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剛過去,有一個每年都繞不開的話題又來了:
孩子的壓歲錢,你是怎麼處理的?
不是咱財迷,也不是咱小氣,主要是現在孩子的壓歲錢可真不是一筆小數目啊!
少則幾千,多則幾萬十幾萬,頂咱好幾個月工資了
面對這筆「巨額」資金,很難不心動。
也不是咱非要貪孩子的錢,是孩子大多對錢沒概念,分分鐘能給你花光呀
於是乎,老母親只好想方設法幫孩子「保管」了。
1套路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每年這個時候,就會有一批龐大的「詐騙團伙」摩拳擦掌、頂風作案。
這……說的就是孩子們的壓歲錢了。
孩子要想守住壓歲錢,真的比登天還難。
娃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爸爸媽媽的套路。
套路娃的壓歲錢,大人們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為了「套」走孩子的壓歲錢,家長們可謂是花招百出、套路層出不窮。
套路一:假意承諾,不了了之
「來,媽先給你保管,等你要用的時候我再給你。」
太美的承諾只因太年輕,後來發現,這壓歲錢媽媽管著管著就不見了,連個影子都看不到了。
有的孩子為了謹慎起見,會要求父母寫一紙承諾書或收據,承諾將來歸還壓歲錢。
然而,姜還是老的辣:
來源:@馨寧果園
「全部歸還」變成了「全不歸還」,一字之差,謬之千里。
小小年紀就吃盡了「不識字」的虧。
套路二:趁其不備,悄摸拿取
趁著孩子睡著後或者不注意,悄悄拿走壓歲錢。
這招一般適用於小寶寶,還不知錢為何物,比較好糊弄,也不知道自己少了多少錢。
套路三:偷換概念,巧取豪奪
對壓歲錢的解釋:
過年期間大人們放在小孩身上的錢,回家後需立即上交。
有的乾脆直接告訴孩子:
「要不是我給人家壓歲錢,人家會給你壓歲錢嗎?所以你的壓歲錢當然得給媽媽。」
孩子雖然心有不甘,但聽起來似乎又很有道理,只能乖乖上繳壓歲錢。
套路四:有借無還,連哄帶騙
「媽媽去買菜,錢不夠了,借你的用一下吧。」
這一借,就是幾百上千。
「你手裡才幾張錢,爸爸這裡有幾十張,要不要換?」
「換!換!換!」
這一換,損失慘重。
套路五:表面公平,暗中使詐
夫妻倆事先把錢按照面額大小分配好,然後你一張我一張,讓娃每次都與百元無緣……
看似抓多抓少憑運氣,其實都是爸媽的小心機。
總之,孩子要想守住壓歲錢,難度堪比登天。
2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孩子小,但是孩子不傻。
壓歲錢年年被剝奪,必然會引起反抗和質疑。
有的開始控訴,自己的壓歲錢被父母「揮霍一空」。
被媽媽悄悄拿去買鴨脖:
《少年說》節目截圖
被爸爸偷偷拿去加油:
有的被「騙」走壓歲錢後,想要謀求自力更生。
南京一位爸爸「貪污」了女兒的300元壓歲錢,氣得10歲女兒背起書包離家出走,打算找個地方打工,自食其力。
有的在壓歲錢被全部沒收後,一氣之下離家出走。
雖然現在生活條件比以前好多了,孩子們平日裡吃的喝的都不愁,但在新年收到壓歲紅包的欣喜和歡悅是無可替代的。
過年對於孩子來說,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到一個又一個紅包。
這是每個孩子童年最幸福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如果孩子亂花,就乾脆把壓歲錢全部沒收,完全剝奪孩子對壓歲錢的享有權和支配權,那孩子就會失去這份一年一度的期待和欣喜。
更嚴重的,會讓孩子心生怨恨,影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千萬不要借著保管的名義去沒收、侵占孩子的壓歲錢,不然孩子會逐漸失去對家長的信任。
於情不合,於法也無據。
3沒收孩子的壓歲錢
當心違法!
咱們先來看下壓歲錢的定義:
在新年倒計時由長輩將錢裝在紅包內給晚輩,寓意驅魔辟邪,保佑平安。
那壓歲錢到底是孩子的,還是父母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657 條對贈與合同的規定:
長輩給晚輩壓歲錢,屬於一方純獲利益的贈與合同關係。壓歲錢一經孩子接受,贈與合同便成立。
因此,無論是父母所給的還是親戚朋友所贈,長輩將壓歲錢給了孩子以後,壓歲錢就是歸孩子所有,屬於孩子的個人所有財產。
孩子還小,壓歲錢能都自己保管嗎?
民法典也有明確規定: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8周歲是限制行為能力和無行為能力的一個分界線。
也就是說:
孩子年滿八周歲,壓歲錢可以交給家長保管,也有權自己保管;
孩子不滿八周歲,壓歲錢應交由家長代為保管。
注意,孩子可以交給家長讓他們幫忙保管,但是保管也只是保管,家長不能替孩子花。
萬一孩子亂花錢怎麼辦?
放心,買遊戲裝備或打賞主播等超越年齡智力行為無效。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使用孩子的壓歲錢嗎?
嚴格意義上來說,如果沒有經過孩子同意,偷偷使用孩子的壓歲錢,就算是違法行為。
別怕,雖然違法,但並不會構成犯罪。
如果徵得孩子同意,當然是可以的。
當然,孩子能自由支配多少「壓歲錢」還是要根據年齡、家裡的財務狀況等情況具體對待。
4幫孩子合理規劃壓歲錢
如何幫孩子合理規劃壓歲錢,看似是小事,其實關乎著孩子正確金錢觀的樹立,對他們今後的人生影響頗深。
這是一個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的大好時機。
具體該如何幫孩子合理安排壓歲錢呢?
可以和孩子一起協商,將壓歲錢劃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拿來做孩子的零花錢。
孩子可以最大程度地自由支配,用來買自己喜歡的文具、玩具等。
第二部分,用來儲存或理財。
幫孩子開戶存銀行,把每年收到的壓歲錢存進去,積少成多,培養孩子的儲蓄觀念。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升級,把壓歲錢用於給孩子買保險、投資理財,藉此提高孩子的財商。
第三部分,引導孩子將錢「貢獻」出來。
前提是在孩子同意的情況下,尊重孩子的意願。
可以貢獻給家裡,比如請家人吃頓飯,給家裡買樣東西。
也可以拿來做公益,買些文具衣物捐贈給山區里的孩子。
如果孩子的壓歲錢數目比較大,還有結餘,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理財。
把一部分錢交給孩子,讓他自己來制定理財計劃,並養成記帳的習慣,清楚每一筆錢都花在了哪裡,明白錢的來之不易。
青少年教育專家余允珠認為:
家長應尊重孩子合理的支配權,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孩子正確消費,同時也可幫孩子買保險、辦存摺、做善事等。
我們一定要利用好壓歲錢,對孩子的金錢觀念和財商教育進行積極的引導,教會孩子學會正確支配財富。
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次有意義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