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8日7時31分,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超過303萬例,死亡病例逾21萬例。
全球疫情大流行仍處於進行時,目前尚未看到疫情即將結束的跡象。對未來保持信心有千萬種理由,但「疫情結束」的盲目樂觀絕不是其中之一。正如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警告所說:
新冠疫情大流行遠未結束!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27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新冠肺炎大流行遠未結束,世衛組織對非洲、東歐、拉丁美洲等地區表示擔心,許多國家檢測能力不夠,數據被低估。
此外,針對一些國家考慮向感染過新冠病毒的患者發放「免疫證書」,表明其已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表示,不能說有抗體反應就意味著擁有免疫力,很多研究正在進行。
墨西哥無疑是當前表現出樂觀情緒的一個國家,該國總統洛佩斯向民眾發表電視講話宣布:
墨西哥已經「馴服」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
據中新社報道,當地時間4月26日,墨西哥總統洛佩斯在國家宮向墨西哥民眾發布講話,在講話中洛佩斯總統表示,墨西哥已經「馴服」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原因是,跟其他國家確診病例數量快速增長的情況不同,墨西哥維持了一個較為平穩的增幅。
不過在總統的講話過後,墨西哥2009年H1N1流感疫情的首席醫學專家馬西亞斯則表示,稱墨西哥的疫情還沒有到拐點,同時就算經過拐點後,疫情的發展也需要大約1個月的時間才能控制住。
也許墨西哥能否「馴服」病毒還要看強大鄰國的臉色。疫情發生以後,美國加大了驅逐非法移民的力度。
對美國來說,遣返非法移民比對他們進行隔離救治更簡單,成本也更低。
據新華社報道,墨美邊境的墨西哥新拉雷多市日前宣布,一名遭美國遣返的非法移民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導致該市收容所內另外14名被遣返人員感染。近幾周來,美國每天通過邊境向墨西哥遣返約500人。但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檢測試劑盒的數量無法滿足所有被遣返者的檢測需要。
類似的事件在拉美地區每天都在上演。瓜地馬拉政府日前表示,3月以來,多架來自美國的載有被遣返非法移民的航班上出現新冠確診病例。這些航班的平均確診病例占比約為50%,有的航班甚至有75%左右機上人員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中南美60多家機構發表聯合聲明,譴責美國政府在全球疫情暴發期間繼續驅逐非法移民。聲明說,疫情期間將非法移民驅逐出境的行為是冷酷無情的,並且將全球都置於風險之中。
疫情大流行期間「冷酷無情」的美國明顯「嚴於律人,寬以待己」。
28日,美國美國新冠累計病例超過98.7萬例,累計死亡超過5.6萬例。在這樣的態勢下,美國多州相繼宣布經濟活動重啟,包括阿拉斯加州、德克薩斯州等超過10個州已經宣布各自的「有限制」商業重啟計劃。
在暫停了兩次發布會後,特朗普重新走上發布會的講台,27日,他宣布不會推遲原定於11月3日舉行的美國大選。
新加坡也許是比美國更有理由保持樂觀,但現在新加坡在加大防控力度。疫情初期,這個城市國家沒有採取嚴格的管控措施控就制住了疫情,曾讓西方國家備受振奮,如今新加坡卻正在經歷第二輪疫情爆發,感染者主要是在新加坡境內的外籍勞工。
新加坡版「方艙醫院」投入使用,是最近當地最大的新聞。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六天內,占地超過四個足球場的新加坡樟宜展覽中心室內展廳火速完成2700個床位和近290個隔間的設置,成為當地第三個社區隔離設施,並於25日接收首批病患。
樟宜展覽中心接收症狀輕微的初期病患,這些病患主要來自客工宿舍,從醫院轉至社區隔離設施的康復病患也會入住樟宜展覽中心。隨著新加坡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上升,目前有逾萬名病患住在社區隔離設施,人數比1日的291人多出超過30倍。
在疫情正在好轉的歐洲,各國同樣都表現出應有的謹慎。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存在。當疫情可能從一個突發公共事件,變為未來發展的背景,如何平衡抗疫和經濟建設?
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開出了「藥方」——團結。
據德新社報道,德國將從今年7月1日起擔任為期6個月的歐盟輪值主席國。默克爾表示,在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德國將重點做好「改善歐洲的經濟」和「團結歐洲」兩件事。
她表示,在疫情蔓延的背景下,歐洲比平時更為重要。歐洲攜手抗疫,尤其是共同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離不開一攬子經濟重振計劃,且相關援助項目必須在6月1日前就得到落實,「在這方面,德國也必須比以前做得更多」。
不過有德國民眾認為,德國「不應為懶惰的歐盟國家買單」。一些德國民眾表示,他們的辛勤工作被其他歐洲國家「壓榨」。德國《日報》稱,甚至有德國人要求「脫歐」。
從德國國內的反應看,團結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疫情之下,歐洲各國民族主義抬頭,是走向彼此封閉,還是更加團結,目前並不明朗。
相比歐洲,非洲更讓人擔憂。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7日晚發布的新冠疫情數據顯示,非洲地區新冠累計確診病例數為32182例,累計死亡1428例,累計治癒9741例。這片已經在努力應對乾旱、蝗蟲入侵、衝突和暴力的大陸,面臨一個新的危機。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擁有13億人口且集中最多發展中國家的非洲大陸可能成為新冠疫情大流行的下一個「震中」。
據新華社28日報道,不少非洲國家加強了防疫手段。加納將禁止聚集的政策延長兩周;波札那將封城措施延長至5月7日;塞內加爾自28日起向受疫情影響的低收入家庭分發糧食等生活物資;納米比亞衛生部正培訓社區衛生工作者作為宣傳員和檢測人員,並計劃招聘2500名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27日宣布赦免833名囚犯,以防範疫情在監獄大範圍傳播;坦尚尼亞工貿部要求布口罩每隻售價不應超過0.65美元。
另外一些國家在探索逐步放鬆管控。波札那總統宣布將在5月7日至22日期間分階段逐步放鬆管控措施;辛巴威進入「封城」最後一周,管控舉措逐步放鬆,部分餐廳重新營業並提供堂食;肯亞衛生部表示,肯亞餐廳將可提供堂食,但需遵守一系列防疫規定。
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四月中旬發布報告警告:鑒於非洲國家衛生系統「普遍脆弱且資金不足」,如果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那麼在非洲,最壞情況下,新冠病毒或導致12億人感染、330萬人死亡;而最好情況下,病毒也將導致1.22億人感染、30萬人死亡。
非洲國家無力應對新冠疫情,迫切需要國際社會在資金、技術、物資、設備等方面施以援手,增強疫情應對能力。
病毒沒有國界,不分種族,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國際社會只有團結協作、形成合力,才能戰而勝之。
來源: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