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商務委說,2019年,上海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3.32萬億元,同比增長14.7%,占全國近1/10。今年以來,電子商務平台在疫情期間的市場保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市商品類網絡購物逆勢增長,一季度交易額達1343億元,同比增長19.1%,重點推進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上海新零售創新高地。實施新一輪電子商務示範工程,在智慧商業、線上線下融合創新、大數據應用等方面形成示範引領,推動電商領域會商旅文體聯動,培育消費市場的「生力軍」。加快智慧商圈建設,推進步行街、大型商業綜合體在消費行為分析、購物積分兌換、虛擬現實導購等領域開展數字化改造,探索開展商業領域5G商用平台搭建和應用,持續推進12家智慧商圈建設試點。
二是促進形成在線消費新增長點。支持鼓勵生鮮電商、社區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模式健康快速發展,加快「網際網路+生活性服務業」創新試驗區建設,推動形成生鮮、養老、家政、洗衣、餐飲、維修、再生資源回收等生活服務行業電商生態圈,滿足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形成在線消費新增長群。
三是推進數字商務創新發展。開展電子商務技術創新應用,推動電商平台開設一批智慧門店,開展線下商業數字化升級改造,賦能形成本市數字商業行業集群。推廣無人零售業態等商業新模式,推動無人便利店、智能售貨機創新規範發展,破解居住社區、商業樓宇等終端服務瓶頸。開展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推廣,在機器人餐廳、虛擬選購體驗等方面形成智慧購物示範場景。
四是推動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出台《關於本市推進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提高電商消費末端配送智能化、綠色化、標準化、便利化服務保障能力,加快建設智能快件箱、快遞專用車等電商末端配送服務設施及載體,推進青浦國家快遞行業轉型發展示範區建設,推動各大快遞企業與電商行業開展合作,加快建立智能化電商倉儲及物流服務項目。
上海電子商務已經從單純的在線網購,走向線上線下融合度越來越高,平台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方式越來越豐富,購物的參與感和體驗度越來越好,湧現一批代表新興消費發展方向的新業態、新模式,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直播電商」發展迅速。一些商業品牌、老字號、時尚品牌紛紛開通在線直播,上海在主要電商直播平台的用戶數量全國領先。
二是生活服務電商優勢明顯。全市社區智慧微菜場超過2000家,「家門口」的自動售菜終端延伸了社區生鮮果蔬銷售觸角。基於消費大數據分析處理的限時生鮮配送服務消費模式深受消費者青睞,一些百億級的生鮮電商產業基地正在形成,生鮮電商平台已成為疫情期間市場保供的重要力量。
三是無人零售、無接觸配送等迅猛發展。無人便利業態布局迅速,以垂直、細分、智能的商業模式構築了一批全新的商業場景,提升了城市商業樓宇和居住社區末端服務能力。全市智能快遞櫃已超3萬組。一些電商物流公司也為商超企業提供從倉儲、揀貨、交接到配送的全鏈路方案,實現全渠道訂單1小時送達,大幅提升了配送效率。
四是專業電商平台影響力不斷增強。如,汽車專業電商服務平台為用戶提供「線上預約+線下安裝」的養車方式,全國網點數量超過1500家,線下服務網絡覆蓋405座城市。
下一步,市商務委將結合實施《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繼續發揮上海先發優勢,用好大平台大流量,通過電商平台賦能實體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廣非接觸式新消費理念,進一步做大做強新興消費,打響「上海雲購物」品牌,為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