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心記什麼都差一點,最後差很多

2024-06-28     北青網

李愚

劇集市場進入暑期檔的激烈競爭中。於中中執導,胡蓉編劇,羅雲熙、宋軼主演的古裝懸疑愛情劇《顏心記》打響第一槍。

奈何,這一槍壓根兒沒打響。《顏心記》雖然包含輕喜劇、懸疑探案和言情等多種元素,效果並不是1+1+1>3;劇集每一種元素都是差一點,最終成品就是差很多。

三板斧的輕喜劇設定

《顏心記》採取韓劇《內在美》的變身設定,在此基礎上進行劇本的原創。

劇集講述的是,罹患臉盲症的傲嬌郡王兼總捕頭江心白(羅雲熙飾)秘密來到河蠻暗查「癸草案」時,意外結識被變身症所困擾的江湖游醫顏南星(宋軼飾)。二人不打不相識,攜手掃除癸草之禍。

男主角的臉盲與女主角的變身,構成劇集輕喜劇的主要來源。顏南星罹患奇怪的變身症,每到月圓之夜,她就會變身為各種不同的模樣,可能是彪形大漢,也可能是容貌完全不同的妙齡少女。臉盲的江心白在顏南星變身後就無法辨認。

這就有了劇中搞笑的一幕:當顏南星變身為絡腮鬍滿滿、身體健壯的糙大漢時,江心白仍以為TA是個姑娘。

「變身+臉盲」的人物設定,在《顏心記》開篇部分確能製造出喜劇反差。然而,任何一種笑點或情節設置,如果反覆使用且沒有創新——比如變身為異性時的衝擊,觀眾很快就會產生審美疲勞;當觀眾能夠預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時,劇情的驚喜和不確定性就大大降低了。

一部劇集要達到輕喜劇效果,需要在保持核心設定趣味性的同時,不斷引入新元素、深化角色關係、豐富劇情層次,才能保持觀眾的興趣和劇集的新鮮感。偏偏《顏心記》持續的「臉盲認錯」和「變身誤會」並無新的轉折或創新。當編劇只會一再揮舞「三板斧」,觀眾漸漸就笑不出來了。

缺乏推理的懸疑探案

《顏心記》的核心懸疑圍繞一種叫「癸草」的植物展開。大蘄初年,癸草興起。此草入藥則治百病,但藥中帶毒故嚴加管控,然仍有不法之徒私售牟利。總捕衙司的大總捕江心白來到河蠻,調查癸草走私案。

當一部劇集以懸疑探案作為主線,它就必須達到一些基本的要求。

首先,推理過程應當基於嚴密的邏輯推理,每一步推論都要有充分的證據支持,避免出現邏輯漏洞,這樣觀眾才能心悅誠服地跟隨偵探的思路逐步接近真相。

其次,案件中應巧妙鋪設多種線索——不僅有直接的明線,還有需要深入分析和解讀的暗線。偵探通過調查、詢問、觀察等手段收集線索,解決一些表層謎團,逐漸揭開更深層的秘密。此過程很可能遭遇誤導和假象,這些曲折能夠增加故事的複雜性和觀賞性。

再則,劇中應有與偵探智力相當或接近的對手,他們通過布局、誤導來對抗偵探。智力的較量讓推理過程更加緊張刺激,也展現偵探的智慧和毅力……

然而,懸疑探案劇的這幾個基本要求,《顏心記》幾乎是每一點都沒有做到。

比如,男女主角是誤打誤撞發現癸草地——靠的是偶然,而非推理;然後,顏南星直接一把大火燒掉癸草地——完全是不講基本的常識和邏輯,癸草有毒的話,直接燒毀不是會導致空氣污染並使人中毒嗎?顏南星燒掉癸草,然後她與江心白走人了,被迫種植癸草的村民真的不會遭到打擊報復嗎?

再之後,南霽風中毒,需要用人血入藥,江心白二話不說用自己的血救他……江心白對南霽風誤會的消除與合作的達成,完全應該通過智力博弈來實現,《顏心記》靠的卻是滑稽離譜的「用人血入藥」。

有懸疑,無推理,缺博弈,探案全靠編劇想一出是一出,只會讓懸疑劇觀眾流失。

工業糖精堆砌的言情

輕喜劇部分已是強弩之末,懸疑探案則漏洞百出,《顏心記》最後只剩下言情戲份了。古偶一向有著不錯的觀眾底盤,但縱然是古偶愛好者,大機率也對《顏心記》的言情無感。

一方面,羅雲熙與宋軼之間壓根兒沒有CP感;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問題——編劇無力通過日常生活的小細節、共同經歷的挑戰,以及深層次的思想交流來逐步建構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使情感的發展顯得自然且有邏輯。

《顏心記》充斥著用力過猛的工業糖精。浪漫是程序化的,什麼少年時期相互拯救啦、共賞煙花啦、英雄救美啦、假結婚啦……都是已經被過度使用的公式化浪漫橋段,缺乏新意和創意。

角色之間的情感發展缺乏足夠的鋪墊和合理的動機。當顏南星發現江心白為了調查案件,不得已欺騙她時,她立即情緒崩潰,質問江心白不相信她云云。顏南星不是心心念念她的小哥哥嗎,怎麼就突然對江心白有如此重的情感寄託?江心白為的是調查案件,顏南星怎麼就突然上升到「我的命是我自己的,誰都沒有權利拿走」?感情轉變突兀,為了製造矛盾而矛盾,缺乏說服力。當然了,前面誤會有多重,後面的刻意撒糖就有多膩。只是,撒糖若無情感發展的自然流暢和角色性格的深度挖掘,是無法真正打動觀眾的。

《顏心記》融合了輕喜劇、懸疑探案、言情三大元素,乍看之下似乎擁有吸引廣泛觀眾群體的多重賣點。但是,三個元素生硬地拼湊在一起,缺乏有機的融合和平衡,風格不統一,觀看體驗割裂;同時,不論輕喜劇、推理還是言情,劇集每一個方面的處理似乎都僅停留在「差一點」的層面,最終只會造成劇集處處都是短板,成為乏善可陳的平庸之作。

要想打造一部成功的多元素古裝偶像劇,需要深入挖掘每個元素的獨特魅力,確保每個部分都有高質量的內容支撐,並且巧妙地將它們融合在一起,形成互補而非互斥的效果。後續同類型劇集創作應該恪守類似原則,以免重複《顏心記》撲街的命運。

(來源:北京青年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e11cea75f727c4bdd4a92040e6be7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