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英艦忽然朝我國宜賓號直衝過來,宜賓號艦長做出大膽決定

2024-09-18   文史風雲

1997年香港回歸前夜,英軍30艘軍艦兵犯南海,一艘英軍護衛艦忽然掉頭,朝我國宜賓號直衝過來,千鈞一髮之際,宜賓號艦長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1997年6月25日,英國以34艘各型軍艦組成「海浪97」艦隊,逼近我國南海。

顧名思義,這個艦隊就是來興風作浪的。

這支艦隊集結了包括「卓越」號航空母艦、「無畏」號兩棲攻擊艦、「格羅斯特」號飛彈驅逐艦、「海狸」號和「里奇蒙」號飛彈護衛艦,以及2艘核動力潛艇在內的各類艦隻,搭載官兵7500人。

實際上,這支艦隊早在當年初,就由英國海軍少將艾倫·韋斯特率領駛向亞太。

這是自海灣戰爭以來,英國海軍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軍事行動。

香港作為當時英國在亞太地區的最後一個殖民地,失去香港,就意味著失去了帝國最後的榮耀。

試問,英國如何能甘心?

但客觀講,英國的榮耀早在二戰之後,就斑駁得看不清面貌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馬島戰役,成了他們最後的勝利。

但和阿根廷這樣的國家對戰,昔日西方世界的霸主,竟然也只能艱難取勝。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英國之虛。

但英國人自己仿佛不知道,或許只是不願承認,他們拿著馬島戰役的勝利來中國說事兒。

柴契爾夫人在談判中,直接暗示武力威脅。

當時和柴契爾夫人談判的是鄧小平,鄧公直接說:「我們現在要談的是香港何時還、怎麼還的問題,主權問題就不用再談了。」

至於那場會談的結果,世界人民都知道。

出了會場,「鐵娘子」柴契爾夫人,還險些跪倒在會堂外的台階上。

儘管隨後中英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確定1997年7月1日中國將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但不甘餘暉散盡的英國,還是暗地裡使出各種招數,意圖給中國添堵,反向證明自己依舊強大。

隨著香港回歸的日子逐漸逼近,英國更加坐不住了,這就有了「海浪97」的興風作浪。

這支艦隊先後順訪巴基斯坦、阿聯、印度等國,部分艦隻於4月間抵達中國南海。

接著,該艦隊與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海空軍部隊,於馬來半島以東海區舉行了「飛魚-1/97」大規模海空聯合演習。

演習持續了19天,參演兵力1.2萬人,出動各類艦艇29艘、各型飛機164架,為「五國聯防」在中國南海舉行的,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空聯合演習。

之後英艦又北上日本、韓國和俄羅斯,開始了一系列,意在擴大影響的出訪演練活動。

6月27日,「海浪97」派出一艘大刀級護衛艦和一艘綜合補給艦,闖入南海。

我國宜賓號護衛艦馬上上前攔截,並與之追逐纏鬥了一天一夜。

6月28日,英軍護衛艦忽然掉頭,朝宜賓號直直衝了過來。

宜賓號的噸位和實力,距離這艘大刀級護衛艦還有一定差距,撞上自然是我們吃虧。

但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什麼人,我們在還沒建國之時就敢炮轟紫石英號,難道會怕他們?

西方人總是自以為是地以己度人,覺得別人會臣服在重拳之下。

但他們不知,這世界上還有一個民族,他們的民族精神就是堅韌不屈、不可征服!

「航向不變,他們要撞就讓他們來撞,看看到底誰怕誰!」

我國宜賓號護衛艦全體官兵挺直背脊,不惜慷慨赴死,誓要維護中國尊嚴。

面對宜賓號將生死置於度外的大無畏精神,英艦毫無意外的又慫了。

在兩艦相距100米的極限規避範圍前,英軍轉向,最終與宜賓號距離10餘米擦肩而過。

6月30日午夜之後,英國王儲查爾斯以及末代港督彭定康,在大雨中黯然登上「不列顛尼亞」號,消失在暗夜的雨幕中。

從海上來,從海上去,來時帶著鴉片和硝煙,去時只有落寞和無奈。

靠強盜行徑搶來的東西,永不會變成自己的。

中國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堅定不移,毫無畏懼!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如期交還給中國,長達156年的英國殖民統治徹底結束!

參考資料

當代海軍《97世界海上風波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