的署名文章《扛起全面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的使命擔當》。

幾個細節值得關注。

第一,兩位將軍都提到了新質戰鬥力。

3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要以加快新質戰鬥力供給為牽引,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大膽創新探索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和運用模式,充分解放和發展新質戰鬥力

什麼是新質戰鬥力?

汪海江提到,新質戰鬥力源於新興科技的發展應用,本質特點在「新」。

汪海江 資料圖

傅愛國認為,新質戰鬥力源於先進科技的發展應用,是依託新興科技手段和作戰理念所形成的一種先進戰鬥力質態,代表了未來軍事發展趨勢。

傅愛國 資料圖

今年4月16日,《解放軍報》刊發文章《新質戰鬥力「新」在何處》。

文中分析說,當前,隨著人類社會在傳統領域的開發與利用走向深入,世界各國圍繞陸、海、空、天、網絡、電磁等空間領域的爭奪與控制日趨激烈,呈現出一種全方位競爭的態勢。

  • 大國在保持對傳統領域爭奪和控制能力的同時,開始探索並拓展新的空間領域,如深海、深空、極地等物理空間,依託人工智慧和電磁信息技術開發生成信息空間、虛擬空間、數字空間等。按照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軌跡,戰略博弈和軍事對抗必然會在這些新拓展的空間領域展開。
  • 隨著人工智慧、量子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等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的突破發展,在拓展軍事鬥爭空間領域的同時,也將引發武器裝備領域的革命性變革,武器裝備超遠程、精確化、智能化、隱身化、無人化、高超聲速已逐步成為現實。

傅愛國認為,應前瞻新興領域技術特徵和發展趨勢。

「從世界近幾場局部戰爭和軍事行動看,那些具有前瞻性、引領性、顛覆性的技術,一旦轉化為武器裝備,就能形成具有新原理、新機理的新質戰鬥力,必須把准新興領域戰略能力發展趨勢,下好新質戰鬥力供給『先手棋』。」

第二,加快新質戰鬥力供給,科技創新至關重要。

傅愛國提到,加快新質戰鬥力供給,必須扭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

他提到,要掌握科技命脈、加快新興技術轉化應用。

傅愛國分析指出,「要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點,以人工智慧、雲計算、量子技術等『技術群』為增長點,以信息技術升級疊代為著力點,形成多點突破、群體迸發的生動局面。」

他還提到,把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的薄弱環節作為自主創新的主攻方向,推動科技創新供給側與備戰打仗需求側精準對接,避免新興領域「新」成果落地時淪為「舊」產能。

第三,人才建設。

汪海江、傅愛國在文章中都特別提到了人才建設。

汪海江提到,新興領域戰略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全面提升新興領域戰略能力,急需一大批高素質、專業化的新型軍事人才。

傅愛國表示,要把戰略人才力量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

發揮院校人才培養功能,建立面向未來的拔尖創新人才早發現、早培養、早跟蹤機制,推進學科專業結構動態調整優化,探索培養學科交叉融合的復合型人才。

他還提到,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

  • 組建協同化、建制化、體系化的技術攻堅團隊,跨軍地、跨系統調集領軍人才擔綱「國字號」重大科研項目和軍隊重大科研專項任務,以戰略性、高質量科技成果催發新質戰鬥力的深刻變革,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資料| 學習時報 黨建雜誌 人民網 央視等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政知新媒體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fdaa17b401c1d3311c03d89a1354b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