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不只有小商品,還有從「零到億」以薰衣草振興的何斯路村!
對義烏的第一印象就是義烏小商品批發。
某一天,義烏的何斯路村以締造「薰衣草王國」從大家對義烏的認知中殺出一條路來。
原來,義烏不僅僅只有小商品,還有一條在鄉村振興道路上一路高歌的美麗鄉村。
她又是如何利用薰衣草,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成長為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標杆,成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浪漫鄉村?
跟著地道國際•農旅小編一起走進何斯路村了解下吧!
01
何斯路村概況
何斯路村位於浙江省中部義烏市的城西,是義烏市最靠近浦江縣的區域。
2008年以前,何斯路村默默無名,村裡到處是養殖場,衛生環境極差,村裡只有少數老人在居住。2008年以後,何斯路村坐上了變革的快車,用10年時間搖身一變,成為了長三角地區聞名的美麗鄉村。
何斯路村背靠國家大草坪森林公園,相鄰聖壽禪寺,依託交通優勢,規劃中的何斯路村具有環形景觀軸線,四大功能區塊,三個特色基地。
村莊布局呈北斗七星,分別為拙樸的燕子坳古村落、莊嚴的何家祠堂、鉤雲釣月的農家餐飲、歷史悠久的明代古宅、卓有貢獻的何家大院(中國汽車製造第一人何乃民故居)、風景秀麗的臥牛山崗、碧波蕩漾的水庫,具有特有的丘陵地帶農業旅遊資源。村內民居獨特,風光旖旎,基礎完善,配套齊全,居住餐飲娛樂一應俱全。
交通方面,何斯路村沿著東黃線建設,最近又開通了與市區相接的隧道,往返市區已經變得十分容易了。高速路口望道口離村莊十五分鐘車程,高鐵站和機場也只有半小時車程,對外交通較為便利。
2014年成功入選「中國美麗田園榜」,2017年入選全國鄉村影響力排行榜300強,有「浙江省文化綠化示範村」「浙江最美村莊」「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等稱號。
從2008年的村民人均收入4587元,到2016年的人均收入達3.28萬元,固定旅遊客源超過20萬,村集體也從負債幾十萬元扭轉為凈資產8000餘萬元。
02
何斯路村振興之路
1 構建起薰衣草產業鏈
2008年起,何斯路村與浙江大學、省農業廳、台灣精緻農業協會等單位合作,開始發展土地規模化經營,引進並大力發展以薰衣草為主要作物的生態農業,共建既能增加景觀、其產品又能銷售利用的新型農業科技產業基地,「薰衣草組織培養基地」。
何斯路村薰衣草的生活條件一般是緯度41.2度,但何斯路村的緯度是28度。因此,在種植薰衣草的初期,何斯路村村民屢屢碰壁,從到國外去買花苗,再到國內引種,到最後種植成功,期間經歷了很多曲折的事情。
從種植薰衣草之初,何斯路村就沒有把目光局限於薰衣草本身,而是將產業鏈拉長。薰衣草產業收入,一方面是占地百餘畝的薰衣草基地觀賞門票收入,旺季門票一張68元,淡季35元;另一方面是薰衣草相關精深加工產品。從第一代香包、枕頭、乾花等產品,到第二代增加了精油、純露等產品,再到現在,與薰衣草相關的產品已經超過70個品種,並建成了觀賞木棧道、木風車等配套設施。
此外,何斯路村有山地車集訓中心、「斯路何莊」酒店、多種民宿等,還引進了包括「不二山居」「隨園」等跟文化以及創客相關聯的企業和鄉土產品設計公司。
如今,這個被稱之為「東方普羅旺斯」的花谷,既解決了當地村民的就業問題,又是村級集體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2 提升鄉村的整體環境
在村莊整治過程中,何斯路村農戶門前屋後或砌築花壇、或懸掛花籃,全面進行了綠化美化升級,形成「一戶一景」特色。村內營造出一種村莊公園化、人居生態化的整體風貌,更適合鄉村旅遊觀光。
