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牙里長「肉」 醫生提醒謹防牙周牙髓聯合病變

2024-01-13     汕頭口腔中心

原標題:女孩牙里長「肉」 醫生提醒謹防牙周牙髓聯合病變

轉載自汕頭日報

20歲的小靜最近很苦惱,她左下一顆大牙中間長出了一塊肉,牙齒還變得搖搖晃晃,吃東西都沒法咀嚼。來到汕頭口腔醫療中心求診,醫生表示此為牙髓息肉。

原來,小靜左下牙小時候因為蛀牙補過,半年前,補牙材料突然掉了。檢查時,醫生鄭偉中發現患者牙冠大面積缺損及髓,髓腔內可見大塊息肉,牙齒三度鬆動,牙片顯示牙頸部有大面積陰影,冠根影像分離,建議拔除患牙後延期種植牙修復。

術前牙片

「牙洞中間的息肉為牙髓息肉,是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的臨床表現之一。」

醫生介紹,牙齒從外至內的結構為牙釉質、牙本質及牙髓腔,在牙髓腔內有包含神經血管的疏鬆結締組織——牙髓。當深齲、楔狀缺損等牙體硬組織疾病沒有及時治療,感染進入了牙髓腔,可引發牙髓炎。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屬於慢性牙髓炎,常見兒童或青少年。」醫生指出,年輕患者的患牙,由於根尖孔粗大,牙髓組織血運豐富良好,牙髓組織抵抗力較強,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若牙齒患有慢性牙髓炎,且有比較大的穿髓孔時,由於長期輕度外界刺激,引起了牙髓增生性反應,就會在牙齒的齲洞中形成肉芽組織,即牙髓息肉,一般無自發痛,用探針或挖匙觸動時易出血。

醫生指出,牙髓與牙周有著密切的組織聯繫,可以互相影響,並且擴散,很容易出現各種聯合病變。牙髓病較嚴重時,可以通過側副根管或根尖孔對牙周組織造成破壞,甚至引起附近的牙槽骨及附著部分發生炎症,即為牙周牙髓聯合病變。

醫生提醒,聯合病變的治療難度高、預後相對較差,在臨床診治過程中,許多患者就診不及時,導致壞牙已經出現鬆動,並且有較嚴重的牙周組織破壞現象,有時甚至無法保留牙齒。當出現牙齒有小黑點、牙疼、牙齦紅腫出血等症狀,都應及時治療。

本報記者 魏朝霞 通訊員 楊曉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a301a0be9dc4a7f9d47f91ab654b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