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瑟瑟,正是愁時節。
愁什麼呢?此時的歲月仿佛不是殺豬刀,而是——
強力脫毛膏。
秘姐常年愛綁高馬尾,以及幾十年如一日地為你們寫稿,終於在前不久的某一天,殫精竭慮的我也領教到了「髮際線暴擊」,開始禿禿禿禿了...
每天7點50分,站在廁所鏡子前梳頭時,都莫名有種「最後一篇藤葉」的人物代入感。
感覺已經時日不多
哀婉、憂鬱而惆悵...不知道哪天髮際線就自己任性地跑去了天靈蓋兒...
以前的我,總發愁沒寫出10萬+就先猝死了;現在的我——
猝死沒啥可擔憂的?脫髮先要了我的命。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吳彥祖
「髮際線」太重要了。
它雖然不是五官的一部分,也不是臉型的決定要素,卻是那麼微妙又顯著地影響著我們的顏值、氣質和精神風貌。
你敢相信這都是郭達·斯坦森?
我不是郭達,我可得有頭髮。
所以,忙裡偷閒鑽研了一下「髮際線心機偽裝術」。
如果你也不幸...唉,事已至此,咱們亡羊補牢一下吧。
好好好好好看的髮際線長什麼樣
以前,你可能只是直觀地發現自己髮際線越來越高、越來越丑。
實際上,高低只是影響美醜的一方面,還有其他因素對你的整體顏值起著決定性因素。
既然已經決定要改造自己的髮際線,秘姐認為就要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所以在這裡,要拋出一個「完美髮際線」的概念,包括形狀、寬度和高度這3個緯度。
· 髮際線的形狀
據我觀察,男性比較好看的髮際線形狀主要分為:
方形和微M形。
前者看起來風流,後者比較古典霸氣,很騷。
如果太陽穴上方有一個「折角」,更是大大加分。
被上天眷顧的髮際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不過話又說回來,微M形髮際線挺危險,只要開始禿,總有一天會變成下面這個鬼樣子。
年輕時有多騷,老了就有多頹。
英國男人兩大技能:基禿
- 髮際線的寬度
髮際線的寬度真是一門玄學。
好像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字或者比例可以定義什麼叫「寬窄合適」。但如果在某個範圍之外,還是可以明顯看出:
這個人的髮際線太窄,那個人的髮際線剛剛好。
雖然寬度沒有量化標準,但有一個參考具有美學上的廣泛共識:
「頭包得住臉」比較好看。
「頭」,可以理解為正面視角下頭髮外邊緣的縱向切線(紅線);而「臉」則是頭髮內邊緣的縱向切線(黃線)。
如果紅線比黃線明顯要大出一圈,就叫「頭包臉」。顯得臉小、頭髮多。
如果太陽穴長得癟或者顴骨突出、下巴寬,「頭」的部分就會和「臉」比較接近甚至更窄,看起來就會「臉包頭」,顯得臉大、頭髮少。
臉包頭 VS 頭包臉
一旦髮際線開始禿,情況就會朝沒眼看的方向愈演愈烈...
笑容逐逐逐漸消失
- 髮際線的高低
「三庭五眼」是全地球都普遍認同的美學標準——
越接近這個比例,人就看起來越順眼周正。
一個完美的髮際線高度,應該讓你的上庭和另外兩部分等長。
使整張臉看起來是平均的三等分。
我在生活中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有些人的髮際線符合三庭標準,但還是看起來很禿。
造成這個問題的罪魁禍首就是,顱頂(即頭頂最高點至髮際線的距離)太低。
看下面這張圖你就能發現——
如果「顱頂」高,哪怕頭髮不多,也會看起來挺多;
反過來,明明頭髮也不少,但從正面看起來還是腦門兒很大、沒啥頭髮。
顱頂低真是躺禿
顱頂高度是爹媽生的,無法改變,這就註定了命運會非常不公。
有些人就算髮際線上移了一些,仿佛也還說得過去...
而有些人本來就輸在起跑線上,如果再禿...
