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安徽淮南鳳台古城中學公開砸學生手機,有手機被砸到冒煙。
校長回應,銷毀了不到十台手機,校方曾事先和家長簽協議,禁止手機進入校園,違者將被銷毀手機。
校方表示,學校歷來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進入校園,根據相關規定,進入校園的手機都會被銷毀,而且學生家長此前都簽過協議,「將手機帶入校園的行為屢禁不止,手機對小孩危害特別大,比如學生在寢室不睡覺玩手機等。」
鄭校長對上述這種現狀表示很無奈,「你說這種情況,管還是不管?
雖然這樣做有些過激,但不做的話危害更大。」他舉例稱,此前有學生攜帶的手機被沒收,家人保證孩子以後不會再帶,但兩天後,手機再次被沒收,「還是這個小孩帶來的。」
「我不怕我們這成為負面(案例),但我希望能影響到其他學校,影響到家長」,鄭校長稱,希望有相關法律出台,加強這方面的監管,「大人都控制不住地玩手機,何況孩子,有時候真需要一些強硬措施。」
但有人表示,學校採取這種處理方式處理問題,是一種「反教育」的表現,教育應該是教書育人,而不應該採用這種野蠻的方式,這樣會在學生群體中起到相反的教育結果。
專家建議,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手機收齊後,統一存放管理;或者「賦權」給學生,讓他們自主進行統一管理。
其實近年來建設無手機校園,不止一所學校在做,而是很多學校都在做,並且有的學校得到了廣泛的支持。而且教育部門也是給學生制定了一個非常完善的規章制度,來約東學生使用手機的行為。
學校要求學生不能把手機帶入學校,這個管理規定仍然是在學校的職責範圍內,這種管理並不出格。
有些學校的做法也不是完全的一刀切。首先是,他們在出台規定前,是與學生和家長有了充分的溝通。
其次,有的學校還專門提供了打電話用的老人機,並且發到每個班級給學生免費使用,讓學生在學校里能夠聯絡到家長。
所以最有效的辦法應該是「軟硬兼施」,軟的就是教育學生為什麼不能使用手機,硬的就是嚴格的用監控等一切方法搜查手機,這樣雙管齊下的效果肯定是立竿見影。
專家認為,學校這麼做是無可厚非的,只要不是太簡單粗暴,並且在不侵犯到學生的一些權利,比如:學生的隱私權和家長的財產權。
並且掌出可行的辦法,確保學生真正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學習上。
我是「龔老師說教育」,專注教育,分享教育故事,歡迎關注!
圖文來源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