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21日凌晨一點鐘,我們到達了高平果崗。
這時因前方戰事暫停,聽不到槍炮聲,但我發現,公路上有不少的坦克和裝甲車正在緩緩地掉頭,然後橫在公路中間,據說是防止越軍反衝擊。到達救護所後,救護所內暫無新的傷員,於是,領導通知我們抓緊休息。可我們既無棉被,也無毛毯,只能穿著雨衣將身體裹起來,男男女女幾十人就這樣大地當床天當被,在山坳的草地上就地而臥。越南雖屬亞熱帶地區,但此時是二月份,且又在山區,溫差較大,白天可穿背心,晚上則要蓋棉被,因此,那天晚上大家都冷得直發抖,我到天亮也沒睡上一個小時。
天亮以後,我簡單地環視了一下周圍的情況。我們救護所設置在果崗4號公路右側一山坳內,沿公路進去大約200米。山坳的中央有條小溪流過。山坳的兩側,一側是師後指臨時所在地,一側是警戒線,上級派了兩個排的兵力分別駐守在兩側,負責保衛救護所和傷員。4號公路的左側是一寬約800米的河谷。河谷內有條小溪,水很清澈。整個救護所占地約50000平方米,用戰時衛勤學的觀點來衡量,我院臨時救護所的選址和設置基本符合要求。
汪初球是防疫軍醫,部隊機動作戰時防疫的任務不重,故兩天來,他被安排負責傷員分類和輕傷處置。每當前方送來傷員時,他都要先進行檢查,確定救治原則,然後或送手術室,或送抗休克組,或送重傷留治組。分類結束後,他便立刻轉入輕傷處置。因此,汪初球軍醫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清創,縫合,檢查夾板固定和換藥上。
這時,林排長(廣西北海人)就走過來對我說:「朱英,現在有時間我們去找一些東西吃,看看能不能找得到?」
我說:「好的。"
我和排長還有一個廣西兵和一個貴州兵,4個人就離開醫療點就往前面走去,大約走了四五百米後,我們就發現了在一個山坡邊上有幾個農舍,那是越南老百姓的房子。
這裡老百姓的房子有點像那個吊腳樓,房子依山而建,它是用木頭做柱子然後撐起來的,極為簡陋。整座房子全是木頭,然後在中間用木板鋪好作為隔層,房子就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煮飯吃飯和睡覺的生活區。下層飼養區圈養牛豬雞鴨等牲畜,房子頂上用瓦片蓋住的。
我緊跟著排長的後面,沿著房子的邊上的梯登上了二層。
我們對房間進行仔細的搜索,可是什麼吃的東西都找不到,最後好不容易在一個房子的角落裡找到了一些拇指大小的芋頭,還有一點綠豆。
不經意間,我從二樓的樓板縫隙里往下看,只見底層清理乾淨的地面上,擺放著很多屍體,我整個人頓時嚇傻了,頭皮陣陣發麻,心臟緊張不斷的激烈跳動。
誰能想到這房子的底層存放著那麼多我軍犧牲戰士的遺體,整整齊齊擺放在那裡,身上也沒有用什麼東西蓋住,大約有60多人……
然後,我們又到了邊上的兩座房子搜索了一下,可是,什麼吃的東西也找不到了。只能打道回府,將剛剛找到的那些黃豆和小芋頭拿回來交給炊事班。
這時,我看到炊事班旁邊,有幾個大鐵盆裝著滿滿的雞。這些雞都是剛剛殺的,很新鮮,不用說這雞肯定是越南人養的。
看到這些雞,我真的很想吃呀。因為從開戰到現在第5天了,我只吃了兩小塊的壓縮餅乾,還是戰友給我的。現在我這個肚子餓得嘀哩咕嚕。
最後別說吃雞了,就連我搜索拿回來的黃豆和芋頭自己也沒能吃上,全部都照顧給了傷員吃了。
我們的醫院是在山坳裡面,為了防止敵人的偷襲,步兵連派了一個排在周圍警戒。
從炊事班回來,排長又安排我跟著步兵一起去站崗了。
我們到達果崗救護所時,救護所內已收治了40多名傷員。
21日,我們的部隊攻占高平外圍博山的戰鬥非常激烈。越軍固守著一個天險似的山頭,封鎖著通往高平的唯一通路。開始我軍是集團衝鋒,結果傷亡較大,後來改變戰術,採用班,排多路逐步推進的辦法,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攻擊,戰果非常明顯。
中午,我師炮團終於抵達果崗,在我救護所附近構築陣地後,一陣炮火轟擊,摧毀越軍榴彈炮和高炮陣地各一個,高平外圍的越軍基本上都逃之夭夭了。
今天是我們到達前線救護所的第一天,也是救治傷員最多的一天,共收治了160多名傷員,其中有名幹部因傷重不治而犧牲在手術台上。
372團1營救護所在搶救傷員時特別勇敢,軍醫劉對凡帶領衛生員先後8次到火線搶救傷員95名。
在博山北側5號高地搶救傷員時,他們遭受敵人的炮火猛烈的襲擊,衛生員張景雲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傷員,使傷員避免了再次受傷,而他卻負了傷倒在血泊中。軍醫助理朱國特(廣東省南海縣人,1966年3月入伍,中共黨員,1979年2月犧牲,終年32歲,榮記三等功)在火線搶救傷員時,也光榮的犧牲了。衛生員劉中喜,同營擔架隊護送傷員時,遭到越軍輕重機槍掃射,在情況十分緊急的下,劉中喜和戰友們一起用手榴彈進行還擊,在友鄰部隊的配合下,他們消滅了這些越軍,保護了傷員的安全。雖然傷員後送困難,但救護所依然完成了任務,對危險和重傷員進行了及時的搶救和處理,使重傷員12名、輕傷員8名的生命得到保全。部隊給他們榮記一等功。
夜幕降臨,天慢慢的黑了下來。經過一天的勞累,我們也極度睏乏,晚上七點多鐘,我們吃完了乾糧後,整個醫院除了值班人員,大家又躺在公路邊的草地上睡覺了。
靜靜的夜裡,群山峻岭充滿了大自然的聲音,風吹著各種樹葉發出不同的沙沙聲,有幾隻小蟲不甘寂寞也在鳴唱,遠處偶爾會傳來一兩聲槍響。此時此刻,我想起了家鄉,想起了我的父母,想起了我的兄弟姐妹……
(未完待續)
本文由朱英口述,周強撰寫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