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社部門報來喜訊,退休人員工資平均普漲5%,這已經是自2015年以來,退休人員工資的16連漲。對此,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但也有年輕的職工認為,現在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已經夠高,甚至超過了他們辛苦工作每個月的工資。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在降薪裁員,為啥退休職工的養老金還要連續大漲呢?
平心而論,多數退休人員每年漲點工資,真的不值得羨慕的:一方面,企業退休人員的收入遠比事業單位的要低,如果企業單位退休人員月工資3000元,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工資5000元,大家都加5%,企業退休人員增加了150元,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收入增加了250元。企業退休人員與機關事業單位的收入差距並沒有拉近,反而更拉開了。
另一方面,企退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平均養老相差過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全國企退人員平均工資在3000多元,而機關事業單位在5000多元,好一些的收入高達7000元至8000元。而且每年事業單位收入上漲快,企業退休人員收入增長相對緩慢。國家目前希望通過提低、擴中、控高的手段,來縮小企業退休人員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的差距。
實際上,國家每年上調退休人員養老金是有原因的:首先,我國建立了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2011年7月1日,實施的《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只是在2015年之前我國每年養老金的增長達到10%以上,這幾年就逐步下降到5%左右。從相關法規規定,只要條件許可,退休金是一定要每年上漲的。
再者,我們國家職工平均工資都在不斷上漲,同時國內物價都在4-5%區域徘徊。在這種情況下,給退休人員提高養老金,就是讓他們能夠從容應對通貨膨脹,晚年的生活質量不下降。我們覺得,老年人畢竟已經都到了風蝕殘年,平時看病就醫的支出也很大,國家適度給他們增加退休金,也是為了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質量,年輕職工沒有攀比的必要。
最後,儘管新冠疫情使中國一季度經濟下行,但是現在增加的退休工資主要是參照的是去年的國內經濟水平和在崗工資水平。再加上,現在我國的養老金體系基本上是收支平衡,收入略大於支出,主要還是國家財政撥付,以及國有資產劃撥。所以,今年退休人員養老金上漲也具備了充足的經濟條件。
而對於那些年輕人來說,總覺得這些年自己也在辛苦工作,但收入增長還是一直停滯不前,看到退休人員漲工資就提出反對意見,這是有些欠妥的:第一,職工的收入多少是由人才資源市場決定的,你有多大的能力賺多大的錢。有些崗位可替代性強,工資就提不上去,導致了這些年收入變化不大。
第二,你所處的企業和行業決定你的收入情況。如果工資漲不上去是企業的原因,那就可以換個企業做做,如果你的收入漲不上去是因為行業的原因,你可以換個高收入行業。樹挪死,人挪活,總歸有給你漲工資的地方,而老年人漲點工資就不要去羨慕了,更何況他們年輕時也曾為國家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應該說,職工工資水平是由人力資源市場和企業來決定,從業人員如果覺得行業不好就轉行;企業不好可以跳槽,反正收入高低是與能力、成績成正比。而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增加是由國家根據經濟情況、通脹情況、養老金的盈虧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主要還是維持退休人員晚年生活質量。企業人員的工資與退休人員養老金沒有什麼可比性。如果年輕人覺得自己拿的工資收入還不如退休人員高,那可以換份更高收入崗位的工作,這樣就會更具有挑戰性,豈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