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熱的天,怎麼總是想到海灘

2019-07-25     長治旅行故事

北海銀灘是北海市的著名的旅遊景點,位於廣西北海市銀海區,西起冠頭嶺,東至大冠沙,由西區、東區和海域沙灘區組成,東西綿延約24公里,海灘寬度在30--3000米之間,陸地面積12平方公里,總面積約38平方公里。

北海銀灘

北海銀灘是北海市的著名的旅遊景點,位於廣西北海市銀海區,西起冠頭嶺,東至大冠沙,由西區、東區和海域沙灘區組成,東西綿延約24公里,海灘寬度在30--3000米之間,陸地面積12平方公里,總面積約38平方公里。

北海銀灘面積超過大連、煙台、青島、廈門和北戴河海濱浴場沙灘的總和,而平均坡度僅為0.05。沙灘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積而成,在陽光的照射下,潔白、細膩的沙灘會泛出銀光,故稱銀灘,北海銀灘以其「灘長平、沙細白、水溫凈、浪柔軟、無鯊魚」等特點,而被稱為「天下第一灘」。廣西則以「北有桂林山水,南有北海銀灘」而自豪。北海銀灘度假區內的海域海水純凈,陸岸植被豐富,環境優雅寧靜,空氣格外清新,可容納國際上最大規模的沙灘運動娛樂項目和海上運動娛樂項目,是中國南方最理想的濱海浴場和海上運動場所。

北海銀灘公園坐落在北海銀灘中部,銀灘公園始建於1990年,1991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距北海市區8公里。銀灘東西綿延約24公里,海灘寬度在30一7000米之間,總面積約38平方公里,均由高品位細柔雪白的石英砂堆積而成,灘面平緩寬廣而無礁石,以其「灘長平、沙細白、水溫凈、浪柔軟、無鯊魚」的特點。銀灘公園沙灘面積8萬平方米,浴場面積16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萬人以上入水游泳。

北海銀灘浴場寬闊,海水退潮快,漲潮慢,沙灘自凈能力強,游泳安全係數高,海水透明度大於2米,超過我國沿海海水平均標準的一倍上,年平均水溫23.7℃。

銀灘樂園占地面積220畝,由著名建築師群體精心設計。公園中心區域為古羅馬圓形廣場,並有阿芙羅狄大型音樂燈光噴泉和水上舞台,廣場周圍,在歐式風格的圓形立柱之間,愛與美神阿芙羅狄、智慧女神雅典娜、戰神馬爾斯、太陽神阿波羅等古希臘羅馬諸神等,還建有碰碰船、美食風味街、沙灘燒烤場、風情竹樓、沙灘排球場,足球場、商場、海豚館(在建)等。

北海老街

北海老街——珠海路是一條有近二百年歷史的老街,始建於1821年,初建時稱為昇平街,只有200米長,4米寬。隨著各歷史時期的不斷發展,現已成為長1.44公里,寬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騎樓式建築的商業老街。這些建築大多為二至三層,主要受19世紀末葉英、法、德等國在我市建造的領事館等西方卷柱式建築的影響,臨街兩邊牆面的窗頂多為卷拱結構,卷拱外沿及窗柱頂端都有雕飾線,線條流暢、工藝精美。臨街牆面部不同式樣的裝飾和浮雕形成了南北兩組空中雕塑長廊。這些建築臨街的騎樓部分,既是道路向兩側的擴展又是鋪面向外部的延伸,人們行走在騎樓下,既可遮風擋雨又可躲避烈日;騎樓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頗有古羅馬建築的風格。

北海老街一般指珠海路,老街形成於1927年前後,但它的起源卻要追溯到19世紀初。自那時起,一批西洋建築陸續在北海建成,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文化融合,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騎樓老街。這些騎樓並不是西洋建築的簡單翻版,從深層文化根源來看,它體內流動著的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血液,是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一個美麗的結晶。