喜提清朝造型
腦門兒它又大又圓
綜上,要想讓髮際線看起來漂亮、頭頂植被儘可能顯得茂盛,以上提到的4個美學概念就要高度重視。
在對髮際線進行改造時不一定要做到完全符合(也沒那個先天條件),但調整的大框架往上靠總是不出錯的。
靠靠靠靠靠髮型來欲蓋彌彰
- 留劉海
禿了之後把腦門遮住,是誰能都搞且最能隱藏問題的一招兒。
然而眾所周知,劉海也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存在——
雖然頭髮看起來多了,但非主流的low感也來了。
頭髮多到頭痛
劉海不是原罪,只是你沒有留對。
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最最重要的就是判斷你到底是上半張臉好看還是下半張臉好看。
只有下半張臉經得起考驗以及自身氣質特別超凡脫俗的人才能hold住歐巴式全遮型大劉海。
亞洲區男子
顏值&氣質的神之巔峰
小田切讓哥哥
秘姐男神(日本地區)
當額頭被遮住時,視線焦點就會隨之下移。
此時,別人的注意力就會在你臉的下半部分進行密集掃射。
如果有腮幫子太方、下巴短、齙牙、鼻孔大、癟癟嘴兒等短板,就會暴露得更加明顯,比沒有劉海的時候至少丑5倍。
當松本潤把額頭全遮的時候
對不起先生
你的臉看起來太寬
下巴看起來太短了
在現實中,擁有完美下半張臉的人鳳毛麟角,99%的人還是要靠眉眼撐起顏值。
所以要想最大程度得揚長避短,精髓就在於:
既有劉海,又要看起來沒有劉海,若隱若現才是正解。
快看我精緻的發(小)際(劉)線(海)
這樣一方面降低了大腦門的存在感讓發量顯得多,另一方面還可以使視線上移從而弱化下半張臉的問題,讓整體更加協調。
到底什麼樣的劉海才叫若隱若現呢?「髮際線劉海」了解一下!
別人以為看到的是你的髮際線,其實那只是長得很像髮際線的劉海而已。
劉海的邊緣會成為你上庭的分界線,想要擁有完美的三等分還不是Tony老師一剪刀的事嗎!
優秀麼?
· 不留劉海
劉海雖然可以遮住髮際線又能讓發量看著多,但對於很多硬漢氣質太濃烈的直男來說,腦門兒上的那一排毛髮——
簡直是一種奇恥大辱。
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掩蓋缺點是一回事,自身氣質是另外一回事。有時候後者可能比前者更重要。
寧禿不屈
如果你寧可做一個頭髮少的型男,也不要做一個沒毛病的歐巴的話,就只能採取以下策略:
以額頭最低點作為分界線將頭髮往兩邊梳,從而達到隱藏禿頭區域、發量分布均勻的目的。
此法特別適合裘德洛式的初期M型禿頭,經過這麼一操作,露出的額頭最低點就會被認定為髮際線高度,就好像沒脫髮一樣。
因為捨棄了劉海這一有利增發利器,要想讓頭髮看著多就得把頭頂的頭髮弄高弄蓬鬆、腦袋兩側的頭髮不能剃得貼頭皮。
這樣才能抵消髮際線上移帶來的禿感。
時而風騷雅痞,時而復古儒雅
簡直太完美了
對於顱頂本來就低的人來說,這一點格外重要。
還有一個心機竅門是我看老外ins發現的,那就是——
禿頭就得留鬍子。
下巴上有毛了,別人就不會盯著你的腦門兒了;面部毛髮變多了,男人氣概回來了。
沒人能發現我頭髮少
下面再嘮叨2個打理頭髮時的注意事項:
不要使用髮膠、髮蠟、髮油這些造型產品。
它們會讓頭髮變成一根根油膩的鋼絲,讓底下的頭皮看起來更加蒼白貧瘠。
用啞光發泥就好,把頭髮抓住層次,把體積感搞出來,這樣頭髮才能看起來高和厚。
頭髮分線時不時地變一變。不然它會變得越來越寬,最後變成一道銀河。
換個方向,換個心情
用劉海遮是一種對策,讓頭髮平均分布是另一種對策。
只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基本都可以看起來還不錯,你們就自己選吧。
用用用用用化妝來掩人耳目
如果你怕劉海一撩毀所有或者頭髮已經遮不住禿——
那!就!給!發!際!線!化!妝!
不要害羞,大大方方拿起小鏡子跟著秘姐進行以下雞賊操作,你就記住——
這不是化妝,這是搞藝術創作!
