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子也會得脂肪肝?小心了!這三種瘦人風險最高!教你護肝五措施

2019-09-10   御頤生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脂肪肝與肥胖、吃肉、喝酒這些相關,但是身體清瘦、單薄的人也會得脂肪肝?似乎很讓人匪夷所思,但其實人體肝臟的脂肪化與否,以及脂肪肝的程度並不是完全只與體重相,看似跟脂肪、肥胖毫不沾邊兒的瘦子也會得脂肪肝!

脂肪肝,並不是胖子的專屬福利。它的發生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而導致的病變。正常人肝臟內脂肪含量占濕重的2%一4%,脂肪積聚超過肝濕重的5%以上的肝細胞在顯微鏡下可見脂肪小滴,便可以稱之為脂肪肝。哪些「瘦子」容易得脂肪肝?

1. 節食過度的瘦子。還有一些因過度節食,追求極瘦的人,同樣會誘發脂肪肝,過度節食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內大量增加,消耗肝內谷胱甘肽,使肝內丙二醛和脂質過氧化物大量增加,損傷肝細胞,導致脂肪肝。

2. 長期吃素的瘦子。脂肪肝是人體代謝性疾病,如果長期吃素,那麼身體會自動調節體內存儲的脂肪,讓蛋白質轉化為能量,導致大量的脂肪酸進入肝臟,進而誘發脂肪肝。

3. 營養不良的瘦子。營養不良,顧名思義,就是飲食不均衡導致機體消瘦的人群。這些人長期吃不到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因缺乏蛋白質,從而導致引發脂肪肝;多見於攝食不足或消化障礙,不能合成載脂蛋白,將肝臟正常生成的甘油三脂轉運出去,導致甘油三脂過多的積存在肝內,故而形成脂肪肝。

廣義上的脂肪肝病種名稱叫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不管是胖子的脂肪肝,還是瘦子的脂肪肝,一般按照嚴重程度,都可以分為: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NAFLD相關肝纖維化,肝硬化。

其中肝臟出現單純性脂肪肝的時候是最輕的,此時多數表現為B超或磁共振提示的脂肪肝,但肝功能指標基本正常。在此基礎上進展,當肝臟出現炎症,則進入脂肪性肝炎期,表現為肝酶升高,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γ谷氨醯轉肽酶(GGT)的異常。這時如果不加以控制,病情持續進展,則逐漸進入NAFLD相關肝纖維化和肝硬化階段。炎症和纖維化的發生是同步的。只不過早期,由於纖維化程度較輕,普通的B超或CT無法判斷,需要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病變積累,才會出現臨床上可見的肝纖維化和肝硬化。

1、發生脂肪肝的症狀有哪些?

2、發生NAFLD的原因有下面幾種:

與肥胖、代謝綜合徵相關

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

多坐少動的不良生活方式

高血壓及血脂紊亂等。

3、該如何確診呢?

如果你是個瘦子,但是出現了以上情況,懷疑自己是脂肪肝,該如何確診呢?

篩查首選肝功能,但要注意肝功能檢查的指標沒有特異性;

其次是B超,常規肝臟B超診斷脂肪肝也並不是百分百正確,一般會有30%左右的漏診;

最後推薦「肝硬度」檢查,及大家所說的肝硬度B超,可以大致區分輕度與中、重度的脂肪病變程度。

對於極少數部分病人,臨床上無創性檢測方法不能判斷脂肪性肝炎或肝酶異常的其他病因時,可能需要肝穿刺活檢協助診斷。

3、怎麼辦?

目前國內外尚無針對NAFLD的特效藥,治療NAFLD仍以改善生活方式為主;肥胖患者主要是減重,瘦人則改善代謝。

1、 合理飲食重要性

過度節食,過度偏食(例如只吃水果)或長期吃素,導致必需營養素缺乏激發體內脂肪代謝紊亂,都是發生瘦子營養不良性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定要科學飲食,科學節食,科學減重。飲食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

飲食有節:飲食要有節制、不可過飢過飽、遵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原則。

飲食有方:進食應細嚼慢咽、食物應軟硬恰當、冷熱適宜、食後不可即臥。

謹和五味(辛甘酸苦咸):飲食應多樣化,合理搭配,不可偏食。

葷素搭配:「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畜為益、五果為助」是飲食的重要原則,也是長壽健康秘訣之一。應以穀物、蔬菜、瓜果等素食為主,輔以適當的肉、蛋、魚類,不可過食油膩厚味。

脂肪肝患者可選食物:米、面、雜糧(主食類);脫脂牛奶、酸奶和無糖酸奶;雞蛋、雞蛋清:各類蔬菜、水果;黃豆、豆腐及其製品;魔芋及其製品;海產品及魚類(特別是海魚);瘦肉、去皮的禽肉(雞肉鴨肉等);植物油(特別是橄欖油、茶油等)及硬果類。

脂肪肝患者少用/禁用的食物:肥肉,禽肉皮,動物內臟,雞蛋黃,各類加工肉製品(火腿腸等);魷魚、帶魚、魚籽;豬油、牛羊油、雞鴨油、黃油;黃醬、豆瓣醬、鹹菜、榨菜;各類油炸、煎食品;各種腌制食品;各種奶油類食品等。

2、合理運動的重要性。

運動可有效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胰島素抵抗,進而減少肝內脂肪沉積。脂肪肝患者們可以把以下運動作為參考:

脂肪肝患者應以低強度,長時間,有氧運動為主(散步、慢跑、游泳、騎自行車、打羽毛球、上下樓梯、爬坡、廣播體操、跳繩等有氧運動),最佳運動方式為大步快走,每次至少走3公里。

根據運動後勞累程度和心率選擇適當的運動量,以運動時脈搏為100一160次/min,持續20一30min,運動後疲勞感在10一20min內消失為宜。

運動最好安排在下午或晚飯以後。

每次運動持續30一45分鐘以上,每周堅持3一5次。

做到「能坐不躺,能站不坐,能走不站,能快不慢」,少坐車,多步行,少乘電梯,多走樓梯,保證每日有一定的體力活動量。

運動前、運動中或運動後可適量飲水,由於大多數患者為超重或者肥胖,運動後不鼓勵加餐。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戒酒、戒煙,改變不良飲食習慣。不能盲目的相信民間減肥偏方,以免加重脂肪肝,造成藥物性肝損害。

4、必要時,選擇藥物輔助治療。

維生素 E可以改善不伴有糖尿病和無肝硬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轉氨酶和肝臟組織學表現,但是目前在確定推薦該藥用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之前仍需要作進一步的研究。

合併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如果改變生活方式 6-12個月,體質量(BMI)沒有降低5% 以上 ,建議謹慎選用二甲雙胍、西布曲明、奧利司他等藥物進行二級干預;

合併高血壓、糖脂代謝紊亂或者動脈硬化的脂肪肝患者,可酌情使用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胰島素增敏劑 (二甲雙胍、吡格列酮、羅格列酮 )以及他汀類等藥物。

5、定期檢查也很重要。

許多患者治療後複查脂肪肝、體重指數,腰臀比值,血脂水平,血尿酸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以下複查項目要注意:

定期複查血脂、肝功能及肝臟B超、肝臟硬度無創檢查。

在醫生指導下根據情況選用不同的藥物。

可進行中醫辨證施治。

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以免加重對肝功能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