何斯路村將村北那座「兩頭塘水庫」改造成了「志成湖」,由於充分利用了水庫周圍的山體、樹林,點綴上水面景觀工程,水邊建造具有現代徽派風格的房屋,整座志成湖顯得風光秀麗、水光瀲灩。那種閒適靜謐,那種悠然詩意,儼然美國作家梭羅筆下的「瓦爾登湖」。
何斯路村坐落在狀如燕子窩的山坳里,環境提升後的村子,空氣清新、草木茂盛、環境幽靜,還有成片的老屋古宅、香樟古樹、清澈溪流,更有何斯路先輩勤耕苦讀、艱苦創業的人文故事。有了薰衣草加持,何斯路一下子就被「引爆」,四方遊客紛至沓來。
其實,何斯路村建設的軌跡,展現著從「普羅旺斯」到「瓦爾登湖」的畫卷。
整個過程按照村莊歷史人文資源與山水林路特色相結合的規劃思路展開,有薰衣草與志成湖兩大亮點加持和引爆市場,構築起以人文傳承為脈絡的現代版鄉村田園文化,讓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3 人文心態的頂層設計
激發人才活力
第一件事情就是解決村民喝不上乾淨水的問題,還在村莊裡修建了 「功德銀行」,記錄村民在一年裡所做的富有正能量的事情。通過類似舉措,讓村民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自律。
村長為了讓村民團結起來,並凝聚人心,把村民組織起來打太極拳,參加練習的村民每人每天發1.6元。」期間,也發生了停止給錢後村民就不再參與練習,甚至有村民質疑「我們練太極拳練好了,出去領獎的是村長,是為村長練習的」等類似的質疑。但還是堅持了下來,現在,雖然沒有報酬,但村民會自發鍛鍊。如此讓村民養成良好習慣,也為經濟發展打下基礎。
讓鄉村變得更好,最關鍵的一步是不斷激發鄉村人才的活力。
何斯路村裡設立了老年大學,年過60歲的老人可以到村中老年大學上課。這個大學與常規的學校無異,有課本教授知識,有寒暑假還有畢業證書。退休的教育工作者何樟根老人擔任學校校長。老人們日常在學校里學習了解黨和國家新的方針政策,學習諸如《三字經》《弟子規》等傳統文化。
更重要的是推動了「百萬育才計劃」,以夏令營、冬令營等方式,讓更多何斯路村的孩子到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區交流,開闊視野。
與村民共建共享鄉村
一個鄉村建得好不好,其實每一個農民才最有話語權。他們既是利益者,同時也是鄉村的建設者。
因此,需要共享鄉村的資源來達到共贏。2009年,何斯路村成立了「草根休閒農業專業合作社」,將生態環境和村裡山山水水化作具體的價格,摺合成25%的股份,融入到75%的資本股中,形成了25支原生態股,75支資本股本的股份格局。
03
何斯路村的可學之處
通過對何斯路村發展的了解,地道國際•農旅小編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和啟發:
1 鄉村項目的發展必須要立足農業產業
鄉村項目的發展必須要有農業產業的加持,選擇當地的優勢農業產業或者是植入某一農業產業,構建起三產聯動的發展模式,以增加產值為核心目標。融合空間美學充分發揮農業產業的觀賞價值,為項目從視覺上引爆市場造勢和加持。
2 要激發鄉村人才的活力
鄉村的發展最終要的是激發當地村民的活力,一方面要獲得當地村民的支持,以多種利益聯結模式與村民共享共建鄉村資源,以滿足村民的生產、生活需求為基礎;另一方面,培當地村民、孩子為鄉村的發展源源不斷得提供人才。
『地道國際·農旅』地道國際農旅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而設立,以深耕農旅、振興鄉村為使 命,以創新農業與農村發展模式為抓手,是中國農旅產業創新發展的領導品牌。致力構建田園綜合體、農業產業特色小鎮、共享農莊、康養綜合體及鄉村振興產業。為企業家和參與者共建、共享、共贏行業生態平台。歡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參與共同推動行業生態的發展和完善,一起助力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