1927年以前,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華的商業街區,店鋪鱗次櫛比,中段的店鋪主要經營來自蘇杭的綢緞,東段的店鋪主要經營魷魚、沙蟲、蝦米、魚乾等干海貨,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鋪全部經營纜繩、漁網、魚鉤、漁燈、風帆布、船釘等漁民用品。

隨著時間的推移,珠海路逐漸失去了昔日的繁華,除了稀稀落落還有屈指可數的幾間店鋪經營漁具外,其他店鋪已幾乎成為民居,街道建築日漸老化,但由於珠海路尚算保存完整,仍被歷史學家和建築學家們譽為「近現代建築年鑑」。

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

廣西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地處廣西合浦縣東南部沙田半島的東西兩側,由該島東側和西側的海域、陸域及全部灘涂組成,面積8000公頃,屬南亞熱帶濕潤氣候。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類型為海洋和海岸生態系統,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系統。

廣西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是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3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MAB),1994年成為中國重要保護濕地,1997年5月與美國佛羅里達州魯克立灣國家河口研究保護區建立姐妹保護關係,2000年1月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

廣西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及其生境,主要群落類型為:紅海欖群落、木欖群落、秋茄群落、海漆群落、桐花樹群落和白骨壤群落。紅樹植物種類為:鹵蕨、海漆、木欖、秋茄、紅海欖、欖李、白骨壤、桐花樹、老鼠簕、水黃皮、黃槿、楊葉肖槿、海檬果、鈍葉臭黃荊、苦郎樹。

廣西山口紅樹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內紅樹林是中國大陸海岸紅樹林典型代表,發育良好,結構獨特,連片較大,保存較完整的天然紅樹林。有紅樹植物15種,(真紅樹10種,木欖、秋茄、紅海欖、桐花樹、白骨壤、海桑、欖李、老鼠勒、銀葉樹、海漆。半紅樹5種,鹵蕨、節槿、楊葉肖槿,水黃皮、海芒果。)浮游植物96種。

潿洲島

潿洲島總面積24.74平方千米,島的最高海拔79米。島內景區包括鱷魚山景區、滴水丹屏景區、石螺口景區、天主教堂景區和五彩灘景區等。

潿洲島是火山噴發堆凝而成的島嶼,有海蝕、海積及溶岩等景觀,有「蓬萊島」之稱,是中國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也是廣西最大的海島。

潿洲島的海灘以寬闊平坦的沙質海灘為主,一般寬150~300米,沙礫層厚4~8米,平鋪於玄武岩之上層部岸斷間或有玄武岩出露。潮間帶一般比較寬闊,最寬者可達150米。潮下帶寬約60米,有珊瑚分布 。珊瑚的下面就是礁坪。被波浪打碎的珊瑚殘體很容易與殼沙礫等堆積膠結成海灘岩。潿洲島北港一帶的海灘岩從古瀉湖一直延伸到潮下帶上部,覆蓋於玄武岩之上。

原來的火山口已變成了南灣的深水良港,火山形態十分明顯,火山口為高達50~80餘米的弧形陡壁。

潿洲島北部潮上帶有新老兩道沙堤,南部海蝕崖上有三層海蝕洞,崖腳有兩極海蝕台,反映了第四紀以來潿洲島一直在間歇地抬升,其幅度可超過20多米。

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明代劇作家、詩人湯顯祖被貶謫赴任徐聞縣典史,遊覽潿洲島後留下一首詩《陽江避熱入海,至潿洲,夜看珠池作,寄郭廉州》,其詩云:春縣城猶熱,高州海似涼。地傾雷轉側,天入斗微茫。薄暮游空影,浮生出太荒。烏艚藏黑鬼,竹節向龍王。日射潿洲郭,風斜別島洋。交池懸寶藏,長夜發珠光。閃閃星河白,盈盈煙霧黃。氣如虹玉迥,影似燭銀長。為映吳梅福,回看漢孟嘗。弄綃殊有泣,盤露滴君裳。從詩中的描述來看,湯顯祖是從海上來看潿洲景色的,在明代,潿洲島就是一個人群聚居的地方,當時潿洲已具一定的開發程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MveRW0BJleJMoPMFjF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