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出口量已經連續三年打破了歷史紀錄。1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指出,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同比增長57.9%至491萬輛,首次躍居全球第一。
1月17日,江南造船為上汽安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安吉物流」)製造的7600車位LNG雙燃料遠洋汽車運輸船(滾裝船),正式被命名為「上汽安吉申誠」,並開啟了首航之旅。
上汽安吉申誠號 圖片來源:上汽集團
上汽集團常年霸榜中國汽車出口量第一,上汽安吉物流則建成了國內最大汽車企業自營船隊,江南造船為國內頂級船廠之一,三方的合作在汽車出口連創新高的背景下又擦出什麼新火花?
國產化程度高的汽車運輸船
1月17日,上海海通國際碼頭上方晴空萬里,一排排等待出口的汽車整齊停放,等待裝船上車。這艘「上汽安吉申誠」號以嶄新的姿態停靠在岸邊,當天下午在經歷了命名儀式之後正式開啟首航。
圖片來源:上汽集團
該船是第一個由中國船東投資的全球現役裝載量最大的LNG雙燃料滾裝船項目,將由上汽安吉物流下屬的安吉航運運營。
從船舶特點來看,該船是國際遠洋的主流船型,可滿足北美、歐洲、澳新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2030年環保和排放要求,降低碳排放約30%。以往返一次歐洲為例,預估碳排放降低1300噸,相當於50萬棵樹。
據江南造船方面介紹,該船國產化程度較高,首次實現核心設備國產化,在自主智慧財產權方面,關鍵性的WinGD X-DF主機及iCER系統、LNG圍護和供氣系統、滾裝設備系統均為國產。
另外,江南造船也借該船開創了汽車運輸船系列船建造模式的提速先河,「上汽安吉申誠」號提前16天交付——這在近年船期、人手緊張的造船業來說並不容易。
1月17日,江南造船7600車汽車運輸船總建造師張展飛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項目團隊以規程化作業,推動艉門製作周期從75天提速到65天,該船取得新的突破;通過作業流程優化取得艉門船台階段收放的突破,不僅實現下水第一時間打通主通道,而且直接節約碼頭浮吊租賃成本。」
張展飛還稱,「上汽安吉申誠」號船艙內分ABCDE五個區域,其中E區裝載新能源汽車,E區域共有三層,E區內電氣設備也均改成了防爆設備,等級CT3。」
上汽安吉物流總經理金麒也在1月17日對媒體表示,「(這次這艘船)是我們與上海船舶設計院一起聯合開發的,對空間做了最大化的利用,也將新能源車區域封閉掉,以免影響其他區域……從標準實踐,包括未來的設計端我們做了很多改造,我們也期待能夠更好地在行業當中積累經驗。」
張展飛對時代財經指出,目前江南造船為上汽安吉物流建造的汽車運輸船(PCTC)訂單還有7艘,訂單已經排到了2026年4月份。
砸百億擴張船隊,運營問題待解
「上汽安吉申誠」號首航的目的地為歐洲,最終停靠荷蘭芙拉新港。
新船首航裝載上汽(MG4、MG5、MG HS、MAXUS V90、MAXUS EV90等)、東風和宇通共約5000輛自主品牌車型,以及部分工程機械。
上汽方面稱,未來該航線未來將主要投放在歐洲航線和澳新航線上,年運能約3萬台。金麒在與媒體交流時指出,新船7600車位也是迄今為止最大的裝載量,小車可以裝載至7600台,大車可以裝載至5600台。
過去三年,中國汽車出口量迅猛增加,但受限於國際汽車運輸船運力有限,運費也在迅猛飆升,至今仍處於高位。全球多家汽車運輸船船東在過去三年間也紛紛向船廠下單,以補充運力。
目前,上汽投資設立的安吉物流已建立了中國最大的汽車企業自營船隊,擁有各類汽車船31艘,其中9條為外貿專用船,用於運營東南亞、墨西哥、南美西、歐洲等7條國際自營航線。
2024~2026年,7600、7800、9000等車級共14艘遠洋運輸船也將陸續加入上汽安吉物流遠洋船隊。
金麒表示,「(我們)提前預判船隻裝載的壓力和需求。兩年前我們就開始下單滾裝船,1艘船接近1億美元,14艘船差不多就是100億元人民幣。」他還稱,船舶投資主要考慮到幾個方面,一方面是服務未來出口戰略,國輪、國造、國車、國運。第二方面是服務上汽出口,同時也兼顧其他車企抱團出海。在海外,無論是堆場、碼頭,能夠抱團成本會更加有優勢。
此前,有業內人士曾對時代財經表示,對安吉物流來說,運營上的重大考驗是返程找貨的問題。
金麒在現場回答時代財經提問時也承認,「根據我們的測算,回程要有30%以上貨物量才具備邊際效應,因為回程的成本包括多靠的碼頭,人員、港口等等各種費用。但是從全球的配比來看,中國出口量跟進口量的差距越來越大,所以不可避免的面臨著空放的危險,這也是未來非常大的考驗。」
不過,隨著未來多艘汽車運輸船交付,如何尋找充足的貨源滿足汽車運輸船的運營也是難題。「到2026年,我們44艘船找貨的難度更大,航次的排布每年市場變化都很大,航線也隨著政策變動而變動。但我想中國已經擁有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金麒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