畫髮際線的原理,基本和畫眉毛一致。
對女孩來說,特別禿的並不多,所以不太需要額外配置工具,修容粉、眉筆、睫毛膏、深棕色眼影都能搞定;
而對直男來說,你們頭上有幾根毛自己也很清楚,常規操作已經不太行了,最好入一套專門的「補發神器」。
現在市面上有些產品做得還真不錯。
一是效果好,只要不拿放大鏡進行近距離觀察,基本能以假亂真;二是容易操作,即使手殘也可以把髮際線弄得人模狗樣。
以下這幾款是秘姐覺得可以拯救眾生的好用寶貝:
- Innisfree 髮際線拍拍膏
拍拍膏的效果非常柔和自然,適合「大面積打底」,輕輕一拍,稀疏感立刻消失。
可用在額頭兩側的禿區,以及頭髮分線比較寬的地方。
它的質地接近於「蠟」,所以在頭皮上的附著力很強,防水抗汗比較好,幾乎可以一整天不掉色。
使用方法很簡單,就是用粉撲沾取少量陰影粉,然後在需要填補的空隙處輕輕按壓。
下手一定要溫柔,少量多次地進行操作,慢慢疊加出來的效果才自然。
它有好幾個色號,選擇和自己的發色一致或相近的即可。
唯一的缺點是,不太好洗,洗澡的時候記得多搓一搓。
- Mamonde 髮際線陰影粉
陰影粉的上頭效果、使用方法和拍拍膏差不多,不過它的防水效果沒有那麼強。
以下2點需要格外注意:
為了達到最好的持妝效果,使用前先把腦門上的油吸掉;
雖然很多產品號稱「防水防汗」,但你最好不要完全相信,太濕的話就會結塊或者黏糊糊。
所以需要密切關注,每次去廁所的時候都記得照照鏡子。
- Toppik 纖維發妝
真正的黑科技來了!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靜電效應使「增發纖維」粘附在現有的頭髮上,讓1根看起來像100根,從而達到「鹽鹼地變森林」的神奇效果。
而且,這種纖維的成分和頭髮一樣,都是「角蛋白」。
所以看起來真的就像一根一根的小絨毛,就算距離很近別人也很難看出端倪,真的很神奇。
更感人的是,這種角蛋白可以在雨、風和汗水中保持原狀,不會變得黏糊糊。
如果你想試試增發纖維的魔力,一定要認準「天然羊毛角蛋白- Natural Keratin Fibers」!
劣質動物角蛋白(比如魚骨、指甲或蹄子)以及植物性材料(棉花或人造絲的角蛋白等)的效果都不好,會看起來不自然或結塊。
操作方法非常簡單,哪兒禿就噴哪兒。
動手之前,可以先對著面巾紙練習一下,確保上頭之後的效果更加均勻自然。
弄完之後再噴上一層定妝液就妥妥的了,不過要看具體品牌,有些不需要噴。
不要用手抓頭,不然一指甲黑毛毛!在不碰的情況下,基本可以保持一整天。
最後一點最重要:
有頭髮才能粘得住!如果已經禿光了,還是老實戴帽子吧。
· Innisfree 髮際線修修筆
大面積補色之後,可以再用筆畫一些線條讓整體效果看起來更加逼真。
順著頭髮的流向畫,下筆要乾淨利落,切勿來回塗抹,那樣會糊成一坨,看起來極其得假。
畫好之後,再用另一頭的海綿將邊緣暈染一下,打造出一種隱隱若現的柔和感。
比起上面說的那3款神器,修飾筆的操作難度比較大,上色慢。
但作為細節加工去填一填小空隙,還是挺好的選擇。
畫完一定要用少許碎毛(如果你有的話)稍微遮擋一下畫過的地方,不然你的小巧思還是有穿幫的風險。
總結一下,給髮際線化妝的重點在於:
大面積填色+小細節描繪。
以上產品各有千秋,大家根據自己的「禿情」參考看看。
無論你用的是什麼,當天一定要卸妝和洗頭。
如果清潔不徹底可能會造成毛囊堵塞,長痘又掉發,代價很嚴重。
有頭髮的人永遠年輕
不接受反駁
因為每個人的五官、臉型都不一樣,因此別人頭上好看的髮際線,不一定安你頭上也好看。
所以,一定要結合這篇文章所寫的知識點,結合自己的「禿情」及審美,好好琢磨琢磨。
謹以此文,祭奠那份你我都懂的「髮際線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