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說:想要殺死一個人,不必用刀子,只需日日挑他的錯處。人是需要認同感的

2024-11-03     喜歡您沒有理由

莫言說:「想要殺死一個人,不必用刀子,只需日日挑他的錯處。人永遠是需要認同感的,如果沒有了被認同感,就沒有了向上的動力,人最關心的是那些能給他帶來心理滿足感的人。」

在漫長的人生征程之中,我們始終持之以恆地追逐著兩座心靈的燈塔——價值認可與歸屬溫情。價值認可猶如熠熠生輝的璀璨星辰,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而它正來源於外界給予的讚許與認同;歸屬溫情恰似那寧靜祥和的港灣,能給予我們貼心的慰藉,讓我們盡情沉浸在被悉心呵護的安然氛圍里。

然而,當生活中諸如打擊、苛責以及無端批判等負面情況,如同洶湧澎湃的潮水一般接連不斷地向我們湧來之時,這便仿佛是在我們那原本美好的心靈花園裡種下了一叢叢荊棘,會致使我們逐漸沉淪,墜入到絕望的黑暗深淵底部。

精神層面所遭受的創傷,其具有的破壞力遠遠超過了肉體所承受的疼痛。它宛如一個隱匿的鬼魅,悄無聲息地一點一點吞噬著我們的自我認同。曾經閃耀著的自信光彩,也會在這一過程中逐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自我質疑,乃至是對自身的全盤否定,甚至還會莫名地對自己產生一種嫌惡之感。如此強烈的精神崩塌狀況,足以讓我們的靈魂迷失方向,進而在茫茫人生之路上失去自我。

所以說,當我們面對那些妄圖把言語當作傷人兇器,試圖去壓制、貶低、操控我們,或者企圖讓我們的世界變得一片灰暗的人時,我們務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他們的這些所作所為絕非無心之失,而完全是蓄意為之的傷害行為。正如錢鍾書先生所講的那樣:「世間諸多事情,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偶然發生的,但實際上卻都是經過精心偽裝之後的必然結果。」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傷害情況同樣也是如此,它往往會將人性當中恃強凌弱、漠視他人感受的醜惡一面毫無保留地暴露出來。

在這樣的境遇之下,堅守住內心的剛強與理智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們應當篤定地相信,自己本就應該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是值得被他人敬重與悉心呵護的。同時也要清楚地明白,每一個人都是這世間獨一無二的存在,既沒辦法也沒必要去迎合所有人的期望以及評判標準。

因此,當遭遇傷害的時候,我們不必強迫自己去維持那些不良的人際關係,更不應該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祈求傷害者的諒解這件事情上。最為關鍵的要點在於,我們要學會自我拯救,避免讓自己深陷在自我否定的泥沼之中,從而使得心靈能夠在自我療愈的過程中重新獲得自由,再次去擁抱那溫暖而明亮的陽光。

當我們學會了自我拯救,心靈開始踏上重獲自由與擁抱光明的旅程,這無疑是一場意義非凡的蛻變。

我們可以試著靜下心來,回顧那些曾經遭受的傷害,不再是以受害者的姿態去自怨自艾,而是以一種旁觀者的視角去剖析。去看清那些傷人話語背後隱藏的其實是對方內心的狹隘與不安,他們企圖通過打壓他人來抬高自己,或是宣洩自身無處安放的負面情緒。如此洞察之後,我們便能更加釋然,不再為那些無端的指責而耿耿於懷。

在自我療愈的過程中,尋找新的興趣愛好不失為一條絕佳的途徑。或許是沉浸在一本本充滿智慧的書籍里,在文字的海洋中遨遊,與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學家對話,汲取知識的養分,拓寬自己的視野,讓內心變得更加豐盈;又或許是投身於一項體育運動,在奔跑、跳躍、揮灑汗水的過程中,釋放那些積壓在身體里的負面能量,感受身體的活力與韌性,同時也能磨練自己的意志力。

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主動去結交那些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會用真誠的目光看待你,用溫暖的話語鼓勵你,用實際行動支持你。在他們身邊,你能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納的喜悅,能體會到那種無需刻意偽裝、無需小心翼翼的自在。和他們一起分享生活的點滴,或是探討人生的困惑,都能讓你在相互的交流中不斷成長,讓內心的歸屬感愈發強烈。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當我們的心靈逐漸癒合,重新煥發出光彩時,我們會發現自己已然變得更加堅強。曾經那些能輕易刺痛我們的話語,如今已很難再掀起內心的波瀾;曾經讓我們陷入絕望的困境,如今看來也不過是人生路上的小小坎坷。我們以更加從容的姿態面對生活,不再懼怕可能出現的傷害,因為我們知道,無論遭遇什麼,自己都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去化解,去讓內心始終保持著那一份安寧與明亮。

並且,我們還可以將這份從傷痛中汲取的力量傳遞出去。當看到身邊有人也在遭受類似的精神折磨時,我們能夠伸出援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開導他們,告訴他們不要放棄自我拯救,不要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淵。讓這份力量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更多人的心中點燃希望的燈火,讓更多的心靈在困境中找到重獲自由與擁抱光明的方向。

因為,人生雖難免有傷痛,但正是這些傷痛的磨礪,讓我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讓我們能夠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裡,綻放出屬於自己的獨特光芒,書寫出一段段溫暖而又堅韌的人生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c879b36eebc978e0f79ca1d0f0cb0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