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5日電 題:三個維度看習近平喀山之行
10月24日午夜,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六次會晤後乘專機回到北京。
這次喀山峰會是金磚擴員後,金磚國家領導人首度線下聚首,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推動金磚國家集體再出發」,習近平在23日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六次會晤上如此強調。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金磚」將往何處去?「大金磚合作」何以凝聚更多共識?從三個維度,觀察習近平喀山之行的深刻意涵。
直面時代之變
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面臨關鍵抉擇。是任由世界動盪不安,還是推動其重回和平發展的正道?歷史的鐘擺朝向何方,取決於人們的抉擇,更考驗著金磚國家的智慧。
在23日的會晤中,習近平引用中國古語「君子處事,於義合者為利」,表明金磚國家走到一起,是基於共同追求,順應世界和平和發展大勢。
如今的金磚已不同以往,擴員後的金磚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攀升。習近平在24日的「金磚+」領導人對話會上指出,「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是世界大變局的鮮明標誌。
此次喀山之行,習近平提及諸多「大金磚合作」面臨的重要課題,如烏克蘭危機還在延宕、加沙地區人道主義形勢持續惡化、黎巴嫩戰火又起,以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全球綠色低碳轉型洪流等等。
對此,習近平提出要建設「和平金磚」、「創新金磚」、「綠色金磚」、「公正金磚」、「人文金磚」,強調做共同安全的維護者、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者、可持續發展的踐行者、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引領者、文明和合共生的倡導者,涵蓋金磚合作各個方面。
在全球風險挑戰層出不窮背景下,「大金磚合作」顯示出積極、穩定、向善一面。
堅持合作之道
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全球南方」成為國際秩序變革的關鍵力量、百年變局的希望所在。
「無論是全球治理還是發展繁榮,全球南方都不應該缺席」,習近平多次強調中國始終是「全球南方」的一員,呼籲「全球南方」攜手共進。
這一次,習近平在喀山再次提出鮮明主張——「探索標本兼治的熱點問題解決之道」「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一如既往堅持互尊互助、合作共贏的合作之道。
在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晤時,習近平提出「共同維護全球戰略穩定」;會見印度總理莫迪時,習近平強調「發展是中印兩國當前最大的『公約數』」;會見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時,習近平指出「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會見埃及總統塞西時,習近平提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百花齊放才能讓世界春色滿園。每個國家都有發展的權利,國際規則也不能誰的胳膊粗、嗓門大,誰就說了算。
如習近平所說,金磚合作機制「是推動實現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的支柱力量」。
秉持開放之姿
一直以來,金磚國家就不是封閉的俱樂部,也不是排外的「小圈子」。
2013年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時,習近平引用「獨木不成林」,強調「金磚國家發展不能獨善其身」。一年後,在巴西福塔萊薩,習近平提出「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
2017年,習近平開創性提出「金磚+」合作理念,將金磚合作夥伴對象擴大至全球範圍。
從「安全共同體」到「實現普遍繁榮」,從「不同文明包容共存」到「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習近平喀山之行提出的多項舉措,開放都是重要的內在邏輯。
在24日的對話會上,習近平特彆強調「支持更多『全球南方』國家以正式成員、夥伴國、『金磚+』等形式加入金磚事業」。
「小圈子」、「小集團」終不會長遠,開放共贏是人類的未來。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叩開「金磚之門」、參與金磚合作。
新的篇章已然開啟,面對未來,習近平的話語堅定有力:「時代的風浪越大,我們越要勇立潮頭,以堅韌不拔之志、敢為人先之勇、識變應變之謀,把金磚打造成促進『全球南方』團結合作的主要渠道、推動全球治理變革的先鋒力量。」
|出品人:陳陸軍
|總監製:張明新
|總策劃:俞嵐
|策劃:吳慶才
|統籌:馬學玲 闞楓
|執筆:袁秀月
|校對:孫靜波
|視覺:倪雯冰
|中國新聞網「習言道」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