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北海公園裡不時會傳來《讓我們盪起雙槳》的歌聲,每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還是用《難忘今宵》作結,《我的祖國》六十多年傳唱不衰……寫出它們的正是詞壇泰斗喬羽。令人痛心的是,喬老6月19日在京辭世。新京報曾在2017年採訪過喬羽,那些生動的對話至今令人難忘。
喬羽接受新京報專訪,2017年8月26日攝於廣州大廈。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酒仙喬老爺」
餐桌上擺一杯鮮奶、一碗蔬菜濃湯、兩個煮雞蛋,再放一首《我的祖國》。「喬老爺」的一天是從「一條大河波浪寬……」的歌聲里開始的。
過了75歲,「喬老爺」不怎麼公開露面了。2002年,他從北京城內搬到了京郊順義區的一處小院兒,過上了半隱居的生活。每月只選一兩天,回城裡,會友。
「喬老爺」的名號源於上世紀的電影《喬老爺上轎》。喬羽從此被叫上了「喬老爺」。後來,排練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時,周恩來親自抓,喬羽是總負責人。周總理和他熟了,也喊他「喬老爺」,從此,一錘定音。
「喬老爺」生平三大愛好——抽煙、喝酒、和朋友聊天。無奈年歲作祟,八十來歲時,煙給戒了,朋友年紀大了,也沒法聚會聊天。三大愛好,只剩喝酒。
「唯量不大偏飲酒,識字無多要作詩。」「喬老爺」這些年鄉音未改。這是他給自己寫的打油詩。
吃飯時,興致來了,他跟女兒喬國子說:「姑娘,拿酒來,喝兩杯。」朋友來了一高興,四兩都是他的。
喬國子常說,父親的酒量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她記得,他們在垂楊柳住了三十年,街上賣報的報童揮著報紙,逢人就吆喝「酒仙喬老爺」「酒聖喬老爺」,她還納悶說誰呢。一問,說的是她爸!「喬老爺從小到今天,都喝出一條大河來啦。」
有一回,「喬老爺」腦血栓住院。天天輸銀杏液。一天,他跟護士說,換個液輸吧。護士回,這是疏通血管的,您懂醫呀,您說輸什麼液呀?「喬老爺」說,輸五糧液吧。惹得病房一陣鬨笑。
「喬老爺」老了,腦子卻清楚得很。腦血栓入院那次,十幾位醫生來會診,連著出了幾道算術題,「喬老爺」全答上來了。接著,他沉默了一會兒,「那我問你個問題吧,第二次世界大戰怎麼打起來的?」醫生卻沒答上來。
前幾天,有人來拍「喬老爺」的生活視頻。有個喝酒片段。旁人舉起酒杯,「乾杯!」「喬老爺」興起,端起酒杯,挨到嘴,才發現是空的。「假的!」他說。旁人趕緊解釋,後面還有拍攝計劃,不能喝真的,只能用空杯。NG之後,再來一遍,「『喬老爺』乾杯!」「假的!」喬國子哭笑不得,「乾杯就行,別說『假的』」。折騰幾回,最後也沒拍成。
「真的就是真的,沒有就是沒有。他一輩子就是這樣,說不了假話。」喬國子說。
喬羽在採訪中常跟記者開玩笑。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最快活的時光
在成為「喬老爺」之前,喬羽原名喬慶寶。1927年在山東濟寧城出生後,父母就給他起了這個名字。
「喬羽」是1946年參加革命前自己改的。「中國古代的關羽、項羽人都不錯,還有寫《茶經》的陸羽,現在又有個喬羽。」
改名後,喬羽告別家鄉,跟著中國共產黨地下工作者進入了晉冀魯豫解放區。在那裡,他成了剛剛成立的北方大學的一名學生。
當時北方大學的校長范文瀾,秘書長羅青,教師都是南征北戰的老革命和頗負盛名的教育家。按照毛澤東指示,北方大學是為進一步解放全中國做人才準備的。
那會兒,他們上的是沒圍牆、無教室的大學,但講課的個個都了不起。「全是大文人,可不是小知識分子。」現在回想起來,喬羽還是忍不住要豎大拇指,「范文瀾,多厲害!」
柿子樹上掛一塊黑板,學生坐在石頭堆、土堆上,就算上課。范文瀾一口濃重紹興腔,還得給學生們配個翻譯,大家聽不懂的,寫在黑板上。黑格爾、康德,教員們什麼都講,學生們如痴如醉。
在北方大學那三年,是大學時光,也是革命生涯。西柏坡會議後,喬羽深入冀南地區調研,寫了12萬字的土改調查報告;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後,他又和同學們在後方醫院搞思想政治工作,自己寫文章,還辦了一份油印小報。
他喜歡哲學、美術,後來卻對藝術生出許多愛。在讀期間,他寫過5首歌詞,在創作比賽中,他的彈詞《王桃梅轉變》也得過獎。
演出是藝術學院學生生活的一部分。那會兒,喬羽在台前幕後跑龍套,打雜。「今天民兵甲,明天匪兵乙,一會兒紅軍,一會兒白軍。」演出服裝都是找鄉親們借的,大娘家的大褂兒,大伯家的茶壺……
「哎呀,那時真是好玩兒。」喬羽常和人說起北方大學的生活,「那是我人生中最無憂無慮最快活幸福的一段時光。」
「那種日子還有過嗎?」
「沒有!再也沒有啦。」
「哪是什麼泰斗」
1948年秋,喬羽畢業留校,專職從事歌詞和劇本創作。同學們四散天涯。他的母校北方大學,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幾經更名、合併,成了今天的中國人民大學。
接下來的十年,是喬羽的創作巔峰時期。
《讓我們盪起雙槳》是北海划船劃出來的。1954年,接到給電影《祖國的花朵》創作歌詞的任務,他帶著新婚妻子佟琦去了北海公園,租了條船,在北海泛舟。恰巧碰到過隊日的少先隊員,喬羽和小朋友們比賽划船。
兩槳斜插水中,小船隨波起伏。佳人在側,靈感緩緩流淌:「讓我們盪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
後來有人問他為什麼這首歌能傳唱多年不衰,他說:「那個時代是咱們中國人心情最為舒暢的時代。我用最好的心情寫下了最真實的生活。」
給電影《上甘嶺》寫主題曲時,喬羽把自己關在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小白樓里,一關就是十來天,他想到了長江,終於寫出了「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難忘今宵》則是急就章。1984年,《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簽訂,當年,港台演員頭一回被邀請到央視參加春晚。總導演黃一鶴想要一首和當年氣氛合拍的歌曲。
找到喬羽時,他正在為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排練。歌詞要得急,喬羽凌晨3點開始寫,早上5點交稿。那年春晚結束後,觀眾盛讚,《難忘今宵》「寫得好,唱得好」。沒想到,一唱,就是幾十年。
2011年6月13日,《愛我中華——喬羽先生作品演唱會》在民族文化宮舉行。喬羽和李谷一共同演唱《難忘今宵》,李谷一落淚。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攝
從20歲到90歲,喬羽寫了一輩子歌詞。人們稱他是詞壇泰斗。聽到這個,喬羽總是搖搖頭,擺擺手,「哪是什麼泰斗。」
有人問喬羽,如果你要為自己寫一段墓志銘,會是什麼。
「這裡埋葬著一個寫過幾首歌詞的人。」
文/張維
本文為新京報Fun娛樂(ID:yuleyidian)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