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總統府里有4個湖,其中的南湖、東湖、博愛湖均為本世紀初擴建時新建,名氣最大的太平湖歷史至少可追溯到600多年前。數年一度的太平湖清淤,將湖水徹底抽干,平常見不到湖底全部暴露出來,顯出道道痕跡!
太平湖位於總統府西花園的中心位置,原是通向珍珠河的小溪,後來劃入兩江總督署,並加以擴大開鑿成南北向臥瓶形的,北大南小。湖邊用青石和明城磚駁岸,湖邊的迎春向湖中彎彎垂下,形成一道悅目的綠色長堤。湖心建有石舫和漪瀾閣,樓台亭閣點綴四周,布局協調優美。據《南亭筆記》中,對西花園記載說:「循曲逕入花園,方塘數十畝,上下皆注水,金魚活潑,行藻縱橫,為天王銷夏處」。
西花園的建築以太平湖為中心,成眾星捧月之勢。南舫北閣,東榭西樓,分別指的是石舫「不系舟」、漪瀾閣、水榭忘飛閣和夕佳樓。
太平湖水被抽干後,不系舟的老底被揭開了。原來不系舟建在一個青石平台之上,用10層巨型青石一一壘砌。平日太平湖水滿時,人們只能看到船舷以下三四層的部位,湖水放干後,常年潛於水下的6層青石也全部現形。它們有3米高,邊緣被仔細地打磨呈弧形,呈現出木船外廓的優美弧度。最為出彩的是不系舟的尾部,用一整塊青石刻成的尾舵拖在中央,舵杆伸出水面,就連固定尾舵的舵環都被清晰地刻畫出來。不系舟方頭平底的設計和清代在長江和淺海中航行的沙船十分相似,可能當時就是依照東南沿海常見的沙船設計的。
不系舟下半截長期浸在水中,常人難以得見,完全可以刻出大略即可,但是因為乾隆帝所造,絲毫馬虎不得,連船舵都修造得如此精細。1746年,兩江總督尹繼善在督署內西花園池中,建有水上船形書齋,別具風格。1751年,尹繼善為了「迎接聖駕」,特將江寧織造署(今大院南面)西部擴大為行宮。 現大行宮十字路口外,即為當年行宮門址。1755年,尹繼善重建此書屋,修葺為石舫,以迎接乾隆的第二次南巡。1757年,乾隆至南京,親題「不系舟」。
1853年,太平軍攻占並定都南京,「不系舟」初次受到大規模破壞。1854年,洪秀全大興土木,把大院擴建為天朝宮殿,也許洪秀全是廣東人的緣故,對石舫十分喜好,修整保留了西花園內的石舫,並把它作為休憩和召開重要會議的場所。
1864年,湘軍攻入南京,許多宮女從石舫上縱身跳入太平湖,以身殉國。湘軍的一把大火燒了華麗的天朝宮殿,「不系舟」上的木結構部分也受到損害,好在下部的船身全由石頭砌成,又是獨立於水中,所以得以保存。不系舟歷經戰亂,水面上的建築屢毀屢建,現在人們看到的已是清末同治年間的樣子。
夕佳樓的底部也顯現出來。漪瀾閣則完全是個小島,兩個石橋與岸邊相連。忘飛閣伸入湖中則是由幾個瓶形石柱支撐。另外,太平湖在東南角、東北角和西岸各有一個碼頭。太平湖的淤泥很厚重,道道水痕,仿佛是歷史沉澱的道道印跡!
太平湖已清淤多次,2006年清淤時在不系舟附近還發現了一個生鐵鑄件和一塊雕有雲紋的漢白玉,以後的清淤也難有新的發現!(本文部分內容已收入陳寧駿、欣辰著《解密總統府》,關注微信公眾號:NJHFHHH,在旅行中感觸歷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H-gZXEBnkjnB-0zyCP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