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煤炭、石油到電力時代 IEA報告顯示全球能源轉型加速

2024-10-25     第一財經

「在能源史上,我們已經見證了煤炭時代和石油時代,現在我們正在快速進入電力時代。」這是國際能源署(IEA)最新勾勒的全球能源轉型前景。

近日,國際能源署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24》(下稱「報告」)探討了全球能源市場趨勢變化、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新興技術、清潔能源轉型的推進以及氣候變化影響。報告認為,地區衝突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突顯了全球能源體系的脆弱性,需要更有力的政策和更多投資來加速向更清潔、更安全的技術過渡。

「在今後五年,石油和天然氣供應更加充足,甚至會出現過剩。這會把我們帶入一個與全球能源危機期間截然不同的世界。」國際能源署署長法蒂赫·比羅爾(Fatih Birol)說,這意味著價格將進入下行空間。這一喘息時機也可以為政策制定者提供空間,專注於加大對清潔能源轉型的投資,取消低效的化石燃料補貼。政府政策和消費者的選擇將對能源行業的未來和應對氣候變化產生巨大影響。

清潔技術以前所未有速度進入能源系統

報告根據三種不同的情景,對世界能源需求和能源結構進行了展望。

一是既定政策情景(STEPS),即基於各國最新政策目標進行的展望,這些政策涵蓋能源、氣候和相關產業領域;二是已宣布承諾情景(APS),即假設各國政府制定的國家能源和氣候目標都能按時全部實現來進行的展望;三是要實現到2050年凈零排放情景(NZE)目標,即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情景。

IEA發現,在各類情景假設下,如已宣布承諾情景和凈零排放情景,全球能源需求將呈現下滑趨勢。2010~2023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長以1.4%的速度發展,反映出全球人口增加和經濟復甦背景下的需求變化。從2023年至2030年,能源需求的年增長率將減緩至僅0.5%。反觀電力需求,仍在不斷攀升:從2010~2023年2.7%的增幅提升至2023~2035年的3%。

在電力需求攀升的背景下,IEA細分能源發電模式顯示, 2030年之前,低排放能源產生全球一半以上的電力,對煤、石油和天然氣這三種化石燃料的需求預計將在2030年達到峰值。報告顯示,去年能源需求總增量的67%由化石燃料滿足,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創紀錄的高水平。

「清潔能源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能源系統,但不同技術和市場之間的部署遠非一致。」報告寫道。自2010年來,太陽能的裝機容量擴大了40倍,風能擴大了6倍,生物能增加了2.5倍,而氫能增加近1.4倍,但電力需求的增幅顯著快於清潔能源發電的產能。

IEA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新增560千兆瓦(GW)清潔能源容量。每年有近2萬億美元投資流入清潔能源領域,幾乎是化石燃料新項目投資的兩倍。大多數清潔技術的成本在疫情後上升又恢復下降趨勢。這有助於清潔能源發電能力從目前的4250吉瓦增加到2030年基於STEPS模型下的近10000吉瓦。

去年以來,IEA統計發現,各國政府陸續推出了許多新的能源政策、支出計劃和法規。粗略統計顯示,自2020年以來,全國主要國家已先後出台了近200項影響清潔能源技術的貿易措施,在去年之前僅為40項。

更加電氣化的能源時代

隨著全球電力需求的飆升,IEA表示,全球正在見證一個新的、更加電氣化的能源系統。「過去十年,電力使用的增長速度是總體能源需求的兩倍。」

報告預計,到2030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或將占全球電力需求增幅的近80%;其中,中國可能占到45%以上。「無論是投資、化石燃料需求、電力消耗、可再生能源的部署、電動汽車市場,還是清潔技術製造,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幾乎每一個能源故事本質上都是一個中國故事。」比羅爾稱。

比羅爾以中國的太陽能發展為例分析稱,到本世紀30年代初,離現在還有不到10年時間,僅中國的太陽能發電量就可能超過美國目前的電力需求總量。中國有望於今年提前實現2030年的風能和太陽能裝機目標。同時,預計到2030年,中國新車銷售中的電動車比重將從當前的40%上升到70%。

基於當前政策環境情景,未來幾年,全球用電需求每年將增加相當於日本的需求——在滿足實現凈零排放的國家和全球目標情景下,需求增長可能更快。STEPS模型下,IEA對全球電力需求的增幅預測為6%,即2200太瓦時。

為滿足快速增長的清潔電力資源的需求,IEA認為,有必要加大對新能源系統的投資,尤其是在電網和能源儲存方面。「先進的清潔能源技術如太陽能光伏、風能、氫能等將在未來創造巨大的減排潛力。這些技術共同承擔了到2050年四分之三的二氧化碳減排任務。因此,積極解決部署障礙,改善電網基礎設施,擴大儲能能力,將是實現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報告寫道。

儘管清潔能源轉型的勢頭越來越顯著,但IEA發現,政府、投資者和消費者的決定往往加深了當今能源體系的缺陷,而不是推動它走向更清潔、更安全的道路。雖然STEPS模型下,全球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但當今的政策環境仍將使全球在2100年平均升溫2.4攝氏度,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也越來越嚴重。

「各方都需要認識到,鎖定化石燃料的使用會產生後果。燃料價格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面臨下行壓力,但能源歷史顯示,總有一天周期會逆轉,價格會上漲。」報告寫道,與此同時,隨著排放在大氣中積累,極端天氣帶來不可預測的代價日益增加。成本效益越來越高的清潔技術將繼續保持優勢,同時將大大減少受大宗商品市場變化的影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bbbb76ec2d1ee7d7596360866f18b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